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假性球麻痹的放血治疗法

 dlhz49 2017-04-26
        假性球麻痹是脑血管病(CvD)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凡发生在皮质至脑干之间任何部位的脑出血、脑梗死,并影响到双侧上运动神经元的功能,均可引起假性球麻痹。它有别于真性球麻痹,真性球麻痹病位在延髓。
       祖国医学归属于“瘖痱”“类噎隔”,临床以构音障碍,吞咽困难,声音嘶哑,咽反射存在或消失,下颌反射亢进为特点,若不及时治疗,往往危及生命。笔者采用针刺放血疗法治疗假性球麻痹患者,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患者均为住院患者,年龄最小38,最大82,平均发病年龄61;病程最短ld,最长6个月。急性期228,恢复期132,全部经头颅CTMRI确诊为中风病。其中脑梗死46,腔隙性脑梗246,脑出血58,混合型10;第二次中风180,第三次中风52,第四次中风30,有高血压病史285例。
       诊断依据:(l)中风诊断标准:根据《中风病诊断疗效评定标准》。 (2)假性球麻痹诊断标准具备中风病5项主证(偏瘫,神识昏蒙,言语塞涩,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2项主证及吞咽障碍者。
       治疗方法:治则:急性期(1个月内)醒脑开窍,通利咽喉,恢复期(半年内)及后遗症期(半年后)醒脑开窍,通利咽喉,调肝益肾。主穴:急性期,内关()、人中、三阴交()、风池()、完骨()、翳风穴()。恢复期及后遗症期:上穴配颈14夹脊、心俞、肝俞、肾俞。配穴:痰阻气逆呼吸困难取廉泉、人迎。语言不利取哑门、金津、玉液。咽后壁点刺放血。方法:选用302.5寸毫针,先刺双侧内关,直刺0.51.0,采用提插捻转结合的泻法,施手法1min,继刺人中,向鼻中隔方向斜刺0.30.5,手用雀啄手法(泻法),以流泪或眼球湿润为度。再刺三阴交,沿胫骨内侧缘与皮肤呈45°角斜刺,针尖刺到原三阴交穴的位置上,进针0.51,手用提插补法一,针感到足趾、下肢出现不能自控的运动,以患肢抽动三次为度。风池穴、完骨穴、翳风穴针向喉结,震颤得人2.02.5,施小幅度高频率捻转补法,施手法13min,以咽喉麻胀为宜。翳风穴疼痛敏感者,可隔日I次。颈14夹脊穴针向喉结1.52.0,以上各穴均施以泻法各10min,使颈项部有较强的酸胀感后,G68052型治疗仪(青岛)。分别将风池、完骨穴和颈14夹脊穴上的毫针柄上,同侧连接导线。用变动波30min,其幅度以患者感到合适为度。心俞、肝俞、肾俞选1.5寸和30号毫针呈30°夹角向内上方斜刺,各穴均施平补平泻手法10min,得气后同侧的肝俞、肾俞接导线,其幅度和时间同前,7一胸2夹脊穴的刺穴,的刺法同心俞等穴位,每日l,每周日休息,24d为一疗程。不愈,休息1周再行下一疗程。经过1个月24次治疗以后,做疗效观察分析。金津、玉液位于舌底,患者张口伸舌后,二术者迅速用舌钳或消毒餐纸,将舌体提起,暴露舌底部,用三棱针点刺金津!玉液,以出血5耐以上为宜,出血量少于5rnl者效果差"咽后壁点刺法,患者张口用舌板压住舌体,清楚暴露咽后壁,分别3寸以上长针点刺双侧咽后壁出少量的血,以上治疗隔日l,20d为一疗程。
