世界名人网2017-04-23阅读原文 湘乡流传着这样一个笑话,说是曾国藩在家读书,一篇短短的文章,朗读了多少篇还背不下来。一小偷本想等他入睡之后偷窃。可是左等右等,就是不见他睡。小偷忍无可忍,跳出来大叫:“这种笨脑袋,读什么书?!” 笨拙的人没有智力资本,因此比别人更虚心;笨拙的人从小接受挫折教育,因此抗击打能力特别强;笨拙的人不懂取巧,遇到问题只知硬钻过去,因此不留死角。正是这与众不同的“笨拙”,成就了曾国藩非同一般的精明和高明。 王阳明直到四岁才开口讲话,他爷爷很快就发现,这孩子能把《四书五经》倒背如流,惊骇之下就发问,你是怎么做到的? 王阳明回答,我虽不会讲话,但您常常在我眼前诵读那些文章,我听了之后就记在心里了。 他爷爷更是吃惊,因为自从王阳明出生后,他很少读《四书五经》,满打满算,他也不过读了一遍而已。也就是说,王阳明只听了一遍,就能深刻地将所有内容都记在心上,这种天纵记忆力就是天赋的表现。 仅从资质论,曾国藩和历史上的其他伟大人物无法相比。但以人生成就论,曾国藩不会逊色任何人,包括王阳明。 阳明学的灵动,适合那些天赋极高的人,曾国藩在阳明学的路上走了多年,但他发现走不通。于是转而走最苦、最累,却绝对能见成效的理学之路。 他成就大业的唯一秘诀,就是一生坚持笨拙,不走捷径。正是因为他日复一日地“结硬寨,打呆仗”,被逼到绝境也绝不松劲,最终硬是熬死不了不可一世的太平天国。 他知道自己笨,所以从不投机取巧,一步走过去必须要留下脚印,看似平庸无能,实际稳扎稳打,不留后患,这才是最大的捷径。 所以说,不论天资高低,人人皆可成功,只要你能脚踏实地一步一步走过那条适合自己的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