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椎动脉型颈椎病易引发眩晕、头痛、恶心、呕吐、猝倒,如何破?

 春天书屋 2017-04-25

什么是椎动脉型颈椎病?

由于颈部交感神经受激惹致椎动脉受累可引起眩晕视力模糊等综合症状,称之为椎动脉型颈椎病、椎动脉压迫综合征、颈性眩晕、椎动脉缺血综合征、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椎动脉型颈椎病较之脊髓型颈椎病略为多见,因其中大多系由于椎节不稳所致。

椎动脉型颈椎病易引发眩晕、头痛、恶心、呕吐、猝倒,如何破?

椎动脉颈椎病不治会导致哪些危害?

1、部分患者会神经衰弱,椎动脉型颈椎病会忧乱患者精神和睡眠,长此以往很可能会有失眠、神经衰弱等病症,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

2、椎动脉型颈椎病不治疗还会导致患者突然晕倒,在咳嗽、低头、仰视、走路急转弯、急转项或颈过曲过伸时,均容易诱发眩晕发作或加剧原有的症状,造成突然晕倒,如果救治不及时的话,会带来严重后果。

3、脑部供血不足也是椎动脉型颈椎病不治疗的后果之一,出现头晕、恶心、耳鸣、视物模糊等症状,或致血流速度减慢,易形成血栓,引发中风偏瘫。绝大多数中风病人都患有不同程度的颈椎病。

4、椎动脉型颈椎病部分颈椎病患者也会出现心血管疾病。颈椎病久拖不治可能会引起心脏冠状动脉急剧收缩,出现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进而导致病人出现心前区疼痛、胸闷、气短、心悸或血压升高等类似冠心病的症状,极易导致心血管疾病。

椎动脉颈椎病的好发人群有哪些?

椎动脉型颈椎病,发病年龄较高,一般在50-60岁。颈椎病患者中约70%有椎动脉受累。50岁以上头晕、头痛者,有50%以上是与颈椎病引起的椎基底动脉受累有关,因此本病在临床上容易出现"颈椎眩晕","椎动脉压迫综合症"等诊断,又称为"颈性偏头痛"。

在椎动脉型颈椎病中,头、面部症状较多见。偏头痛最多见,大约每10个病人中至少7个具有一侧性偏头痛。1/10病人双侧都痛,表明两侧的椎动脉都有病变。其次是耳部症状,表现为耳鸣、听力减退及耳性眩晕等,发生率也占70%左右。再次是视力障碍,约占4/10。影响发音的大概占两成。

椎动脉型颈椎病易引发眩晕、头痛、恶心、呕吐、猝倒,如何破?

椎动脉型颈椎病常见症状

(1)眩晕。最为常见,几乎每个患者都有此症状。患者常在头部活动,如头向上仰、突然转头或反复左右转头时发生眩晕或眩晕加重,严重者可发生晕厥或昏迷。头颈部活动和姿势改变诱发或加重眩晕是本病的一个重要特点。

(2)头痛。这是是一种固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导致侧支循环血管扩张而引起的一种血管性头痛,呈发作性出现,持续数分钟或数小时,甚至数日与偏头痛的表现相似,有人称之为颈性偏头痛。

(3)猝倒。这是椎动脉型颈椎病特有的症状。有的在眩晕剧烈或颈部活动时发生,病人可突然感到四肢麻木、软弱无力而跌倒,但神志清楚,多能自己起来与头部突然活动或姿势改变有关。

(4)出现一些眼部症状,如视雾、眼前闪光、暗点、一过性黑朦、暂时性视野缺损、视力减退、复视、幻视以及失明等。这些眼部症状主要是由大脑后动脉缺血所致,因此容易与眼部疾病混绕。

(5)感觉障碍。可能会出现面部、口周、舌体、四肢或半身麻木,有的伴有针刺感、蚁行感,有的可有深感觉障碍。

(6)延髓麻痹及其他脑神经症状。如语言不清、吞咽障碍、咽反射消失、喝水返呛、软腭麻痹、声音嘶哑、伸舌障碍、眼面肌抽动及面神经麻痹等。

椎动脉型颈椎病易引发眩晕、头痛、恶心、呕吐、猝倒,如何破?

为何会得椎动脉型颈椎病?

人体有七根颈椎,在颈椎两侧各有一对孔,名为横突孔,横突孔穿行的是椎动脉。椎动脉对于人体非常重要。如把人的大脑比作发动机,椎动脉就相当于两根输油管。人体的大脑非常“耗油”,有相当一部分“油料”是通过椎动脉输送到大脑的,以保证大脑这个发动机可以高效运转。如果由于长期的不正确姿势以及老化等原因,“输油管”会逐渐硬化,旁边的颈椎骨质增生,附近的颈椎小关节微小的错位,附近软组织长期的痉挛的压迫,都会导致椎动脉受压。这时输送到大脑的“石油”就会减少,由此产生一系列的症状,例如眩晕头疼、视力障碍、猝倒等。椎动脉型颈椎病根本的原因是人体的“输油管”出了问题。所以很多患者检查的时候发现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大多数就是这个情况。具体的原因又可归纳如下:

