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氏谈五运六气----马氏传灸堂 前言:看到很多朋友近些年来由于社会氛围的影响,对“子午流注”及“五运六气”都津津乐道。马氏为医,故从医家角度也曾修习过一些,现在整理出来,供大家指正,多提宝贵意见。不胜感谢。马氏将以连载形式发布。 马梓清 2010年6月 第一节:释干支 干支的概念在古代预测学中的最基本的概念之一,如果不理解有关干支的理论,就相当于学习数学而不懂得计数一样。 在运气学说中,我们要推算各年的运和气,就必须从干支上着手,因为干支所代表的年份的运气,正是要从这一年的干支推算的。 读者对这一年的学习,要熟练掌握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的顺序,要能理解干支代表的丰富的含义。 如果我们仅仅把干支当做类似与阿拉伯数字一样的计数数字,就不能很好的理解运气学说的深奥理论,也就容易把运气学说简单化和机械化。 所谓“干支”,即所谓“天干”和“地支”的简称,实际上就是古代的人们以计算年、月、日、时及方位的符号。 早在殷代就已经开始用“干支”来记录日记录旬,东汉光武以后就逐渐用干支来纪年。 “干”由单个的意思 如颜师古注《汉书食货志》云:“干,犹个也。”古人最早用来记日,每天的计算方法就以日出日落为标准,日出日落一个过程就是一天,所以“干”又叫做“天干”。如《皇极经世》云:“十干,天也。” “支”有着分支的含义。” 古代的人们最早是用“支”来记月,每一个月是以月亮的盈亏来计算的,月亮盈亏一次就是一个月。 从阴阳属性上来看,日为阳,月为阴,阳为天,阴为地,所以也可把“支”称为“地支”。 天干有十个,一次相数是: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葵。 地支有十二个,一次相数是: 子、丑、寅、卯、晨、巳、午、未、申、酉、戌、亥。 干支的次第前后,并不是随便排列的。 干支不等同于一、二、三、四,这样仅仅是指一个数字符号,干支还包含着万物由发而至少壮,至繁盛,至衰老,至死亡,至从新开始的涵义在内。 依据《史记》{律书}及《汉书》{律厉志}的解释,一下便分别对十个天干十二个地支逐一解释。十个天干注解: “甲”:解释为“出甲于甲”,“甲”字同“荚”,指嫩芽破土而出的初生现象。 “乙”:解释为“奋扎于乙”,指幼苗逐渐抽扎而长。 “丙”:解释为“明炳于丙”,指阳气充盛,生长显著。 “丁”:解释为“万物丁壮”,“大盛于丁”,指幼苗不断地壮大成长。 “戊”:解释为“丰裕于茂”,指幼苗日益茂盛。 “己”:解释为“理纪于己”,指幼苗已成熟至极。 “庚”:解释为“敛更于庚”,指生命开始收敛。 “辛”:解释为“悉新于辛”,指新的生机又开始酝酿。 “壬”:解释为“怀任于壬”,指新的生命以开始孕育。 “葵”:解释为“陈揆于葵”,指新的生命又将开始。 十二地支注解: “子”:解释为“孳萌于子”,“万物滋于下”。 “丑”:解释为“纽牙于丑”。 “寅”:解释为“万物始生螾然也”。 “卯”:解释为“言万物茂也”。 “辰”:解释为“万物之辰也”。 “巳”:解释为“阳气之已尽”。 “午”:解释为“阴阳交日午”。 “未”:解释为“万物皆成有滋味也”。 “申”:解释为“阴用事,申贼万物”。 “酉”:解释为“万物之老也”。 “戌”:解释为“万物尽灭”。 “亥”:解释为“阳气藏于下也”。 于此可见,不论是天干不论是地支,它的次第顺序都不是仅指数字的排列,而是包含有生物生、长、收、藏、在生长的含义在里面。 因而古代的人们把它运用在医学上,就与季节、方位、脏腑性能、治疗方法紧密联系起来。 列如: 《内经》中说:肝主春,足厥阴少阳主治,其日甲乙,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心主夏,手少阴太阳主治,其日丙丁,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 综上所述,说明了干支的含义及其所包括的具体内容。 读者应该对以上一些基本知识有所了解,以利于理解后面的推算。 读者应熟练记得是天干、十二地支的名称排列顺序。 第二节 干支配阴阳 人内有阴阳的观念是自然的。 因为世间宇宙常有相反的两面组成,如明暗、黑白、昼夜、强弱、冷热、雌雄、男女等等两面。 