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海公园里的书法博物馆(二)快雪堂(上)

 历史探奇 2017-04-26
       北海公园里有两处展示中国古代书法石刻珍品的展厅。一处叫阅古阁,另一处叫快雪堂。有关阅古阁和快雪堂的来龙去脉,前面博客已经做过介绍。今天来游览快雪堂。
        快雪堂位于北海公园波光潋滟的太液池北岸,紧邻九龙壁,规制宏敞的阐福寺东侧。
北海公园里的书法博物馆(二)快雪堂(上)

北海公园里的书法博物馆(二)快雪堂(上)

北海公园里的书法博物馆(二)快雪堂(上)
        植被掩映之下,拾级而上,有一组南北走向,三进院落的灰瓦平房。
北海公园里的书法博物馆(二)快雪堂(上)

北海公园里的书法博物馆(二)快雪堂(上)
        这块石碑上镌刻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优秀奖,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北海公园快雪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评委会,2013年9月”。
北海公园里的书法博物馆(二)快雪堂(上)

北海公园里的书法博物馆(二)快雪堂(上)

北海公园里的书法博物馆(二)快雪堂(上)

北海公园里的书法博物馆(二)快雪堂(上)
北海公园里的书法博物馆(二)快雪堂(上)
        快雪堂书法博物馆匾额为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的弟弟溥杰题书。
北海公园里的书法博物馆(二)快雪堂(上)

北海公园里的书法博物馆(二)快雪堂(上)
        门口的这两个石狮子被精心保护起来,可能是原装货吧。
北海公园里的书法博物馆(二)快雪堂(上)
        快雪堂书法博物馆有三进院落,由澄观堂、浴兰轩、快雪堂组成。这组建筑是根据地势南低北高随山就势而建,古朴幽静。院落的特点是庭院式建筑,有重檐垂花门、景窗;有回廊、卧角廊、抄手廊与各大殿相连,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庭院式格局。
北海公园里的书法博物馆(二)快雪堂(上)
        第一进是澄怀堂院落。
北海公园里的书法博物馆(二)快雪堂(上)
      建园匠人根据各种树木花期的不同,巧妙组合,使这个院落三季有花果,四季常青绿。
北海公园里的书法博物馆(二)快雪堂(上)

北海公园里的书法博物馆(二)快雪堂(上)

北海公园里的书法博物馆(二)快雪堂(上)

北海公园里的书法博物馆(二)快雪堂(上)

北海公园里的书法博物馆(二)快雪堂(上)

北海公园里的书法博物馆(二)快雪堂(上)

北海公园里的书法博物馆(二)快雪堂(上)

北海公园里的书法博物馆(二)快雪堂(上)

北海公园里的书法博物馆(二)快雪堂(上)

北海公园里的书法博物馆(二)快雪堂(上)

北海公园里的书法博物馆(二)快雪堂(上)

北海公园里的书法博物馆(二)快雪堂(上)
        第一进院落正房为“澄观堂”,堂内匾额是“乐意静观”,联曰:“娱目引清机,烟霏林秀;会心得佳趣,月印波澄”。
北海公园里的书法博物馆(二)快雪堂(上)

北海公园里的书法博物馆(二)快雪堂(上)
北海公园里的书法博物馆(二)快雪堂(上)
        东西两侧都有门通向侧院,不开放。

北海公园里的书法博物馆(二)快雪堂(上)

北海公园里的书法博物馆(二)快雪堂(上)

        第二进院落是典型的四方型院子,包括南房、北房、东房和西房。主殿浴兰轩建于乾隆十一年(公元1746 年),是清朝皇帝到阐福寺拈香祈福时休息更衣的场所。
北海公园里的书法博物馆(二)快雪堂(上)

北海公园里的书法博物馆(二)快雪堂(上)

北海公园里的书法博物馆(二)快雪堂(上)


