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美兰杜如松杜竹松婺剧音乐

 lsyy2096 2017-04-26




一、陈美兰演唱《我祖上》


  陈美兰,1964年9月出生于浙江东阳。现为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陈美兰新剧目创作团队”带头人,著名婺剧表演艺术家,浙江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省戏剧促进会副会长、国家级非遗项目(婺剧)代表性传承人,中共“十六大”、“十八大”代表。终身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荣获第六届、第二十二届中国戏剧梅花奖(二度梅),第十届、第十四届中华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表演奖,全国劳动模范,中宣部全国“四个一批人才”,“全国德艺双馨”中青年文艺工作者,文化部优秀专家,浙江省特级专家等诸多荣誉。



  婺剧唱段《我祖上》,选自婺剧徽戏《穆桂英》,说的是穆桂英携降龙木来到宋营,向杨元帅、佘太君、八贤爷为杨宗保说情时,举古论今,据理力争,以理服人的表达。曲调前段用朗朗上口的“女工西皮”,华丽流畅;后段则是娓娓道来的“慢都子”,咬字行腔似唱似念,一字一音,展现了传统唱段的特有魅力。请看视频:



二、杜如松笛子独奏《三五七》


  杜如松,1964年出生于浙江东阳。现任浙江音乐学院教授、国乐系主任,著名笛子演奏家,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师承艺术大师、“江南笛王”赵松庭先生。



  “三五七”是婺剧乱弹声腔中的主要唱调之一,因其上句为三字加五字,下句为七字而得名,素以优美、抒情著称。江南笛王赵松庭先生于1957年以这一唱调为素材,创作了享誉中外的同名笛子独奏曲。赵先生在演奏上创造性地运用了循环换气法,使该曲头尾两段散板的拖长音和一连串旋律,仿佛只是由一口气吹出,令人惊诧,音乐效果极具冲击力。

  如今,赵松庭先生嫡传弟子杜如松,吹奏这一浙派名曲已是炉火纯青、信手拈来。在他行云流水般的演奏中,戏曲音乐的深厚底蕴和竹笛艺术的高超技巧,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请看视频:



三、杜竹松唢呐独奏《二凡新韵》


  杜竹松,1965年出生于浙江东阳,杜如松的胞弟。著名唢呐演奏家、指挥家,国家一级演奏员。现任浙江音乐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民族器乐学会葫芦丝、巴乌专业委员会会长,浙江省吉他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1996年至今,曾先后代表中国赴美国、日本、奥地利、西班牙、德国、意大利、埃及等亚欧非20多个国家的国际音乐节演出,获得国际音乐同行的一致好评。2006年10月,应邀赴联合国总部参加祝贺联合国成立61周年的演出及介绍中国民乐。精湛的表演艺术被联合国副秘书长陈健及来自世界各地的驻联合国官员们称为是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友好使者。随后应邀赴斯坦福、哥伦比亚、普林斯顿等世界著名大学巡回演出及介绍中国音乐。



  “二凡”为婺剧乱弹的主干唱调,多用于叙事性表演和激动情绪的表达。杜竹松以这一特色唱腔为素材,创作了唢呐独奏与乐队协奏的同名器乐曲。他演奏起来气势壮阔、大开大阖,既激昂悲壮,又儿女情长,情感表达的层次十分丰富。他还用乐器模拟人声,惟妙惟肖,堪称一绝!请看视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