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末思考】沙县“放心肉”,雏鹰“天上飞”

 昵称34363449 2017-04-27

引言:推荐雏鹰的核心逻辑是巨大的预期差!

6月2日深夜,笔者发布了《猪!猪!猪!生猪养殖系列报告之二——规模化浪潮,产业链巨变》;当天晚上和第二天白天都有很多投资者询问投资标的,除了一如既往看好的牧原、正邦、天邦以外,我重点推荐了雏鹰农牧。幸运的是,第二天畜禽养殖、尤其是生猪养殖板块强于大盘,涨势喜人,且雏鹰农牧拔得头筹。

我的盈利预测是2016年20个亿净利润,现价对应2016年仅9倍PE;而市场一致预期是全年12个亿净利润,预期差巨大。半年内目标价30元,对应2016年15倍PE,较现价有50%+空间。可能的更短期催化剂是中报超预期,二季度单季净利润有望达到4.5-5个亿,年化20个亿,成为短期上涨的最大催化剂。业绩超预期来源于养殖、屠宰及肉制品、投资收益三方面,分拆如下:

1、养殖+屠宰:不仅有猪,还有肉!

预计全年出栏生猪300万头,和牧原一样,下半年的量远大于上半年;此外,今年雏鹰加大了出栏肥猪的比重。预计仔猪100万头,头均净利500元;肥猪200万头,头均净利700元;单单养殖就不止20个亿净利润。除此以外,雏鹰的屠宰和肉制品不亏钱!不亏钱!不亏钱!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去年雏鹰的屠宰和肉制品略微盈利,2016年初以来并未产生亏损。对于一家既有养殖又有屠宰的企业而言,不仅有猪,还有肉;在猪价上涨一年、维持高位半年以上,未来半年还会更好的情况下,不管手中有猪还是有肉,都是赚钱的,只是赚多赚少的问题。屠宰环节赚取的是“肉-猪“价差,“肉价>猪价”是必然事件,否则没人宰猪。而雏鹰养的猪到底是以活的(生猪)还是死的(猪肉)的形式出售并没有本质的区别,最后都到了老百姓的餐桌上。


上面这张图片是从雏鹰农牧的2015年年报中截取出来的,请注意标黄的部分;另外,请大家动手算一算它去年的173万头出栏量是哪里来的,仔猪加肥猪只有130.9万头,那么剩下的42.1万头都是天上掉下来的么?显然不是!雏鹰和大家开了个小玩笑,把冻肉换算成了生猪;此刻我才恍然大悟,怪不得一季度业绩烂的一塌糊涂却拒绝下跌,原来是“手中有猪、库里有肉”,胸有成竹、处变不惊哇!屠宰和冷库是一对孪生兄弟,雏鹰的冷库似乎格外傲娇、分外抢手,因为里面堆积如山的冻猪肉都是白花花的银子啊!

言归正传。雏鹰目前的屠宰产能为200万头,去年的屠宰量为30万头,远低于130.9万头的生猪出栏量;预计今年屠宰量将增长到40-50万头,同样低于我们预计的300万头生猪出栏量;屠宰量的增长意味着雏鹰的终端渠道能够消化掉目前30万头,甚至于今年有能力消化掉40-50万头;这意味着雏鹰的终端渠道发展势头喜人,容量在增长,市场影响力在提升。

2、牵手“沙县”,珠联璧合

首先,合作本身是一桩双赢的买卖。因为现在缺猪,或者说缺猪肉;“沙县”为了保证充足的猪肉供应,绑定雏鹰是不是顺理成章呢?不但省去了到处找猪肉的烦恼,还顺带提升了原料品质、食品安全和品牌保障,增强客户粘性,外加免费广告宣传,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

沙县是甲方,有选择供应商的权利,那么为何是雏鹰当选呢?不仅仅因为它的猪多,更因为它的肉多。沙县需要的是猪肉,而不是活蹦乱跳的猪;或者说需要保质保量的被屠宰分割之后的白条(美其名曰“中央厨房”)。养殖规模庞大、拥有屠宰、冷库、加工等产业链下游配套的雏鹰当之无愧成为首选。这也意味着雏鹰的下游是有价值的,至少有“大客户”垂青。这种“排他协议”的威力不可小觑,雏鹰的“放心肉”多少会给点溢价;“包销”也相当于变相的垄断和价格保护。简单说就是,沙县为了保证自己稳定可靠的猪肉供应而愿意支付给供应商一定的溢价;而雏鹰则受益于充足的出栏量和全产业链的布局而精准解决了客户的痛点,成功在产业链下游中分一杯羹。

当然,故事有其偶然性:今年的猪少得可怜,猪价更是涨得离谱;苦了老百姓,更苦了猪肉铺和饺子馆,而沙县属于后者。然而,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如果雏鹰没有提前布局屠宰和下游渠道,没有消费品的思维以及对终端需求的敏锐感知,这段看似完美的姻缘也只能成为美丽的传说。

3、王炸在这里——投资收益

这将成为雏鹰区别于其他农牧企业的另一大闪光点;而且很快大家会看到效果,并推动市值迈上一个大台阶。

近年来,尤其是2015年,雏鹰一直在坚定不移地推行轻资产战略,无论是养殖模式还是经营管理。与此同时斥巨资参与认购大量的股权投资和并购项目,累计有数十亿元,其中不乏以普通合伙人身份参与管理的并购基金。不管是养猪还是卖肉,电商还是电竞,都展现了雏鹰作为一家传统农牧企业渴望转型、创新求变的努力。正所谓“资本逐利”,企业存在的意义是使股东的利益最大化,赚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对于股东权益而言,企业是否能持续稳定盈利、资本回报率是否持续高于权益资本成本、以及高多少是衡量的唯一标准;至于是通过养猪还是卖肉、电商还是电竞产生的盈利,其实并不那么重要。

分析师:周莎,FRM南开大学应用数学系硕士,四年消费行业研究经历,曾先后任职于红塔红土基金、国海证券,2016年1月加盟招商证券研发中心,担任农林牧渔分析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