由此产生了中国古代的阴阳观念,也就是矛盾的观念。 然后再用阴阳的观念推论万事万物。 干支也同样有阴阳属性。 总的来说,天干属阳,地支属阴。 但如果从天干地支本身来说,则天干地支都可以再分阴阳。 一般来说天干中的甲、丙、戊、庚、壬属于阳,因此这五干又称为阳干。 天干中的乙、丁、己、辛、葵属阴,因此这五干又称阴干。 地支中的子、寅、辰、午、申、戌属阳,因此这六支叫阳支。 地支中的子丑、卯、巳、未、酉、亥属阴,因此这六支又叫阴支。 可以看出,划分的方法是按干支的排列次序,单数为阳,双数为阴。 为什么干支单数为阳,双数为阴呢? 刘完素云:“反先言者为刚为阳,后言者为柔为阴也。”《伤寒之格伦方》卷上]乍看起来,觉得不错,仔细一想,却又不对。 列如: “乙”与“丙”相比较,“乙”是在“丙之先,但“乙”确属阴而“丙属于阳。 因此一般仍以奇为阳,偶为阴来解释。但是为什么奇一定为阳;偶一定为阴,一般仍然没有说清楚。 马氏意见要解释这问题仍应从阴阳本身来解释为好。 前面说过,自然界的一切事物一切现象都可以用阴阳加以归类,而且一切事物也只有有了阴阳之间的运动才能产生无穷的变化。 干支本身既然包含有万物生长、繁盛、衰老、死亡、再生的含义在里面,因此它本身必然就有阴阳的区分,否则也就不可不能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这是一方面。 干支本身也有数字的涵义,而数字不论大小,总不出奇偶兩数,因此自然也就可以以奇偶区分阴阳,这是另一方面。 以上就是马氏认为的干支单数为阳,双数为阴的理由。 第三节 干支配五行 十天干可以将它们分成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葵等五对,然后将它们分别配以五行以测定每年的岁运。 配伍的方法如下: 将天干中的甲乙与五行中的木相配。 将天干中的丙丁与五行中的火相配。 将天干中的戊己与五行中的土相配。 将天干中的庚辛与五行中的金相配。 将天干中的壬葵与五行中的水相配。 为什么将甲乙配木、丙丁配火、戊己配土、庚辛配金、壬葵配水呢? 一般有两种解释: 其一;十天干本身次序的排列是按每年的生长化收藏的次序来排列的,而五行相生的次序也正是生长化收藏的次序木、火、土、金、水五行相配。 其二;在方位上甲乙属东方,东方是木位,所以甲乙属木。 丙丁属南方,南方是火位,所以丙丁属火。 戊己属于中央,中央是土位,所以戊己属于土。 庚辛属于西方,西方是金位,所以庚辛属于金。 壬葵属于北方,北方是水位,所以壬葵属于水。 至于为什么要以两干支来配五行中的一行呢? 是因为五行之中又有阴阳,木有阳木阴木,火有阳火阴火,土有阴土阳土,金有阴金阳金,水有阴水阳水之缘故。 地支配五行; 十二地支也可以分别配以五行。 气相配的结果是:寅卯属木,巳午属火,申酉属金,亥子属水,辰戌丑未属土。 为什么寅卯配木,巳未配火,申酉配金,亥子配水,辰未戌丑配土呢? 这是因为地支在运气上主要用来记月的。 每年农历正月属寅,二月属卯,三月属辰,四月属巳,五月属午,六月属未,七月属申,八月属酉,九月属戊,十月属亥,冬月属子,腊月属丑。 由于寅卯是正二月,正二月是春季,木旺于春,所以寅卯属木。 巳午是四五月,四五月是夏季,夏季火旺,所以巳午属火。 申酉是七八月,七八月是秋季,金旺是秋,所以申酉属金。 亥子是十冬月,十冬月是冬季,水旺于冬,所以亥子属水。 五行之中以土为最主要,所以土旺四季。也就是说一年四季都有土旺的月份。每年春季的三月,夏季的六月,秋季的九月,冬季的腊月都是土旺的季节。 三月在地支上属辰,六月在地支上属未,九月在地支上属戌,腊月在地支上属丑,由于土旺四季的关系,所以辰未戌丑都属于土。 第四节 地支配六气 十二地支除了配五行以外,更主要的还是配三阴三阳六气。 所谓三阴就是一阴(厥阴),二阴(少阴),三阴(太阴)。所谓三阳就是一阳(少阳),二阳(阳明),三阳(太阳)。 所谓六气就是风、寒、暑、湿、燥、火。 六气之中,由于火与暑基本上属于一类,所以一般不列暑与火,而只把火分为君火与相火两种。 地支配三阳三阴六气,其互相搭配的结果是: 子午少阴君火,寅申少阳相火,丑未太阴湿土,卯酉阳明燥金,巳亥厥阴风木,戌辰太阳寒水。 为什么要以子午陪少阴君火,丑未配太阴湿土,寅申配少阳相火,,卯酉配阳明燥金,戌辰配太阳寒水,巳亥配厥阴风木呢? 