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诗表达技巧讲析(02)用典

 景润ct1ki92bcx 2017-04-25
珏哥讲语文2017-04-24阅读原文

用典,也叫用事,是作者在诗文中引用历史人物、神话传说、寓言故事或前人语句等来表达自己的某种愿望或情感的表现方法。使用典故不仅可以使诗句庄重典雅、言简意赅;还可以委婉含蓄地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

一、典故形式

按引用的内容分为事典和语典。事典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语典是直接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也叫用句。

(1)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短歌行》)

(2)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苏轼《减字木兰花·莺初解语》)

(1)中引用“周公吐哺”是历史故事,属于事典。《史记·鲁周公世家》中:“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士。”周公为了接待天下贤士,进食时多次吐出食物停下来不吃。后以“周公吐哺”指在位者礼贤下士。曹操在《短歌行》中用这典故意在表达其求贤若渴、礼遇人才的诚心。(2)中“最是一年春好处”和“草色遥看近却无”直接引用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诗句,而“微雨如酥”一句则是化用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的首句“天街小雨润如酥”。所谓“化用”就是只借用原诗句中某些词语。

二、典故用法

1.明用与暗用

按照典故在诗句中显隐程度可分为明用和暗用。明用是直接引用原事或诗句,诗句中会出现与典故关联的人物、地点和物品等词语,令读者一望即知其用典。暗用是间接引用原事或诗句,即把典故融化在诗句中,辞若己出,令读者全然不觉其用典,所以暗用又叫化用。虽然在写法上以暗用为最佳,但古诗词中还是明用典故的居多。

(3)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锦瑟》)

(4)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李商隐《安定城楼》)

(3)中上句化用了“庄生梦蝶”寓言故事,以言人生如梦,往事如烟之意。下句化用了“望帝啼鹃”的故事,锦瑟的哀音如闻杜鹃之凄音,引起诗人无限的悲感。(4)中只以“白发”、“扁舟”两个词语暗点出范蠡晚年乘舟漫游太湖一事,《史记·货殖列传》中记载春秋时范蠡辅佐越王勾践灭吴后,乘扁舟归隐五湖。李商隐暗用此事表达了自己要功成身退的政治理想。

2.正用与反用

按照在典故在诗文中的使用目的,可以正用和反用。正用是典故的内容和诗人所要表达的感情是相同的、一致的。反用是引用典故的内容和诗人所要表达的感情相反。古诗词中以正用典故居多。

(5)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6)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5)和(6)都用了“浮云蔽日”的典故。汉代陆贾《新语·慎微》:“故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也”。陆贾是用“浮云蔽日”比喻奸佞之徒蒙蔽君主。李白在《登金陵凤凰台》中是正用这个典故,表达的意思与陆贾一样,长安是朝廷的所在,日是帝王的象征。李白这两句诗暗示皇帝被奸邪包围,而自己报国无门,他的心情十分沉痛。而王安石《登飞来峰》诗中在“浮云遮望眼”前加上“不畏”二字,反用这个典故,不仅突出了诗人不畏奸邪,推行新法的勇气和决心,而且表现一位政治变革家拨云见日、高瞻远瞩的思想境界和豪迈气概。

三、典故作用

1.刺世:委婉深刻

(7)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准》)

(8)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李商隐《隋宫》)

在诗中一般不便于直接批评统治者昏聩腐朽,往往借用典故委婉暗示出来。(7)与(8)中都化用了陈后主(陈叔宝)《玉树后庭花》的典故,《玉树后庭花》是荒淫误国的南朝皇帝陈后主宴乐时所奏之乐曲,被后人称为为“亡国之音”。杜牧所处的晚唐时期正值国运衰微之际,(7)中作者借陈后主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晚唐醉生梦死的统治者不从中汲取教训,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8)中李商隐以“若逢”、“岂宜”等假设问句,设想隋炀帝死后不改荒淫,还与陈后主当面切磋生前所好之乐《玉树后庭花》。有力批判和讽刺了隋炀帝的荒淫无耻,比陈后主有过之而无不及。对作古的隋炀帝表达了无以复加的厌恶及轻蔑。

2.抒情:含蓄深沉

(9)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10)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夏日绝句》)

把历史故事浓缩化为诗句,可以借此含蓄深沉地抒怀言志。(9)中“沧洲”本指滨水的地方,常用以称隐士的居处。此典出自三国魏阮籍《为郑冲劝晋王笺》:“然后临沧洲而谢支伯,登箕山以揖许由。”陆游一生都志在杀敌报国、恢复中原,而自己空有一身报国的热血,但却落得“报国欲死无战场”的下场,只能过隐居生活。借用“沧洲”典故揭示了自身遭遇的现实和理想的矛盾,抒发了无路请缨、有志难申的英雄失路之悲。(10)中化用项羽乌江自刎的典故。既高度概括颂扬了项羽不苟活的崇高气节,又从侧面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忍辱偷生的行径进行了有力的讽刺,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怀。

3.描写:形象生动

(11)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用典可以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再现历史事件场景,营造意境,引发联想。如(11)中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以虚写手法再现了当年刘裕北伐抗敌盛大景况,不由让读者仿佛看到战场上铁骑飞驰敌阵的激烈场景,极具穿透力。

【巩固训练】

指出下面诗句中运用的典故,分析其是正用还是反用。

1.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琵琶行》)

2.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崔涂《春夕》)

3.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李贺《雁门太守行》)

4.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刘禹锡的《台城》)

5.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6.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7.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8.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李商隐《马嵬(其二)》)

9.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李白《塞下曲(其一)》)

10.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参考答案:

1.望帝啼鹃,正用2.庄周梦蝶,正用3.燕昭王筑黄金台招贤,正用4.陈后主《后庭花》,正用5.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折腰”喻指屈身事人。正用6.王质烂柯,正用7.霍去病封狼居胥山,正用8.七夕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正用9.霍光计斩楼兰王,正用10.东汉窦宪在燕然山刻石勒功,正用

输入内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