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诗词名句,写景,四季,秋天
【名句】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出处】 唐·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译注】 枫树在深秋露水的侵蚀下逐渐凋零、残伤,巫山和巫峡也笼罩在萧瑟阴森的迷雾中。巫峡波浪滔天,上空的乌云则像是要压到地面上来似的,天地一片阴沉。 ① 巫山巫峡:即指夔州(今奉节)一带的长江和峡谷。 ② 萧森:萧瑟阴森。 ③ 塞上:指巫山。 ④ 接地阴:风云盖地。
【说明】 《秋兴八首》是杜甫晚年为逃避战乱,寄居夔州时的代表作品,作于大历元年(公元766年),时诗人56岁。全诗八首,前呼后应,脉络贯通,组织严密,既是一组完美的组诗,而又各篇各有所侧重。每篇都是可以独立的七言律诗。 全诗以“秋”作为统帅,写暮年飘泊、老病交加、羁旅江湖,面对满目萧瑟的秋景而引起的国家兴衰、身世蹉跎的感慨;写长安盛世的回忆,今昔对比所引起的哀伤;写关注国家的命运、目睹国家残破而不能有所为、只能遥忆京华的忧愁抑郁。这首诗写夔州一带的秋景,寄寓诗人自伤漂泊、思念故园的心情。
【赏析】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起笔开门见山,叙写景物的同时点明地点时间。 “凋伤”、“萧森”二词,使意境笼罩着败落的景象,定下全诗感情基调。“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二句是对上句“气萧森”的展开描写。巫峡的波浪滔天,乌云密布,像是要压到地面上似的,天地一片阴沉。一俯一仰之间,就把巫峡的阴晦萧森之状展现得淋漓尽致。“江间波浪兼天涌”描写的是眼前实景,“塞上风云接地阴”既是眼前景物,也是当时政治形势的反映。当时土蕃入侵,边关吃紧,处处是阴暗的战云。 通过对巫山巫峡的秋色秋声的形象描绘,烘托出阴沉萧森、动荡不安的环境气氛,寄寓了诗人对动荡不安时局的担忧,表达了诗人胸中翻腾起伏的忧思与郁勃不平之气。
(责任编辑:夏素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