一般有以下两种解释 其一:十二地支的前六支属阳属刚,后六支属阴属柔,前后配合起来也就是阴阳结合起来,就构成了子午、丑未、寅申、卯酉、辰戌、巳亥六对。 按照五行相生的次序把它排列起来,就构成了上述的相配情况。 其二:三阳三阴六气有正化对的不同。 什么是正化呢? 正化就是指产生六气本气的一方。 什么是对化呢? 对化就是指对面受作用或相互影响的一方。 十二地支中的寅卯位置在东方,巳未午在南方,申酉戌在西方,亥子丑在北方。 午的位置在正南方,南方是火位,所以君火生于午,也就是正化于午。 午的对面受作用的一方是子,因此对于子,所以子午均属少阴君火。 为的位置在西南方,同时未在月份上属于长夏,土旺于长夏,所以土正化于未。 未的对面一方是丑,因此对化于丑。 所以丑未均属太阴湿土。 寅的位置在东方,东方属木,因为木生火的关系,所以火生于寅,也就是正化于寅。 寅的对面是申,因此对化于生。 所以寅申均属于少阳相火。 酉的位置在正西方,西方是金位,所以金正化于酉。 酉的对面一方是卯,因此对化于卯。 所以卯酉均属于阳明燥金。 戌的位置在西北方,西方属金,北方属水,因为金生水的关系,所以戌属于水,也就是水正化于戌。 戌的对面一方是辰,因此对化于辰。 所以辰戌均属于太阳寒水。 亥的位置在北方,北方属水,因为水生木的关系,所以木生于亥。 亥的对面一方是巳,因此对化于巳,所以,巳亥均属于厥阴风木。 第三章 五运及其推算 五运就是木运,火运,土运,金运,水运的简称。在自然界中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是春去夏来,秋去冬至,冬去春至循环不已的。就如同一个无形旋转地的圆规律。 这个圆规律,也就是一年四季,也可以理解为一天的循环,或者人生的循环等等,其实就是阴阳的循环。如同太极图一样,只有不断的循环,才能不断地化生。归属到一年之中,我们可以理解为:春日属木,夏日属火,长夏属土,秋日属金,冬日属水。所以说,一年季节的变化,就是五行规律的变化。因此,五行的运化,也就是自然界中各个季节气候方面正常或者异常的变化。 第一节 大运及天干化五运 这里,我们首先要明白第一个问题,就是什么是大运?大运就是主管每年全年的岁运。也就是指各年的气候变化以及人体与之相应而发生的脏腑功能变化的一般规律。我们可以用大运来说明全年的气候变化情况及脏腑的作用大致情况。 大运分为木、火、土、金、水运五种。各运的特点与五行的特性相一致。比如,一年中哪一个大运主事,今年的气候变化以及人体脏腑的变化就会表现出与其相应的五行特征。例如:大运是土运,这一年的气候变化上就与湿的作用密切相关,在人体的脏腑上就与脾胃的作用密切相关。因为湿、脾胃在五行上都属于土。 大运是金运,这一年在气候变化上就与燥的作用密切相关,在人体的脏腑上就与肺、大肠的作用密切相关,因为燥、肺、大肠在五行上都属于金。 大运是水运,这一年在气候变化上就与寒的作用密切相关,在人体脏腑上就与肾、膀胱的作用有着密切相关,因为寒、肾、膀胱等在无形中都属于水。 大运是木运,这一年在气候上就与风的作用密切相关,在人体脏腑中就与肝胆的作用密切相关,因为风、肝胆等在五行归类中都属于木。 大运是火运,这一年的气候变化上就与热的作用密切相关,在人体脏腑中就与心、心包络、小肠的作用密切相关,因为热、心、心包络、小肠在五行归类中都属于火。 这些,我们不要以神话的色彩去看待他,其实就是古代人们根据自然界的变化来引申人体内环境的变化以及气候运行变化的规律而言。 至于天干化五运,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 天干配五行是甲乙属木,丙丁属火,戊己属土,庚辛属金,壬癸属水。但在五运的变化上,便又要把这十个天干的阴阳干重新配合而有其另外的属性,这就叫做天干化五运。化,指的就是变化,也就是说天干在五运的变化中,还具有它另外的属性而不能以未经变化的五行属性来运用它。 天干化生五运的结果如下: 天干上逢甲巳之年,大运便属土运; 天干上逢乙庚之年,大运便属金运; 天干上逢丙辛之年,大运便属水运; 天干上逢丁壬之年,大运便属木运; 天干上逢戊癸之年,大运便属火运; 为什么十天干在化五运上和配五行上其属性上不一致呢?这是因为是天干配五行、五季等关系来确定的。而五运则是根据天相变化,也就是天上星辰变化来确定的。 