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王朝的灭亡,除了人祸,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因素不得不考虑

 天道酬勤YXJ1 2017-04-25

明王朝的灭亡,很多人认为是清朝的入关导致其灭亡的,但实际情况是清军入关之前,明朝就已经灭亡了。1644年,李自成军攻进北京城,崇祯皇帝在煤山自缢,明朝灭亡,因此明朝确实亡于李自成而非满清。以上不管明王朝是亡于李自成还是亡于满清,这些都属于人祸,除了人祸,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也不得不考虑,那就是气候的变化。

明王朝的灭亡,除了人祸,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因素不得不考虑

气候史研究已经证实:北半球的气候自十四世纪开始转寒,十七世纪达到极点。十五世纪初以后,出现过两个温暖时期(1550-1600年和1720年-1830年)和三个寒冷时期(1470-1520年,1620-1720年和1840-1890年)。大体而言,十六世纪和十八世纪可算温暖时期,而十七和十九世纪则为寒冷时期。其中又以十七世纪未最冷,冬季平均温度比今日要低2摄氏度。

明王朝的灭亡,除了人祸,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因素不得不考虑

这个明朝后期的“小冰期”,也被邻国的日本和朝鲜感受到了,日本在1640年代出现了西日本干旱,东日本寒冷的恶劣情况,朝鲜《丙子日记》中也详细记载了这一时期的气候变化状况。这一轮“小冰河期”,综合中国各地方志分析得出,灾变的前兆可以追溯至嘉靖前期,万历十三年(1585)开始变得明显,崇祯一朝达到灾变的高峰,收尾一直要拖到康熙二十六年(1667)

明王朝的灭亡,除了人祸,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因素不得不考虑

十七世纪的中国发生了近五百年来持续最长的一次干旱。明代初期水旱灾害发票频率差不多,全国灾害趋向并不明显,明代后期全国进入了一个异常干旱的时期。农业对气候的依赖性非常大,一般而言,北半球气温每增减1摄氏度,农作物生长期增减3-4周。气候变化对农业产量的影响,在高纬度地区表现最为明显,对低纬度地区影响相对较小。

明王朝的灭亡,除了人祸,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因素不得不考虑

明末北方地区的持续旱灾以及随之而来的大蝗灾,大瘟疫等。崇祯年间在河南和西北等地均发生了大规模的旱灾。崇祯九年(1636年)在陕西东部、陕西南部及河南开封一带因为干旱引起了特大蝗灾,到崇祯十一年形成了一个东西上千公里,南北400-500公里的大灾区,并逐渐向长江扩散。直到崇祯十五年由于气候发生大变化,持续四年的特大蝗灾才结束。

明王朝的灭亡,除了人祸,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因素不得不考虑

气候变化还会导致瘟疫的流行。由于干旱、蝗灾导致大规模流民的出现,瘟疫在明代后期日益猖獗,从1408年到1643年,发生大瘟疫19次,特别要提及的是明末大鼠疫,开始于崇祯六年的山西,崇祯十四年传至北京,造成北京人口大批死亡,十室九空,有的甚至绝户。

明王朝的灭亡,除了人祸,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因素不得不考虑

长期的灾荒,让原有的社会秩序崩溃,导致流寇横行,烧杀抢掠事件此起彼伏,如此严重的局面,岂能是崇祯这样一个“勤勉的昏君”和腐败的明朝官僚机构所能应付的?因此明朝的灭亡,在很大程度上也可以归咎于气候变化。真像一位网友所说的那样,你能想到的坏是都在明末出现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