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快乐的家庭,在孩子心中种下一颗幸福的种子

 昵称40077028 2017-04-26

快乐的家庭,在孩子心中种下一颗幸福的种子

编 · 辑 · 有 · 话 · 说

快乐总是一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事情。

幸福也是一件听起来很美好却又很缥缈的事情。

但有了孩子后,一切都发生了变化,上天给了你一个小天使,你做梦都没想到你会拥有一个这么棒的孩子,于是快乐有了量化的标准——每天看他一点点长大;幸福开始有迹可循——他第一微笑、第一次咿呀学语、第一次叫妈妈......

婴儿快满一岁时,就开始用眼神交流积极的情绪了。例如,一个刚学走路的孩子在房间里探索的时候,会用目光寻找爸爸妈妈,看到爸爸妈妈就会笑。这时候父母会本能地向孩子报以微笑。心理学家将这种行为称为“积极情绪分享”。

为什么要分享积极的情绪?

积极情绪分享对于孩子和父母都十分有益,但并非简单词汇意义上的“益处”。当我们对孩子的第一次微笑报以回应,在他迈出第一步时伸手抱住他,我们并未打算尝试去塑造孩子的行为或强化孩子的能力,但我们却巩固了更加重要的方面,那就是孩子心中对快乐的渴望,以鼓励他本能地表达快乐和自豪。同样,回忆与父母间快乐愉悦的时刻可以直接促进婴儿大脑发育。

每个人的人生中都需要分享快乐。如果不能分享快乐,我们或许也能过下去,但是却很难过得好,在面对一些悲观、愤怒、嫉妒等情绪时,也会比其他人更加痛苦。

快乐的家庭,在孩子心中种下一颗幸福的种子

如何为亲子关系注入积极能量?

兴趣与游戏

我的临床经验反复证实了这样一个基本原则:如果我们对孩子的兴趣充满热情,他们会明显地表现出很开心的样子。孩子喜欢这样的互动,而且希望越多越好。一般而言,在我给孩子做治疗时,简短而生动的玩耍之后,孩子就可能会说:“妈妈,这里很好玩儿,你能给我报名参加这里的活动吗?”或者“我可以每天都来玩吗?”无论是儿童还是青少年都愿意甚至渴望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兴趣爱好,儿童表现得更为明显。看到有人真心希望学习自己的兴趣爱好时,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会做出积极回应,除非他们当时处于极度郁闷状态或非常不合群。

在三十年与孩子打交道的经历中,我总共只碰到过几例不愿意与父母分享兴趣爱好的孩子,也只有极少数几个孩子,对父母不管出于何种原因没有积极回应而并不感到特别失望。来治疗的孩子经常告诉我,“我不断想表现给妈妈看,可是她根本不感兴趣。”刚开始,妈妈的反应会让孩子伤心失落,久而久之会导致孩子变得愤怒和孤僻。

快乐的家庭,在孩子心中种下一颗幸福的种子

如果家长对于孩子的兴趣表现出积极的关注和热情,大多数孩子会立即表现出更大的热情和主动性,他们从挫折和挫败中恢复得也更快。这种积极的互动是孩子情感生活的保护因素,让他们对情绪困扰具备一定的免疫力。父母应该每天都积极地参与到孩子的兴趣活动中,而不仅仅是出现在他们参加表演或体育比赛时。因此,在父母们初次找我咨询时,我会问他们,“你的孩子喜欢干什么?”以及“你知道用什么方法能更多地参与到孩子的兴趣爱好中吗?”

欣赏

既为心理学家又是哲学家的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曾给学生写道,“人性中最深刻的本质就是渴望被欣赏。”当然,人性中还有其他的本质或渴望。但是,毋庸置疑,表达欣赏在一切关系中都无比重要,包括亲子关系。欣赏就好比氧气。在氧气稀薄时,我们可以活下来,但是会不舒服。我们会出现一些病症—一些看得见,一些看不见。欣赏同样如此。他人的赏识不够时,我们就会出现不明的症状,比如热情减退,尽管我们可能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缺少这种心灵的氧气,我们的意识会开始转移资源和能量,原本应用来追求兴趣爱好和快乐的资源被用来构建自我保护态度—充满戒心而且对人苛刻,我们也会因此变得容易动怒而且不愿敞开心扉。

欣赏是抚平愤怒的良药。当孩子完成一些小事,与别人合作,帮助他人,或表达对他人(尤其是兄弟姐妹)的关心时,我们应当向孩子表达自己的赞赏。如果我们对他们说“谢谢”,他们自然也会跟我们说“谢谢”。

父母分享自己的人生经历

孩子对于父母的人生充满好奇心。许多年来,我都建议父母与孩子聊聊自己人生中的经历,尤其是悲伤、焦虑、遭遇挫折的经历。个人分享十分有益,比如,当孩子第一天上学或参加夏令营,或面对即将到来的考试表现得很焦虑时,或因为被朋友拒绝而感觉很苦闷时,又或者在学校碰到困难,再或者家庭中遭遇亲人离世时。给孩子讲自己的经历在很多文化中都被看作是重要的育儿方法。通常父母给孩子讲的是一些警示性故事,比如教孩子避免危险,当然也有引导孩子尊崇一些美德的故事。个人分享也能够向遭遇挫折的孩子传达一种希望。就我的经验而言,作为家长或治疗专家,没有什么方法比这类人性化的个人分享更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更能提供情感支持了。

我初为人父时就了解到分享个人经历的价值。

快乐的家庭,在孩子心中种下一颗幸福的种子

儿子丹出生时,我们的女儿瑞秋还不满三岁。小宝宝在我们卧室的摇篮里睡了几个月后就要跟姐姐共用一个房间了。在那之前,瑞秋一直看起来很开心,似乎很喜欢当姐姐的感觉,从来没有表达过嫉妒自己的弟弟。但是这天晚上,她上床睡觉时告诉我,“我不想让小弟弟睡在我的房间了”。我本以为这个问题很好解决,对我来说应该是小事一桩。毕竟,我是儿童心理学家,这可是“儿童心理101”。我告诉瑞秋我能理解她的感受,相比于弟弟出生以前,我们给予瑞秋的关注有所减少。这个房间过去曾是她的房间,而现在却是儿童房。瑞秋安静地听着我的解释,我说完之后,她回答说:“好吧,没事了,可是我还是不想让弟弟睡在我的房间里。”我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做,只好讲了一个自己的故事。“告诉你吧,爸爸小的时候,也跟鲍勃叔叔和史蒂夫叔叔住在一个房间里。”瑞秋瞪大了眼睛。之前她只是出于礼貌地听我说,而现在她是聚精会神地听我说。我告诉她我与兄弟分享卧室的(真实)故事,她很快就睡着了。第二天晚上以及接下来的几个月,每当我安顿她上床睡觉时,她都会说:“给我讲个你小时候的故事吧。”

我们可以采用很多方法积极正面地对待孩子。但是,只有积极态度还不够。我曾见过一些父母对孩子的兴趣很有热情、很积极的家庭,但是孩子还是很愤怒、很叛逆。这些父母当然无法理解孩子的倔强和不礼貌。我将继续解决这类问题—为什么会这样,我们要怎么做。

以上内容节选自《积极的情绪,自信的孩子》

快乐的家庭,在孩子心中种下一颗幸福的种子

《积极的情绪,自信的孩子》

美国国家亲子出版奖大奖作品

让我们重新审视为人父母的本性!

用倾听、理解和支持

构建孩子内心积极乐观的正向能量

培养情绪健康的孩子

重拾自豪欢乐的家庭亲子关系!

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阅读原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