       疗效标准:咳痰功能:基本恢复:偶有咳痰,有尺容易咳出;显著进步:痰量减少,咳痰容易咳出,次数明显减少;进步:咳痰痰量比治疗前减少;稍进步:咳痰痰量次数稍有减轻;无变化:治疗前后无改变;恶化:无。
      治疗评定标准如下:基本恢复:81%以上,6分以下;显著进步:56%,<81%;进步:36%,<56%;稍进步:11%,<36%;无变化:<n%;恶化:负值。
       典型病例:患者,,68岁。病史:半月前患者突然晕倒、头痛、恶心、呕吐、昏迷,急送神经内科病房。颅脑CT:左侧基底节大量出血。经脱水降颅压治疗后病情稳定,即转人笔者所在科。患者神志清,失语,善太息,右侧偏瘫,坐起不能,咳痰困难,勉强进一勺半流食即呛咳不已,可说出不清单字,强笑,二便失禁,躁动不安,便秘。舌胖质暗,苔黄腻,舌位于口腔底不动,脉弦滑。检查:心率108/min,咽反射迟钝,软愕反射消失,吸哈反射阳性,掌领反射亢进,角膜下领反射活跃,诊断为假性球麻痹。经消化道钡餐造影报告:吞饮后可见钡剂滞留在口腔内;一部分钡剂进人口咽部,于会厌部呛人气管,双侧会厌部及梨状隐窝存钡,()。印象l)双会厌肌、咽缩肌功能紊乱;(2)符合假性球麻痹。针刺治疗24,放血10次。进食、饮水正常,快时偶呛,咳痰正常。20131115日吞钡后钡剂于口腔内迅速进人咽食管,双侧会厌部及梨状窝均收缩良好,未见明显存钡,钡剂未呛人气管。治疗后吞咽功能明显好转。






,使两侧皮质延髓受到损害,直接或间接导致吞咽、迷走、舌下等神经功能障碍。中医认为中风的病机为本虚标实;本为肝肾不足、气血虚弱;标为风火相煽,痰瘀雍阻经络,清窍受蒙。尤其本病急性期特点痰浊童盛,患者吞吐不利的情况下,根据急则治其标的原则,醒脑开窍,豁痰,通咽利喉。针刺内关(双)、人中、三阴交(双)。内关穴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阴维,属厥阴心包络穴,有养心安神、疏通气血之功。人中穴为督脉,手足阴阳之合穴。督脉起于胞中,上行人脑达巅,故泻人中可调督脉,开窍启闭以健脑安神。三阴交穴系足太阴脾,足厥阴肝,是少阴肾经之交会,该穴有补肾滋阴生髓的功能。髓主精,精生髓,脑为髓海,髓海有余与脑有益。风池是少阳胆经与阳维脉的交会穴,同时是少阳又与循喉咙之后的足厥阴肝经相表里,故针刺风池可以调肝熄风,豁痰利咽,取足少阳与人络心(脑)的足太阳经交会的完骨穴、翳风穴,即可加强通咽利喉,亦可开窍醒神。颈夹脊1一4穴内应舌本和心(脑)。诸穴并用起到益气通络,补脑益髓,通咽利窍,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的作用。风池、完骨和颈1一4均在吞咽、迷走神经感觉纤维支配区域内,针刺产生的兴奋通过传入神经元到达上运动神经元,上运动神经元把兴奋后冲动传至效应器(肌肉),使效应器发生的反应加强,恢复了大脑皮质对皮质脑干束的调节作用,即重建其吞咽功能,而利于病体康复。实验证实电针断续波能促进再生的细胞核和新生的神经髓鞘增多。金津、玉液、咽后壁点刺放血,点刺刺激局部肌肉、小韧带,形成对中枢神经的刺激作用,促进吞咽反射弧的恢复与重建,同时局部放血,使癖去新生,加强局部血运,以达到改善吞咽功能的目的。有实验证明,针刺治疗可显著的改善中风假性球麻痹患者的血流循环、血流变学、脑血流图和颅底动脉血流状况,从而增加脑血流量,改善病损脑组织的血氧供应,促进病灶区域侧支循环的建立,促进中枢神经功能的恢复,重建上运动神经元对延髓运动核的支配,从而促进该病的康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