北海公园里的书法博物馆(二)快雪堂(上)
        第二进院落东墙有9块石刻。没有说明,仔细研究一番,认为是兰亭禊会图画石刻。
北海公园里的书法博物馆(二)快雪堂(上)
       公元353年的三月初三(古代春天的修禊日),四十多位全国名士应东道主会稽内史王羲之的邀请,亮相于会稽郡山阴城的兰亭,曲水流觞,饮酒赋诗。后来王羲之汇集各人的诗文编成集子,并写了一篇序,这就是著名的《兰亭集序》。传说王羲之是于酒兴方酣之际,用蚕茧纸、鼠须笔疾书此序,通篇28行, 324字,凡字有复重者,皆变化不一,精美绝伦,被世人称为“天下第一行书”。这件书法珍品到唐太宗手里,他爱不释手,临死竟命人用来殉葬。从此后世便看不到《兰亭集序》的真迹了。
北海公园里的书法博物馆(二)快雪堂(上)
        《兰亭修禊图》即根据《兰亭集序》而作,再现了兰亭流觞赋诗之盛况。
          据杨震方《碑刻序录》云:“刻《兰亭图》于石有多种,但有名者为明周宪王所刻。”这里的明周宪王,即朱有燉(1379年-1439年),是明太祖朱元璋第五子周定王朱橚之嫡长子,朱元璋之第六孙,洪武廿四年(1391年)三月受册为周世子。在明惠帝发起的削藩行动中,与其父朱橚一同被废为庶人,迁徙云南。至建文四年(1402年)朱棣登基后,方才恢复爵位。明仁宗洪熙元年(1425年)周王朱橚病薨,朱有燉袭封周王爵,在位近14年。至明英宗正统四年(公元1439年),朱有燉薨于封国河南开封府,享寿61岁,以其博闻多能而谥为“宪”,故世称“周宪王”。

        朱有燉同时也是中国戏曲史上重要的杂剧作者,他创作的31本杂剧至今悉数存世,为元明两代杂剧作者中存世作品最多的一位。其作品原刻本今保存于中国国家图书馆,是仅次于《元刊杂剧三十种》后年代最早的杂剧刻本,在戏曲史上具有重要价值。

北海公园里的书法博物馆(二)快雪堂(上)

北海公园里的书法博物馆(二)快雪堂(上)
        碑首为朱有燉的款识:
       “右王羲之《修祓禊帖》为古今书法第一,自唐以来摹拓相尚各有不同,而传之久远者惟石刻,故存后世有定武、褚遂良诸家不啻数十本,赝者尤多。惟以定武为逼真,其它亦有可观者。予阅之颇多,今以定武本三、褚遂良本一、唐模赐本一刻之于石,复书诸贤跋,仿李伯时之图兼禊帖诸家之说,共为一卷,读书之暇惟自以为清玩,非敢遗示于人以为楷式也。

永乐十五年岁在丁酉七月中瀚书。”

        款识并未署名,但从所钤“东书堂图书记”的藏书印可以推断出作者乃朱有燉,因据考证,启用“东书堂”斋号的只有朱有燉一人。
北海公园里的书法博物馆(二)快雪堂(上)
        文中所说的李伯时,即李公麟(1049-1106)北宋著名画家。字伯时,号龙眠居士。汉族,舒州(今安徽桐城)人。神宗熙宁三年进士,历泗州录事参军,以陆佃荐,为中书门下后省删定官、御史检法。好古博学,长于诗,精鉴别古器物。尤以画著名,凡人物、释道、鞍马、山水、花鸟,无所不精,时推为宋画中第一人。
北海公园里的书法博物馆(二)快雪堂(上)
           这就是李公麟的《兰亭修禊图》。《兰亭图》是将王羲之《兰亭序》中四十二人游宴赋诗的盛况及周边景物展现在一幅画卷上,以笔绘法绘图、线刻形式摹勒上石。图首,王羲之坐于临水亭榭内,捻笔抚纸,构思其间。亭前叠泉奔流,白鹅嬉戏水中。

北海公园里的书法博物馆(二)快雪堂(上)
        图中部描绘了兰亭幽雅的环境:沿曲水淙淙的溪流,崇山峻岭,垂柳依依,茂林修竹,绿树成荫,兰花盛开。在这群莺争飞,山清水秀之地,王羲之及其友人于暮春游兰亭。溪流两岸,四十二贤士沿曲水而坐,研磨展纸,各为诗赋。赋诗不成,罚酒三杯。酒杯顺流而下,随时取饮。每一人物旁,以楷书注姓名、诗作。
北海公园里的书法博物馆(二)快雪堂(上)

北海公园里的书法博物馆(二)快雪堂(上)

        图末段画一雕栏石桥,垂柳掩映,童子五人,三人在桥下打捞空杯覆盏,二童子在桥上,一扶栏,一捧食盒走来。童子收拾流觞往还上游浮杯处,全卷至此已是尾声。
北海公园里的书法博物馆(二)快雪堂(上)
        卷尾为孙绰《兰亭图》后序。