第二节 主运及推算方法 主运,就是指每年季候的一般常规变化。这些变化基本上年年如此,固定不变,所以叫主运。每年的主运也分为木运、火运、土运、金运、水运五种。各运的特点与五行的特性一致。这一年中的某一段时间是属于哪一个主运主事,这段时间的气候变化和人体脏腑的变化就会表现出它相关的五行特性。 例如:这段时间属于木运主事时,这段时间在气候变化上就与风的作用密切相关,在人体脏腑中就与肝的作用密切相关。 其余各运也是可以以此类推。 马氏认为:主运分五步,分司一年当中的五个运季。每步所主的时间,亦即每个运季的时间为七十三日零五刻。主运五步的推算从每年的大寒日开始,按木、火、土、金、水五行相生的次序依次推移往后。即木为初运,火为二运,土为三运,金为四运,水为五运。 主运五步的交司时间,从日上说基本相同。即:木运都起于大寒之日,火运起于春分后十三日,土运起于芒种后十日,金运起于处暑后七日,水运起于立冬后四日,年年如此。但是从时辰上来说,则各年亦小有出入。现将各年主运交司时刻简介如下: 1、子、辰、申年 初运(木):大寒日寅初初刻起 二运(火):春分后十三日寅正一刻起 三运(土):芒种后十日卯初二刻起 四运(金):处暑后七日卯正三刻起 五运(水):立冬后四日辰初四刻起 2、丑、巳、酉年 初运(木):大寒日巳初初刻起 二运(火):春分后十三日巳正一刻起 三运(土):芒种后十日午初二刻起 四运(金):处暑后七日午正三刻起 五运(水):立冬后四日未初四刻起 3寅、午、戌年 初运(木):大寒日寅初初刻起 二运(火):春分后十三日申正一刻起 三运(土):芒种后十日酉初二刻起 四运(金):处暑后七日酉正三刻起 五运(水):立冬后四日戌初四刻起 4、卯、未、亥年 初运(木):大寒日亥初初刻起 二运(火):春分后十三日亥正一刻起 三运(土):芒种后十日子初二刻起 四运(金):处暑后七日子正三刻起 五运(水):立冬后四日丑初四刻起 十二支中,子、辰、申、寅、午、戌在阴阳属性上都属阳。所以,子、辰、申、寅、午、戌这些年,均属于阳年。 在五行上也是一样的。子为阳水,申为阳金、辰、戌为阳土,午为阳火,寅为阳木。丑、巳、酉、卯、未、亥等年,均为阴年,巳为阴火,酉为阴金,丑未为阴土,亥为阴水,卯为阴木。 马氏提示:凡阳年的初运均起于阳时,所以申、子、辰阳年都要起于寅;寅、午、戌三阳年都起于申;阴年的初运,均起于阴时,所以巳、酉、丑三阴年都起于巳,亥、卯、未三阴年都起于亥。 第三节 客运及其推算方法 客运是指每年五个运季中的特殊变化。他虽然是每年轮转,也有一定规律可循。由于十年之内,年年都不相同,如客人之来去,所以称为客运。每年的客运也分为木、火、土、金、水五种。各运的特点与五行的特性一致。这个运季是哪一个客运主事,这个运季中的气候变化和人体脏腑的变化就会表现出与他相关的五行特性。 例如:这个运季的客运是土运时,这个运季在气候变化上就与湿的作用密切相关,在人体的脏腑中就与脾的作用密切相关。其余各运也是一样,均可依此类推而得。 客运的推算是在每年值年大运的基础上进行的。每年值年大运就是当年客运的初运,客运的初运按照当年大运确定后,以下即按五行相生的次序依次推移。 例如:丁壬之年大运为木运,因此丁壬之年客运的初运便是木运,二运是火运,三运是土运,四运是金运,终运是水运。 其余各年以此类推。 第三节 大运、主运、客运之间的关系 大运、主运、客运都是运用五行学说,配以天干来计算和推测自然界气候变化和人体脏腑变化的方法。三者的作用是:大运是说明全年气候变化及人体变化总的情况;主运是说明一年之中各个季节的气候变化和人体脏腑变化的情况;客运是说明一年之中各个季节的气候变化和人体脏腑变化的特殊情况。 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大运为主,因为大运包括全年。其次是客运,因为可以根据客运可以分析每年各个季节中的特殊变化情况。主运是年年相同,是一般情况。 提出主运来说的原因,一方面是根据主运可以了解每年各个运季中的常规变化。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帮助分析客运,因为没有一般就无法考虑特殊,没有主运就没有客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