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名人故事:魏延

 dingdinding 2017-04-26

每天为您推荐经典故事,您不容错过。

献“子午奇计”

 

 建兴六年(公元228年),蜀国第一次北伐,魏延献“子午奇计”,诸葛亮弃之不用而错失良机。

 


当时,刘备已经去世。魏国轻视蜀汉,主要对付东吴,关中防御薄弱,镇守关中的是庸才夏侯楙。

 

魏延综合分析了当时敌我形势和有利时机后提出:他亲自率领万余精兵从子午谷快速赶到长安,一举拿下长安和潼关,而诸葛亮大军出斜谷进兵长安、潼关,两军异道会师于潼关。

 

可是,诸葛亮以为此计甚险,不如从坦道,先取陇西。


死于权力斗争

刘备死后,诸葛亮调魏延去南方抵御孟获,魏延和赵云是这次南征大将,七擒孟获,如果没有能征善战的将领,是不可能实现得了的。

 

魏延与孔明经常意见相左,不太听招呼。关羽、赵云前后死去。魏延成为蜀国首屈一指的大将。到这个时候诸葛亮感到越来越难驾驭魏延。

 


魏延行事张扬,为人处事招人怀疑。诸葛亮对魏延到了极不信任的地步。认为“功高盖主”。

 

日积月累,魏延正确的作战方案也得不到诸葛亮的认可。魏延在下面也就难免发些牢骚。像说诸葛亮胆小,不敢用奇兵等。这话传到诸葛亮耳朵里,再加上传话的人添醋。诸葛亮由不信任到怀疑他心怀不轨。处处防着。

 

到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即公元234年,一病不起,自知来日无多。召见张仪等人,背着魏延作了私密的安排。

 

他认为自己死后,在蜀国没有人能指挥、管束的了魏延,甚自会犯上作乱。随令魏延断后,如果不从命“军便自发”。

 

长史杨仪平时和魏延的矛盾就很深,到了水火不相容的地步。

 

魏延从末把杨仪放在眼里。杨仪自认为能力,威信都不如魏延高。诸葛亮死后,魏延是他向上爬的最大障碍。现天赐良机必会不遗余力置魏延于死地。

 

果然在诸葛亮死后,杨仪按着诸葛亮的安排,密不发丧。杨仪假借诸葛亮之名,让魏延断后。

 


魏延不明真相,拒绝执行,与杨仪动了干戈。杨仪用诸葛亮所设之计,诱杀了魏延。

 

就这样的一生戎马百战多,为蜀国立下了汗马功劳的猛将,没有死在强敌剑下,却被本国的奸臣所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