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开挂的人生,从每天抽出15分钟读书开始

 学而2017 2017-04-27


01


我们公司晋升速度最开挂的女领导,腹有诗书,面如桃花。


她曾跟我说过,她有一条阅读红线:不管每天再忙再累,也要保证至少15分钟的读书时间。


我在她手下做事两年多,她教给我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和方法,最让我受益的是这一句。


那段时间,刚空降的经理新官上任三把火,她的得力助手回家休产假,她还要主持着两个部门的工作,她这么忙,还能见缝插针地看书。


有一次她带着我去见客户,约在一个咖啡馆,我们落座之后,客户的抱歉电话比人先到,说因为堵车,大概会迟到15分钟。


她挂完电话后,不疾不徐地从包里拿出安·兰德的《浪漫主义宣言》,专心致志、眼神放光地阅读起来。


客户来了之后,她合上书籍立马切换成谈判状态。那天的合作谈妥后,她开车送我回家,正逢下班高峰期,路况特别堵,前面的车大排长龙,她又拿出书来,翻到折了小角的那一页继续看,让我看到前面车子能动了提醒她开车。


拥堵渐渐散去,在比较顺畅的路上,我们聊起看书的话题,她说自己每天面对着令人抓狂的报表、管理、指标,身心的压力很大,而看书是一个能让自己抽离出来、好好放松的好办法。“忙”是“心”+“亡”,看书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心亡。


看一本旅行游记,自己仿佛置身于风景名胜区;读完人物访谈,心怀希望地觉得人生豁然开朗;读完职场书籍,提醒自己不要跌入前任跌进的坑。


哪怕一天只看15分钟,这天过得也是不一样的。



02


看书和不看书的人,过的是两种人生。


我发现爱看书的人,更有文化修养,更具人格魅力,他们能从无序纷乱的世界厘清头绪,鲜少沉溺在惘怅与自怜中,聪慧地进行自我纠偏。


而不爱看书的人只看到眼前的苟且,更爱抱怨,脾气差,心眼小,爱八卦,斤斤计较,自以为是。


大家都说创业时代,内容为王,对产品来说是这样,对人来说更是如此,人的内容从哪来,答案就是2个字——读书。


可总有人为自己的不读书而找借口,工作忙,节奏快,没时间,回家很累等。


我一直觉得,人只有觉得问心有愧,才会去找借口。


你看文案天后李欣频,她的繁忙程度超过我们很多普通人,但她依然能保持高频看书的习惯。


她说过:阅读是最好的资产,没有人可以拿得走,每天看一本书,一年就能与别人有365本书的差距。


她拥有多重身份,广告创意人、作家、教师、演讲者、灵修者、主持人……类型仍在增加。


她有次传授她看书的经验:刚开始看书速度比较慢,没关系,先从两三天看一本开始,以后阅读速度快了,就可以让自己一天看一本。


她说她的家里到处都是书:浴缸边的书,是在泡澡时陪我说话的情人;在床边的书,是哄我入睡的心灵伴侣;在电话边的书,是让我接到话既多、无趣又无法打断的电话时,可以暂时把我的耳朵脑袋假释出来的保释官。


忙里偷时间用来读书,让她的人生开挂得像个超能进化的人类。



03


在众多自我提升、自我优化的方法中,读书大概是性价比最高的一个。


蔡康永说过:去参加一个朋友的聚会,你能够遇到那些厉害的人,能够遇到讲话惊为天人概率极低,但只要你打开一本书,就立刻被他们吓到。阅读最大的乐趣就是,你会读到厉害的世界,然后里头有许多厉害的骨肉丰满的人。


严歌苓也说过“漂亮和美丽是两回事。美在于一个灵魂的丰富和坦荡。美化灵魂或许有不少途径,阅读是其中易走的,不昂贵的,不须求助他人的捷径。”


通过我对周围人的观察,我发现就算每天再忙再累,也要抽出15分钟看书的人,身上有一股“开挂力”。


这些牛人是怎样做到比你忙,还比你有时间读书的呢?


1、见缝插针地利用好碎片化时间


我见过很多牛人,他们包里基本都有一本纸质书或者kindle。


很多在我们眼皮子底下溜走的时间,都被他们巧妙地利用起来看书。就像我的那位女领导,我见过她在等人、等车、等餐、等挂号、等银行号码牌……都会拿出书来翻上几页。


2、读书的可持续性关键在于趣味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