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雷军,乐视贾跃亭,是中国为数不多富有创新与冒险精神的企业家。 一直以来,雷军提出小米生态链与贾跃亭乐视生态化反,是传统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模式探索。在早期,两者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获得了媒体的关注和赞誉;但现在,无论小米与乐视,总是被各种负面报道伴随着,不仅让我们思考: 这两家都宣称做生态的企业,究竟谁会胜出,差距在哪里呢? 通过窥探两者股权架构的设计,我们或许可以看出一丝端倪。 先看雷军的小米 的股权架构,很有参考雷军 小米是海外架构,通过查询国内工商登记情况,可在一定程度上了解这两个生态的股权架构情况。 下图是小米集团的股权架构,顶层是雷军、黎万强、洪峰、刘德四位创始人。在工商登记,分别持股77.8022%、10.1213%、10.0665%、2.0100%。通过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分别持有手机、支付、银行、生态链企业股权。 小米股权结构 小米的生态链企业,是通过小米全资子公司天津金星投资有限公司(“天津金星”)来实现的,通过其设立天津金米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金米合伙”]持有了83家企业的股权,如下图: 小米股权激励架构 我们还会发现,金米合伙的股东,除了天津金星外,还有天津众米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众米合伙】,而众米合伙的其实就是其股权激励平台了,看图: 小米股权激励平台 众米合伙由从壹米到拾伍米15个有限合伙企业作为LP,每个有限合伙企业装入激励对象,看图: 小米股权激励 上图是名为拾壹米的有限合伙,我们可以认出两个人,刘德、张亮(原法务总监)。 再看贾跃亭,乐视集团的股权架构设计贾跃亭 贾跃亭,乐视集团,一致被戏称为是其用PPT造出来的,但这也是戏言。 在集团层面,乐视还是一家典型的家族企业,主要由贾跃亭和贾跃芳控制,同时设计了晨曦资产管理(天津)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晨曦合伙”】与汇鑫资产管理(天津)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汇鑫合伙”】两大持股平台,如图: 乐视集团股权结构 乐视股权架构,因为其有一个上市平台乐视网信息技术(北京)股份有限公司(“乐视网”),是一种产业链模式,形成不同的集中控制权的子生态模式,并期在平台产生化学反应,业务逻辑如图: 乐视生态化反 在股权架构设计上,似乎没有小米那么简单直接。 乐视网股权结构 在上市主体乐视网,自2011年起,共计实施了三期股权激励计划。首期授予 660 万份股票期权,约占本激励计划签署时公司股本的 3%;第二期1588.4万份,占当时总股本2%;第三期向共计360名激励对象授予合计1856万份,约占公司总股本的1%。 在乐视集团层面,2015年11月18日,全员激励计划正式启动。当天下午,乐视在公司内举行了首批股权激励授予仪式,来自乐视控股、乐视云计算、乐视体育等各个公司的首批被授予人员签署了相关的股权授予协议。通过其官方的一封名为《全员激励计划正式启动》的邮件,我看看到了有关内容: 股权额度:乐视控股(全球)激励总量为原始总股本的50% 行权成本:基本不需要出资购买; 进退机制:四年成熟,分别是2/2/3/3,离职后,按照已发放部分的75%给予保留。 作为集团员工持股平台,有可能是晨曦合伙与汇鑫合伙,从工商登记显示,这两个持股平台是2015-12-25加入的,如图: 乐视集团股权激励 构建生态模式,雷军、贾跃亭股权架构设计不同思维贾跃亭,推行乐视生态化反模式,反映在股权架构上,是一种二元混合持股模式。贾跃亭对外透露,50%以上乐视人都同时持有两种股权,一个是乐视生态股权,一个是垂直业务股权。 雷军,推行小米生态链模式,反映在股权架构上,一方面在小米主体推行合伙人制度,并通过投资建立子生态。 乐视的激励股权架构设计,不光让高管在自辖业务中有利益牵扯,同时也把高管编入整个乐视集团中,保证了单个项目高管和集团公司利益一致,期望产生一定程度的化反。 小米的激励股权架构设计,让生态企业有更多的自主权,充分发挥生态企业创业精神,接近一种内部创业模式。 可见,前者更多是一种控制模式,后者更是一种开放式的生态股权架构。 乐视其他业务,也是资金链紧张,多事之秋,问题频发。 而小米在野蛮成长后,进入低调调整期,生态链企业逐步发力,雷军最近透露一组数据:
两种股权架构思维过招第一局:易到CEO周航加盟雷军顺为资本。在周航任CEO期间,易到一直保持良好的口碑,培养了一大批优质的忠实用户。但作为创始人的周航离职后,便深陷司机无法提现的信用与舆论危机,让乐视雪上加霜。 那么两种股权架构在构建生态企业中各有优劣,目前看,乐视旗下一个重要的板块出现了缺口,雷军的生态链企业则日益茁壮成长,做生态,股权架构设计一定要符合企业的战略与组织架构,找到符合自己的股权架构模式。 |
|
来自: 昵称18154423 > 《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