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每年大约新增50万的胃癌患者,同时每年又有30万患者因胃癌而去世。这意味着,平均每2分钟,就有一人死于胃癌症,而平均每天死亡人数高达1364人。 胃癌危险因素 年龄 肿瘤的发生与年龄密切相关,总体来说在50岁-70岁之间是高发年龄段。
性别 专家告诉我们,肿瘤与性别也有关系,男性的胃癌发病率高于女性。
体重指数 根据我们的身高体重可以计算出自己的体重指数BMI。
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2(m)
BMI25-30kg/m2或BMI>30kg/m2会提高胃贲门癌的风险。 抽烟喝酒 每100个因为癌症死亡的患者中有21个直接和吸烟相关。
幽门螺旋杆菌 67%-80%的胃溃疡和95%的十二指肠溃疡是由幽门螺旋杆菌引起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使胃癌的的患病风险增加了2.7-12倍。
专家表示,幽门螺旋杆菌对人体有危害,除了胃部疾病如胃溃疡、慢性胃炎等,对其他的疾病也会起作用。在中国,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超过50%。
如果检查发现身体携带幽门螺旋杆菌要清除,而且身边有亲密关系的人也要检查清除。 ▲幽门螺旋杆菌 遗传 家族史中有胃癌患者的直接由上一代遗传给下一代的遗传性胃癌占5%左右,大部分都是属于高危人群,并不一定会得胃癌,只是患胃癌的几率要比一般人高。
相关症状 上腹部不适、心窝隐痛、食后饱腹感、食欲不振、消瘦、乏力、经常呕吐隔夜食宿和不含胆汁的胃液、大便呈黑色柏油状。
如果出现这些症状一定要提高警惕及时去医院诊断治疗。专家表示,胃癌发现的越早治愈率越高。
EBV病毒 大众已知胃癌的一级致命源是幽门螺旋杆菌,但还有一种致癌病毒,近年来研究表明全球范围内平均约10%的胃癌发病与这种病毒感染有关,它就是EBV病毒。
人类通常在婴儿时期就已感染了EBV病毒,95%的健康人终身携带EBV病毒。 EBV主要感染口咽部的上皮细胞、淋巴细胞,传播途径为口腔传播,可以随着唾液进入胃部。
健康人携带EBV病毒一般无特异症状表现,只有当EBV病毒引起感染的时候才会出现发热、淋巴结肿大的症状。它引起疾病的机率也比较低。而与EBV相关的胃癌,一般好发于男性,贲门为好发部位,淋巴结转移率低,预后较好。 不管是哪种原因引起的胃癌,早发现的最佳途径是胃镜检查。因此,建议40岁以上的人每1-2年做1次胃镜检查。尤其是有胃癌家族史、幽门螺旋杆菌呈阳性、有慢性胃病史、长期吃腌制品、长期吸烟史、长期大量饮酒者要高度警惕。
【温馨提示】
心肺功能不佳,不耐受胃镜检查,凝血不好的患者,胃部发生穿孔急性期及休克的患者不适宜做胃镜。
养胃食物 研究表明,少量的补充维生素对于抑制肿瘤有很好的效果,维生素C、维生素B族、维生素D、维生素E、β胡萝卜素等对抑制胃癌的发病和死亡都有非常好的效果。
专家给我们推荐的养胃食物是鸭蛋黄,其中含有维生素A、维生素B和维生素D三种维生素,因此鸭蛋黄是一个很好的维生素补充食物。建议大家可以适当食用。
另外专家总结,想要远离肿瘤首先要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要适当锻炼运动,保持乐观心态,即使生病了也不要害怕,要积极面对,配合治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