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要慈悲,因为你不知道所遇见的人正在经历什么 |蒋婵琴

 真友书屋 2017-04-25




“你遇到的每个人都经历着你所不知道的战斗。请心存善意,直到永远。”这是挪威剧《羞耻》的一句台词。


“要慈悲,因为你不知道你所遇见的人正在经历什么。”这是一位年轻格西所说的话,他美好,干净,低调,写平静、充满智慧的文字。看到这句话,我的心被悸动,也就记下了它。


曾经很长一段时间,你无法消除内心因无常带来的低谷。但是外面依旧有很多声音,他们有的通过电话,有的以见面的形式,各种询问、打探,当然其中不乏关心。心知道,当一人在经历某种巨大的打击时,她基本上是不愿意被打扰的。不知道该对外界说些什么,也不奢求得到某种安慰或激励之类的话。


但事实上,很多时候,我们因为缺乏智慧和慈悲心,很容易对那些正在经历人世之苦的人,再次造成伤害。


当你在真正懂得和明白这一点点时候,你会经历苦痛的人,表示沉默,也不愿意有任何的追问。一个人的内心历史,除非亲历者本人愿意分享。


即便关系再亲密,你能做的,不过只是一个观众的角色,扮演好那个在背后为他鼓掌的人。然后,尊重他,给予对方足够的理解与善意。



他是一位医生,刚刚从手术室走出来,就被病人家属围困,寻问各种问题,是那么的担心与急迫。他要赶时间,做下一场的手术准备工作,有个问题回复得过于简单,并推荐病人家属,再找复查医生仔细询问。


也就是那一刻,家属开始不耐烦,不愿意放过他,一定要医生给出明确答复,“我妻子的病,是不是没有任何挽救的余地。”


“这种病例,国内少见,目前来说,被挽救的可能性是20%,建议你们转院,竭力配合治疗。”医生或许是因为手术疲累,声音沙哑、情绪低落。这时病人家属就开始激动,对他各种围攻式的夹击盘问,甚至大声的呵斥:“什么医生,这么没耐心。”


没有人知道,医生就在前一天晚上,确诊自己唯一的儿子,患有先天性心脏病。这种病情,只等等到一定的年龄阶段,才能完成心脏搭桥的手术,需要一笔昂贵的费用,于国外完成。在年龄不允许治疗的前提下,他的儿子需要不定期肩负,病痛带来的折磨与疼痛。


他的妻子,为了更好的照顾儿子,辞掉高薪,放下身份,暂时成为了全职太太。这一切突如其来的打击,就像一场生活中的战争,需要他严正以待。这是一位父亲在未来漫长的时日,需要承担的爱与责任。


他依旧每天照常上、下班,以职业精神,对待每一位病人。但几乎没有人知道,他们家庭,在未来要历经怎样的动荡与煎熬。他将这一切安放于内心,永保爱愿与善意。


而那个曾经对他攻击的病人家属,当他知道这一切时,不知是否会愿意为曾经的莽撞与激动,深感歉意?



他是一位艺人。他的父亲希望他成年后,以安分、传统的职业谋生,比如成为某一学科的专研员或者银行职员。但他从小叛逆,充满了文艺细胞。21岁那一年,他考上了中央戏曲学院,机缘成熟,成为了一名艺人。


他与父亲的关系深沉、博达。有着无以言表的爱。在他31岁那一年,父亲离世。他当时正在排练一场重要的演出,向剧组请假后回家,处理后事,第五天回到剧组,生活如往昔,和所有的演职人员一起,正常投入彩排。


若干年后,我们在一次采访现场,提及此事,他说:“那场事故,让我感受到了剧组导演内心的慈悲。他只问我扛不扛得住。然后,待我如平常。一个人内心给予的善意,他值得被敬重。”“这件事,也在我的内心种下了慈悲的种子。”


“你怎样理解慈悲?”彼此,我对慈悲的理解限于表象。


“不要把自己的不快带给身边的人;也不要企图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而让他人受苦;不要有这样、那样的分别心。”


那一年,他33岁,还没有组建自己的家庭。如今,十年过去,他从一名艺人转身,成为了教育行业的投资人,母亲健康,妻子娴淑,儿女双全。


再问他关于慈悲的看法。他说:“慈悲就是善良、内心柔软,心如皎月,天地无私。”



“我们对神的无知,遮蔽了慈悲的本性,我们对因果的无知,障碍了智慧的光芒……世间之业是我们觉醒的资粮,愿我们对得起自己所受之苦难……我只担心一件事,我怕我配不上自己所受的苦难。”这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理解的慈悲,也蕴含了他对觉醒的态度。


“把正在让你深受其苦的人,观想为你前世的亲人,这样你就不会对他们产生怨恨、嗔心,以此来修炼自己的慈悲心。”这是得道之人对慈悲的开示。       


现实生活中的慈悲,不过是需要我们以同理之心,尊重每一个发生的当下,对他人报以最大限度的善意。因为你不知道,你所遇见的人,正在经历怎样的生活。


很多时候,我们因为缺乏智慧,不懂得抑制某种一己私欲,所以才会延伸出各种盘问和不得体的猜疑,不愿意给他人以自由调整的空间及时间。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往往来自心灵深处的隔膜,不够开放,也不懂得如何更好的善待每一位所知遇的人。



真正的慈悲,是你与众生的心有深刻的联系,来自于心灵深处的触动与觉知,仿佛就是你有过或正在经历的一样。


真正的慈悲,不是怜悯,也不是同情;而是你有明静、通透的心,将它转化为善意与力量,传递给那位正在历经切肤之痛,或者正在享受人世之喜乐的人。  你与他们一道,沉默以对,喜舍与共。


训练慈悲心,是我们在觉醒的过程中,最根本的修持法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