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元代内府铭宝石蓝地描金五彩(珐琅彩)釉云龙纹八方塔盖瓶

 Bao5685 2017-04-26
        元代内府铭宝石蓝地描金五(珐琅)彩釉云龙纹塔盖八方瓶 宝石蓝釉烧得十分成熟到位,在宝石蓝地上绘有五彩云龙纹,有紫红、娇黄、纯白、熟绿等彩釉和戗金线条,用手扶之有明显的凸出感(这种釉坚硬细润,有明显的玻璃质感,可以说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珐琅彩);彩釉周边测光观看可见明显的七彩虹光;肩部戗金沥粉楷书“内府”铭;底部露胎,胎质坚致洁白,有少许褐色杂点和亮青釉斑;器形规正大气,包浆浑厚,为到代元代彩釉瓷器珍品,极具研究、艺术、收藏价值。 此器内府铭、塔形盖、八方角、宝石蓝、描金线,罕有珍重。它告诉我们:我国元代就已经能烧造十分成熟的宝石蓝(红)地戗金五彩瓷器。而之前的论瓷专著记载这是明代永宣时期才可为之的。关于这个问题,很值得我们深入研究,极有可能重新改写中国瓷器史!
   
     这种瓷器也称五色花戗金珐琅器。我国著名古陶瓷鉴定家耿宝昌先生于上世纪90年代初就有元代最早出现珐琅彩的论述,发表在1994年的《中国文物报》8284版。关于古瓷中的戗(描)金五彩工艺,在古文献中早就有关于元代“五色花戗金”瓷器的记载。在日本早年出版的《世界陶瓷全集》中就有类似作品。1982年耿宝昌在编著《明清瓷器鉴定》一书时,再次挖掘这一课题。1987年的一天耿老才得以见到其“庐山真面目”。耿老在文中对元明五色花、戗金瓷器造型、风格、器型、纹饰、工艺等等进行论述。耿宝昌《再谈元代“五色花、戗金”瓷》一文再次发表于《大家和大家谈收藏.陶瓷》第一期中国文物出版社 编,钱冶主编。学苑出版出版20066月出版

     笔者以为,珐琅彩是五彩工艺中的一个重要品种,也可以说是五彩中的创新和发展,以致清康熙以后人们将其另立门户,起“珐琅彩”之新名。而耿老等经过对元代戗金五彩(五色花)实物的研究,对珐琅彩的起源和发展有了明确的认识,从而纠正了所谓“珐琅彩”源自西方,始于康熙的说法。
    
    文中耿老写到:其红、紫、赭、黄、蓝、白、绿、孔雀绿,高高突起釉表,彩质如玻璃透明,色泽浓艳鲜亮又沉着古雅。其与金嵌混然一体,格外华丽,就其若是珐琅的艺术效果来看,说明它明显的受过西域的“大食窑'彩绘嵌金陶器与铜质珐琅嵌的影响。其工艺以当时新品铜质珐琅和新创的瓷质珐华彩如初一辙,孰先孰后尚待研究。也可以说它是最早出现的珐琅彩。

    文中耿老还写到:关于中国陶瓷史增补的此一新品,时见粗器,典型的元代五彩精品莫过于此据此为史罕见的“五色花戗金'即是景德镇供皇家之用的御窑五彩珍品,它的被发现将景德镇烧成五彩瓷的历史提前了约半个世纪之多,首开珐琅彩之先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