        “古人以水喻性,旨哉,非以淳之则清,淆之则浊耶?故振辔于朝市,则充诎之心生。闲步于林野,则寥落之意兴。仰瞻羲唐,邈然远矣。近咏台阁,顾探增怀。聊于暧昧之中,期乎莹拂之道。暮春之始,禊于南涧之滨,高领千寻,长湖万顷,乃籍芳草,鉴清流,览卉物,观鱼鸟,具类同荣,资生咸畅。于是和以醇醪,齐以达观,快然兀矣,焉复觉鹏鷃之二物哉!耀灵纵辔,急景西迈,乐与时去,悲亦系之。往复推移,新故相换,今日之迹,明复陈矣。原诗人之致兴,谅歌咏之有繇,文多不载,大略如此,所赋诗亦裁而缀之如前,四言五言焉。”
北海公园里的书法博物馆(二)快雪堂(上)
    最后还有几行字:“兰亭诗兼公权续得者亦上,伏惟简领入箧,余冀面话不次。十二日公权状上给事阁老,阁下青标换却旧者,谨空。”

        第二进院落西墙也有几方石刻。

        这两块是《汉夫子风雨竹》。所谓汉夫子即“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关羽。

北海公园里的书法博物馆(二)快雪堂(上)
        这两块碑构思非常巧妙,乃是由字组成的画,竹叶即为笔划,组字成诗,构成一首美妙的五言绝句。雨竹组成的诗句是“不谢东君意,丹青独立名”;风竹组成的诗句是“莫嫌孤叶淡,终久不凋零”。诗的大意是:“我不感谢曹操上马金、下马银赠美封爵的情意,我不会因环境变化、独处曹营而变节,我身在曹营心在汉,矢志不移”。
  这不仅是因为此画是一件构思独特、形象逼真、线条流畅的艺术珍品,更重要的是相传它出自关公本人之手。关公以诗言志、以画藏诗,因隐晦而深刻,其忠义品德更是昭然于世。这一切,都使得《汉夫子风雨竹》成为散发出亘古魅力的千古绝唱。

 

        西墙还有马德昭的三幅书法石刻。
北海公园里的书法博物馆(二)快雪堂(上)

       这是马德昭的《一笔 “虎”字》。书于清同治五年(1866年)。平首方趺,碑高175厘米,宽96厘米。草书,字径150厘米。用笔酣畅淋漓,雄强稳健,笔势飞劲,神气十足,深受广大观众喜爱。上款“同治庚寅秋”,下款“西蜀马德昭书”,朱文印“自明”,白文印“马德昭印”。上端正中钤朱文篆书椭圆形章“钦赐‘安勇巴图鲁’”。
        虎是中国文化传统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虎的文化象征意义如: 勇敢,魅力,权威,长期以来,它一直被当作是权力和力量的象征,也一直为人们所敬畏。在战争年代,虎头被绘制在战士的盾牌上用以吓阻敌人。
        在中国文字和书法的演变发展过程中,“虎”字有许多种不同的写法和形态。一笔“虎”是古“乕”字的草写,保留了虎字象形的特点,字形似虎上山,回首长啸,虎头、虎口、虎腿依稀可见,尤其是主笔一竖,书者用夸张的提按、急涩相兼的笔法,一拓而下,笔直挺拔,苍劲雄强,力能扛鼎,似虎脊、虎尾,用墨得当,生动传神,使人遐想,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笔墨的干湿浓淡、轻重缓急恰到好处。其书像字又像画,是中国书法中的一绝,刻工也极佳,将书写时的飞白、枯笔都表现得惟妙惟肖,给人强烈的艺术享受。

北海公园里的书法博物馆(二)快雪堂(上)
        这块石刻同样是马德昭的书法——《花甲重周“寿”字》。
  碑刻草书“寿”,字高128厘米,左有行草书题跋三行。跋语内容为“余幼读《尚书洪范篇》,五福一曰寿,知福之集,以寿永也。甲子春,见旧迹有以九十九、廿一合为寿字,得花甲重周意。因仿其形似,以镌诸石。虽点画不工,其知绛县纪年之意,或庶几乎”。上款 “同治甲子仲春”,下款为“西蜀马德昭书”。钤宽边阳文篆书印“自明”,阴文印“马德昭印”。上端正中钤朱文篆书椭圆形章“钦赐‘安勇巴图鲁’”,边饰以龙纹。“安勇巴图鲁”是皇帝赐予马德昭的名号,是对其多年征战疆场、守护古都、屡立战功的肯定与嘉奖。
        此“寿” 字用数字九十九与廿一叠加构成,即为一百二十,取花甲重周之意,既未失草书法则,又内涵丰蕴。纵观此碑,书家大刀阔斧,酣畅淋漓、挥洒自如、苍劲挺拔的绝妙用笔。

