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摆脱“穷人思维”, 看这篇就够了~

 鲁异 2017-04-25

我们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穷人会越来越穷,富人会越来越富,这就是典型的马太效应。当然这里的穷不单指缺钱,也指缺时间,缺知识,缺技能,缺少良好的人际关系等。穷人和富人的根本区别是对资源的运用和自身认知能力高低的区别。在投资理财中“穷人思维”有以下特点:

  • 盲目投资;

  • 穷人喜欢消费,富人关注投资;

  • 喜欢找借口,舍不得投资;

  • 害怕风险;

  • 穷人赚小利,富人抓大势;

  • 自控力差;

  • 短视贪婪,吝啬于对自己的投资...........

这些穷人思维简单罗列可能不好感受,那让我们来看两则故事吧:


先来看一个故事:


有个穷人,很穷,一个富人见他可怜,就起了善心,想帮他致富。富人送给他一头牛,嘱他好好开荒,等春天来了撒上种子,秋天就可以远离那 个“穷”字了。 穷人满怀希望开始奋斗。可是没过几天, 牛要吃草,人要吃饭,日子比过去还难。

穷人就想,不如把牛卖了,买几只羊,先杀一只吃,剩下的还可以生小羊,长大了 拿去卖,可以赚更多的钱。 穷人的计划如愿以偿,只是吃了一只羊之 后,小羊迟迟没有生下来,日子又艰难了,忍不住又吃了一只。

穷人想:这样下去不得了,不如把羊卖了,买成鸡,鸡生蛋的速度要快一些,鸡蛋立刻可以赚钱,日子立刻可以好转。

穷人的计划又如愿以偿了,但是日子并没 有改变,又艰难了,又忍不住杀鸡,终于 杀到只剩一只鸡时,穷人的理想彻底崩溃。 他想:致富是无望了,还不如把鸡卖了, 打一壶酒,三杯下肚,万事不愁。

很快春天来了,发善心的富人兴致勃勃送种子来,竟然发现穷人正就着咸菜喝酒, 牛早就没有了,房子里依然一贫如洗。 富人转身走了。穷人仍然一直穷著。

很多穷人都有过梦想,甚至有过机遇,有过行动,但要坚持到底却很难。 据一个投资家说,他的成功秘诀就是:没钱时,不管再困难,也不要动用投资和积蓄,压力会使你找到赚钱的新方法,帮你还清账单。


再看一个故事:


有个穷人,因为吃不饱穿不暖,而在佛祖面前痛哭流涕,诉说生活的艰苦,天天干活累的半死却挣不来几个钱。

哭了半晌他突然开始埋怨道:“这个社会太不公平了,为什么富人天天悠闲自在,而穷人就应该天天吃苦受累?”

佛祖微笑的问:“要怎样你才觉得公平哪?”

穷人急忙说道:“要让富人和我一样穷,干一样的活,如果富人还是富人我就不再埋怨了。”

佛祖点头道:“好吧!”说完佛祖把一位富人变成了和穷人一样穷的人。

并给了他们一家一座山,每天挖出来的煤当天可以卖掉买食物,限期一个月之内挖光煤山。

穷人和富人一起开挖,穷人平常干惯了粗活,挖煤这活对他就是小菜一碟,很快他挖了一车煤,拉去集市上卖了钱,用这些钱他全买了好吃的,拿回家给老婆孩子解馋。

富人平时没干过重活,挖一会停一会,还累的满头大汗。到了傍晚才勉强挖了一车拉到集市上买,换来的钱他只买了几个硬馒头,其余的钱都留了起来。

第二天穷人早早起来开始挖煤,富人却去逛集市。不一会带回俩个穷人来,这两个穷人膀大腰圆,他们二话没说就开始给富人挖煤,而富人站在一边指手画脚的监督着。只一上午的功夫富人就指挥两个穷人挖出了几车煤去,富人把煤卖了又雇了几个苦力,一天下来,他除了给工人开工钱,剩下的钱还比穷人赚的钱多几倍。

一个月很快过去了,穷人只挖了煤山的一角,每天赚来的钱都买了好吃好喝,基本没有剩余。而富人早就指挥工人挖光了煤山,赚了不少的钱,他用这些钱投资做起了买卖,很快又成了富人。

结果可想而知,穷人再也不抱怨了。成功,不在于你能做多少事,而在于你能借多少人的力去做多少事!

怎么摆脱“穷人思维”?

  • 建立“时间价值”的概念:减少做那些“时间花得多收益少”的事情;

  • 牢记“沉没成本”不可追:钱已经花错了,再浪费时间,就是错上加错;

  • 培养“目标导向”的思维:好项目永远比钱少,只要目标正确,钱总有办法解决;

  • 减少无意义的频繁决策:节省宝贵的意志力。

  • 没事不围观,学习强者的优点,“格局”、“角度”决定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多读书多思考能让人变得更好。

由穷人变富人是一个艰难和漫长的过程,但比起做穷人来说,做一个思想上的“穷人”更为可怕。穷困之人会一直贫困潦倒,忙碌之人会永远日理万机,孤独之人会终日形单影只,而节食之人也总是会以失败而告终。不要囿于管中的思维,把眼光放远一点,看看我们是如何越忙越没有时间,越穷越没有钱的。一个人的富有程度,与他所能舍弃之物的数量成正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