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直在县丞任上,孙坚这辈子即使养再多的门客,想来也不会有多大用处。不过好在孙坚身处东汉末年的乱世,这样的乱世里,总是不缺少机会,特别是对孙坚这样有勇有谋又有实力的人来说。 图1、黄巾起义(《桃园三结义》) 孙坚的这个机会,其实是之后很多活跃在东汉末年舞台上群雄的第一次集体登场,特别是之后建立魏蜀吴三国的曹操、刘备、孙坚而言。不过,在平定黄巾起义的时候,这三位都还是小角色,相对重要的是曹操,作为骑都尉在黄巾起义中算个朝廷官员。刘关张是最底层的底层,头头刘备黄巾起义平定后,也就是被拜了一个县尉,而且没过多长时间还被免了。孙坚比刘关张兄弟强不少,毕竟在黄巾起义开始前,已经当了十来年县丞了。 图2、朱隽 孙坚能够加入到黄巾的平叛中,和他会稽郡老乡有关,他这个老乡就是平定黄巾的名将朱俊(原谅一下简体字,历史上的朱俊肯定不是这么写,有好多写法比如:朱隽、硃俊)。黄巾平定中,立功最多的首推皇甫嵩,其次就是朱俊。朱俊是上虞人,急着用兵,肯定会发动关系,去找家乡有势力威望的人,一起来帮助自己平定叛乱。正是这样的缘故,朱俊找到了正当着下邳县丞的孙坚。 这时候的孙坚和他养着的数百名门客这会可能早就在县丞这个位置上憋得不耐烦了。忽然冒出这么个机会,肯定不会放过。三国志上说朱俊拜孙坚为佐军司马后,跟随孙坚在下邳的所有“乡里少年”都要跟着孙坚一起去。几百亲随,去平定黄巾叛乱肯定是不够,孙坚除了带了这些“乡里少年”,又募诸商旅及淮、泗精兵。下邳在泗水边上,而泗水是淮河的支流,孙坚一定也是就近以投靠自己的“乡里少年”为班底,组建了去平定黄巾叛乱的军队。 图3、孙坚招募的淮泗精兵 从孙坚招募军队成军,可以看到东汉战时军队的来源。除了朝廷有的中央禁军以及地方州郡有的为数不多的军队之外,在应对突发性事变的时候,东汉常常依赖的是各地群豪临时招募的军队。孙坚就这样在黄巾平定时,轻轻松松招募了一个上千人的队伍。招募军队的事,不止孙坚在黄巾起义的时候这么干。之前我们介绍曹操,从京城逃出来,一样是在陈留私募军队五千人;而且不仅是曹操,讨伐董卓的各路诸侯里,不少都是各郡守私人招募的军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