北海公园里的书法博物馆(二)快雪堂(上)
        这块《魁星踢斗》同样为马德昭的作品。《魁星点斗刻石》高114厘米,宽60厘米,刻于清穆宗载淳同治年间(公元1862-1874),马德昭以儒家修养为准则,“正心修身,克己复礼”八字巧妙的构建成魁星的形象,如此丰富的想象力和巧妙的构图无不使人叫绝,这也是西安碑林中令人瞩目的名碑刻之一,左手托砚,右手执笔,一脚翘起托一“斗”字,一脚立“鳌”字上。取魁星点斗独点鳌头之意,形象生动,拼字巧妙。

        由于魁星掌主文运,所以与文昌神一样,深受读书人的崇拜。过去,几乎每个城镇都有魁星楼、魁星阁。因“魁”又有“鬼”抢“斗”之意,故魁星又被形象化——一副张牙舞爪的形象。传说他那支笔专门用来点取科举士子的名字,一旦点中,文运、官运就会与之俱来,所以科举时代的读书人将其视若神明。正所谓“魁星点斗,金榜题名”。

        说到这里,就应该说说这三方石刻的作者——马德昭。马德昭是阆中南津关蓼叶沟人(今江南镇奎星村),生于道光四年(1824),卒于光绪十六年(1890年),享年66岁。马德昭自幼喜爱习武,青少年时期在家读书习武。18岁成为绿营兵,从此开始行伍生涯,直到48岁。马德昭一生最大业绩是他曾“三守西安”,此处的这三块书法碑刻都竖立在西安碑林,可能是陕西人对其守护西安之功的褒扬与纪念吧。

        马德昭在清代书坛上似乎鲜为人知,即使当代也很难在一些相关资料中找到这位书法家的大名,但是马德昭的确是清代末期一位优秀的书法家。马德昭本一武夫,却因书法勒石碑林而为人所知,以书法名扬后世,这是他做梦都想不到的。


北海公园里的书法博物馆(二)快雪堂(上)

        西墙还有一个大大的“福”字,是清代书法家郭修文的传世杰作,此字虽然飞白较多,但不显干枯,自然生动,毫无造作之态,韵味无穷。
        福字下端有王鸿远所作跋语:郭修文从小嗜好书法,盛名于荆襄两粤之间,字势遒劲,疑破地而揭云,笔致森严,若快剑与长戟。


       【快雪堂(上)完。】

 

附录:
《兰亭集37首》

1、右将军令稽内史王羲之
代谢鳞次。忽然以周。欣此暮春。和气载柔。咏彼舞雩。异世同流。迺携齐契。散怀一丘。
悠悠大象运。轮转无停际。陶化非吾因。去来非吾制。宗统竟安在。即顺理自泰。有心未能悟。
适足缠利害。未若任所遇。逍遥良辰会。三春启群品。寄畅在所因。仰望碧天际。俯瞰绿水滨。
寥朗无涯观,寓目理自陈。大矣造化功。万殊靡不均。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亲。猗与二三子。
莫匪齐所托。造真探玄根。涉世若过客。前识非所期。虚室是我宅。远想千载外。何必谢曩昔。
相与无相与。形骸自脱落。鉴明去尘垢。止则鄙吝生。体之固未易。三觴解天刑。方寸无停主。
矜伐将自平。虽无丝与竹。玄泉有清声。虽无啸与歌。咏言有余馨。取乐在一朝。寄之齐千龄。
合散固其常。脩短定无始。造新不暂停。一往不再起。于今为神奇。信宿同尘滓。谁能无此慨。
散之在推理。言立同不朽。河清非所俟。

2、司徒谢安
伊昔先子。有怀春游。契此言执,寄傲林丘。
森森连岭。茫茫原畴。迥霄垂雾,凝泉散流。
相与欣佳节。率尔同褰裳。薄云罗物景,微风翼轻航。
醇醪陶元府,兀若游羲唐。万殊混一象,安复觉彭殇。

3、司徒左西属谢万
肆眺崇阿。寓目高林。青萝翳岫。修竹冠岑。谷流清响。条鼓鸣音。元萼咄润,飞雾成阴。
司冥卷阴旗。句芒舒阳旌。灵液被九区。光风扇鲜荣。
碧林辉杂英,红葩擢新茎。翔禽抚翰游。腾鳞跃清泠。

