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学选萃 | 意园记

 昵称41053537 2017-04-26

意园者,无是园也,意之如此云尔。山数峰,田数顷,水一溪,瀑十丈,树千章,竹万个。主人携书千卷,童子一人,琴一张,酒一瓮。其园无径,主人不知出,人不知入。其草若兰,若蕙,若菖蒲,若薜荔。其花若荷,若菊,若芙蓉,若芍药。其鸟若鹤,若鹭,若鸥,若黄鹂。树则有松,有杉,有梅,有梧桐,有桃,有海棠。溪则为声如丝桐,如钟,如磬。其石或青,或赭,或偃,或仰,或峭立百仞。其田宜稻、宜秫,其圃宜芹,其山有蕨、有薇、有笋,其池有荇。其童子伐薪、采薇、捕鱼。主人以半日读书,以半日看花,弹琴饮酒,听鸟声、松声、水声,观太空,粲然而笑,怡然而睡,明日亦如之。岁几更欤,代几更欤,不知也。避世者欤,避地者欤,不知也。主人失其姓,晦其名,何氏之民?曰无怀氏之民也。其园为何?曰意园也。


(原文据中华书局1986年版《戴名世集》)


【译文】


意园,世上本来没有,想象出来的而已。园子里有数座山峰,数顷良田,一条小溪,十丈瀑布,千棵树,万竿竹。主人带着千卷书,一个童子,一张琴,一瓮酒。园子里没有路,主人不知从哪里出去,外人也不知从哪里进来。园子里的草类,有兰、蕙、菖蒲、薜荔。花类有荷、菊、芙蓉、芍药。鸟类有鹤、鹭、鸥、黄鹂。树木有松、杉、梅、梧桐、桃、海棠。小溪发出如琴、钟、磬般的声音。园子里的石头或为青色,或为褐色,或偃,或仰,或高高耸立。田里适合种植稻、秫,园圃适合种芹菜,山上有蕨、薇、笋,池子里有荇菜。童子或上山砍伐柴禾,或采集薇草,或下河捕鱼。主人用半天的时间看书,半天的时间赏花、弹琴、饮酒,听鸟声、松声、水声,仰望天空,有时粲然而笑,有时怡然而睡,第二天还做这些事情。年岁更替了几次?朝代更替了几次?不知道。是避世隐居,还是逃避灾祸?不知道。主人隐去了他的姓氏和名字,他是哪里的臣民?无怀氏之民。园子叫什么?意园。


【简析】


戴名世(1653—1713),今安徽桐城人,字田有,号药身,别号忧庵,晚年号称南山先生,著有《南山集》。康熙五十年(1711),因《南山集》引述了南明抗清事迹,戴名世下狱,后被杀,史称“南山案”。戴名世认为“自然之文”是文章的最高标准,而文章只有讲究“精”与“神”才能达到“自然”的境界,《意园记》就是这种文风的典型体现 — —流畅而自然、清新而传神。


古代的士大夫往往兼具官吏与文人的双重角色。在官场,面对权力的争斗,许多士人往往要承受贬谪、放逐、不得志等现状,因此,他们常常借助诗文来抒发这种愤懑,由此产生了某种虚无缥缈的“田园梦”或“山水梦”,体现着文人的审美情趣与人生追求。戴名世虚构的“意园”就是“田园”和“山水”的完美结合,在其中,戴名世把自己幻化为自然之子,畅想着与自然、田园合而为一的纯真而本朴的生命形态。在他那里,“意园”超离了岁月的流转与朝代的变迁,无关世事的纷扰与境域的顺逆,宁静、优雅、淳朴、安逸,可谓一种“心灵乌托邦”,抚慰并安顿着传统士大夫的精神世界。


摘自《领导月读》2016年6月第6期(总第30期)

学以修身  |  学以资政  |  学以经世


微信ID:ldydoo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