1、骨刺的影响:颈6以上有增生的骨刺如椎间盘病变时,可刺激椎动脉痉挛,也可压迫使其管腔狭窄。

2、血管的变异:正常情况下,椎动脉管径大小是颈动脉的二分之一。约为4毫米,且左右动脉相等,保证脑部正常的供血量。但在病理情况下如椎动脉受到刺激时,会发生痉挛或狭窄,可能出现供血不足的症状。此种因素不仅较为复杂,且易变性大。主要表现为:

① 血管动力学异常。本病多见于中年以后,除因颈椎本身的退变因素 外,与血管的弹性回缩力减弱亦有直接关系。一方面由于年龄因素的 作用,另一方面与颈椎的活动量大,尤其是旋转、前屈等均使椎动脉 处于被牵拉状态,从而加速了血管的退变。

②动脉硬化性改变。中年以后全身动脉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硬化性改变, 椎动脉亦不例外,其程度与年龄成正比。如果血管壁上再出现粥状 斑(椎动脉为好发部位之一),则加速这一病变过程。

③椎间隙间距改变对椎动脉的影响。在诸节椎间隙退变的同时,由于各 个间距变狭以致引起椎动脉相对过长,此不仅直接破坏了椎动脉本 身与颈椎骨骼之间原有的平衡,且易出现折曲、增粗及弯曲等改变 ,以致血流受阻。

④血管变异。解剖材料表明椎动脉及椎静脉(丛)易出现变异,包括横突 孔的分隔(少数可分成2~3个)、环椎上方椎动脉沟的返祖(骨环形成 )、矢径及横径的改变、血管数量的差异、两侧血管的不对称及口径不一等与本病的发生及发展有着直接关系。

3、管腔狭窄:这是椎动脉型颈椎病发病原因的动力性方面的因素,主要由于椎节失稳后钩椎关节松动及移位而波及侧方上下横突孔,以致出现轴向或侧向移位,而刺激或压迫椎动脉引起痉挛、狭窄或折曲改变。此种因素最为常见,多属早期轻型。

椎动脉型颈椎病如何治疗?

1、非手术疗法

非手术疗法是首选,80%—90%的病人经非手术治疗可好转和治愈。轻者可用颈围保护,重者则需要采用牵引疗法,一般需卧床持续牵引3—4周,再用颌—颈石膏颈部制动4—6周,有效率可达90%以上。

非手术治疗法(枕头承托牵引、做臭氧、银质针或射频热凝等针对性去除神经卡压、颈交感神经阻滞或脉冲射频)适用于颈椎不稳者,治疗期间病人应注意坐姿,还要注意休息及运动。治愈疾病后,病人前期不能做剧烈运动,后期可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身体机能。

(1)牵引:牵引的目的是限制颈椎活动,减少负重,使椎动脉受压减轻或缓解。牵引最基本的工具是颌枕吊带。

注意:现在市面上有很多令人眼花缭乱的新牵引器械,这些器械都试图使颈椎牵引方法更简单、更有效,但不管哪一种方法均需具备牵引和对抗牵引来实现,故应慎重选择使用;

(2)制动:制动的目的是使颈部肌肉休息,减少对椎动脉和压迫物之间的摩擦。

注意:制动主要应用塑料颈托或颈围领。有时需用石膏围领,但后者较麻烦,使用不方便。

(3)推荐一种新疗法:经穴刺激疗法

椎动脉型颈椎病属中医“眩晕”范畴,其发病原因中医认为是肝阳上亢、气血亏虚、痰湿中阻所致。现代医学认为是由于颈部长期劳损,其椎间盘组织以及骨与关节逐渐发生退行性变,影响附近的神经、脊髓、椎动脉而出现各种临床症状。

华络疼痛治疗仪的多效经穴刺激无损疗法可以改善上述症状从而使颈椎恢复健康。它可以利用电刺激技术深度打通经络,促进神经传导,加快血液循环,提高人体自愈能力,从而在短时间内快速止痛和恢复健康。特点:不打针,不吃药,不动手术。

【治疗处方】

椎动脉型颈椎病易引发眩晕、头痛、恶心、呕吐、猝倒,如何破?

(相同数字贴片为同一路输出)

1 、1 肩井穴 ,2 、2 大椎穴

【组方功效】

上述穴位组合使用,可补益脏脏、增强体质、调和气血、祛风散寒、舒筋通络,从而解痉止痛,有效缓解颈椎病引起的各种不适症状,延缓或逆转其病程。

【穴位功能与主治】

肩井穴——【功能与主治】具有通经止痛、益气补血、清热解毒、软坚散结、祛风活络功能。适当刺激肩井穴能促进血液运行周身,可改善患者颈部的血液循环,松解粘连和痉挛的软组织,有效缓解颈肩不适。

大椎穴——【功能与主治】具有益气、清热熄风、止咳平喘的功效。主治免疫力低下、颈椎病、颈肩酸疼、手臂麻痹等。

2、手术治疗

10%--20%的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病人需要做减压性手术。手术疗法适用于个别久治无效或反复发作已影响工作、生活者,尤其是伴有脊神经根或脊髓受压时,手术率更高。常用手术有颈前路前方减压固定融合术。对于非手术治疗无效者可采用手术方法,一般采取前侧方入路,切除椎体侧方骨质及钩椎关节、增生的骨赘达到松解椎动脉、解除压迫的目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