4、左司马孙绰
春咏登台。亦有临流。怀彼伐木。肃此良俦。修竹荫沼。旋濑荣丘。穿池激湍。连滥觴舟。
流风拂枉渚。停云荫九皋。莺语吟脩竹。游鳞戏澜涛。
携笔落云藻。微言剖纤毫。时珍岂不甘。忘味在闻韶。

5、行参军徐丰之
俯挥素波。仰掇芳兰。尚想嘉客。希风永叹。
清乡拟丝竹,班荆对绮疏。零觴飞曲津。欢然朱颜舒。

6、前馀姚令孙统
茫茫大造。万化齐轨。罔悟元同。竞异摽旨。
平勃运谋。黄绮隐几。凡我仰希。期山期水。
地主观山水。仰寻幽人踪。回沼激中逵。疏竹间修桐。
回流转轻觞,冷风飘落松。时禽吟长涧。万籁吹连峰。

7、王凝之
荘浪濠津。巢步颍湄。冥心真寄。千载同归。
细缊柔风扇,熙怡和气淳。驾言兴时游。逍遥映通津。

8、王肃之
在昔暇日。味存林岭。今我斯游。神怡心静。
嘉会欣时游。豁尔畅心神。吟咏曲水濑。渌波转素鳞。

9、王彬之
丹崖竦立。葩藻映林。渌水扬波。载浮载沉。
鲜葩映林薄。游鳞戏清渠。临川欣投钓。得意岂在鱼。

10、王徽之
散怀山水。萧然忘羁。秀薄粲颖。疏松笼崖。
游羽扇霄。鳞跃清池。归目寄欢。心冥二奇。
先师有冥藏。安用羁世罗。未若保冲真。齐契箕山阿。

11、陈郡袁峤之
人亦有言。意得则欢。嘉宾既臻,相与游盘。
微音迭咏。馥焉若兰。苟齐一致。遐想揭竿。
四眺华林茂。俯仰晴川涣。激水流芳醪。豁尔累心散。
遐想逸民轨。遗音良可玩。古人咏舞雩,今也同斯欢。

以上十一人,各成四言五言诗一首。


12、散骑常侍郗昙
温风起东谷,和气振柔条。端坐兴远想,薄言游近郊。

13、前参军王丰之
肆眄岩岫,临泉濯趾,感兴鱼鸟,安兹幽峙。

14、前上虞令华茂
林荣其郁,浪激其隈。泛泛轻觞,载兴载怀。

15、颖川庾友
驰心域表,寥寥远迈。理感则一,冥然元会。

16、镇军司马虞说
神散宇宙内,形浪濠梁津。寄畅须臾欢,尚想味古人。

17、群功曹魏滂
三春陶和气。万物齐一欢。明后欣時康。驾言映清烂。
亹亹德音畅。萧萧遗世难。望岩愧脱屣。临川谢揭竿。

18、群五官佐谢绎
踪畅何所适,回波萦游鳞。千载同一朝。沐浴陶清尘。

19、颖川庾蕴
仰怀虚舟说,俯叹世上宾。朝荣虽云乐,夕毙理自回。

20、前中军参军孙嗣
望岩怀逸许,临流想奇庄。誰云元风绝,千载挹遗芳。

21、行参军曹茂之
时来谁不怀。寄散山林间。尚想方外宾。迢迢有余闲。

22、徐州西平曹华
愿与达人游,解结遨濠梁。狂吟任所适,浪游无何乡。

23、荥杨桓伟
主人虽无怀,应物寄有为。宣尼遨沂津,萧然心神王。
数子各言志,曾生发奇唱。今我欢斯游。愠情亦暂畅。

24、王元之
松竹挺岩崖,幽涧激清流。萧散肆情志,酣畅豁滞忧。

25、王蕴之
散豁情志畅,尘缨忽以捐。仰咏挹遗芳,怡神味重元。

26、王涣之
去来悠悠子。披褐良足钦。超迹修独往。真契齐古今。

以上十五人一篇成

侍郎谢瑰,鎮国大将軍掾卞迪,王献之,行将軍羊模,行参軍事卬丘髦,参軍孔炽,参軍刘密,山阴令虞谷,府功曹劳夷,府主薄后绵,前长岑令华耆,前馀令谢滕,府主簿任儗,任城吕系,任城吕本,彭城曹礼。
以上一十六人,诗不成,罚酒三巨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