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现象描述 建筑结构墙、柱主筋位移(如图1.1所示)。 图1.1 建筑柱、墙钢筋位移实例 2、原因分析 建筑墙、柱钢筋安装绑扎后,由于固定措施不可靠或浇筑混凝土时被振捣器撞击后未 及时校正,造成墙、柱主筋位移。 3、建筑钢筋位移防治措施 3.1 施工措施 3.1.1 根据建筑柱截面、配筋特征(根数、直径、间距)分类,每种配筋类型做一套模具式定位箍筋,套在柱头部位并绑扎牢固,使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均得到有效控制(如图3.1.1.1、3.1.1.2所示)。 图3.1.1.1 柱模具式定位箍筋示意图 图3.1.1.2 柱模具式定位箍筋实例 3.1.2 建筑暗柱钢筋绑扎完成后在暗柱顶加设一组定位箍筋(如图3.1.2.1、3.1.2.2所 示),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拆除定位箍筋,以便周转使用。 图3.1.2.1 建筑暗柱模具式定位箍筋示意图 图3.1.2.2 建筑暗柱模具式定位箍筋实例 3.1.3 为保证建筑墙体钢筋横平竖直、网眼尺寸及保护层厚度,混凝土浇筑前应在板面以上200mm处设置水平梯子筋定位竖向钢筋(如图3.1.3.1、3.1.3.2所示),该梯子筋不得代替水平钢筋,可周转使用。 3.1.4 建筑墙体水平筋位置用竖向梯形定位筋控制,每道墙不少于1道,长墙每5m设 一道(如图3.1.4.1、3.1.4.2所示),其余部位钢筋骨架的外侧必须采用埋有铁丝的垫块,按规定绑牢。梯子筋端头涂刷防锈漆,防止后期刮腻子出现锈点。 图3.1.3.2 水平梯子筋实例 图3.1.4.2 竖向梯子筋实例 3.2 管理措施 3.2.1 建筑施工单位应在施工前,根据钢筋图纸设计、制作各种类型的模具式定位箍筋及水平、竖向梯子筋,并制作样板,向操作工人进行样板模型交底及书面技术交底,并在施工过程中加强检查,保证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3.2.2 加强混凝土浇筑过程控制,对因振捣等原因造成移位的钢筋及时校正。 4、质量控制重点 保证定位建筑箍筋及梯子筋制作尺寸准确,并按照要求安装到位。 点击“了解更多”成为豆丁建筑网会员,拥有特权,免费下载海量这样的资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