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能言善辩系列之二:设喻,辟出柳暗花明的境界!

 百科知识博览 2017-04-27
有人说,比喻是修辞上的超级大路,使用率最高。它能通过通俗形象的事物诠释深奥幽渺的道理;也能通过灵活自然,生动鲜明的故事表达叙述者欲说还休,难以启齿的内心隐秘。
日常生活中,我们就事论事,往往徒费口舌,甚至给人粗俗直白的感觉,而巧妙设喻则能让语言的表达趋于山重水复之时辟出一片柳暗花明的境界。
庄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他一生过着清贫的隐居生活。一次,一家老小又饿了好几天了,庄子不得已只好到他的好朋友监何侯家借粮食。不巧的是,到了朋友家,监何侯正忙着收拾行装准备外出,听了庄子的来意,监何侯匆忙说:“借粮之事好商量。我正要进城收租金,等我收完租金回来,再借给你三百两银子,好吗?”说完就要出门上路。
庄子听了监何侯的回答,心里又气又急。心想,你到城里来回一趟,要半月之久,等你回来,我一家人还不饿得早没影了?怎么办?死皮赖脸缠住他吗?庄子不愿这么做;斥骂一通拂袖而去吗?庄子不能这么做。好在庄子是远近闻名的口才家,他略一思索便对监何侯说:“仁兄且慢,天热路长,何不饮足茶水再走呢?再说,仁兄此去,半月方回,兄弟以茶代酒,诚祝一路顺风啊。”监何侯见庄子言语殷切,态度诚恳,自然不好拒绝,只好又坐了下来。
庄子一面喝茶,一面对监何侯说:“我刚才在来你处的路上,听到一种奇怪的呼救声,我四处寻找,最后在路旁的一套曾经积过水的干车沟里,发现一条快要干死的小鱼,正张着大嘴呼救呢。小鱼见了我,忙说:‘我快要干死了,你能不能给我一小桶水,救我一命呢?’我回答它说:‘要水吗?这好办。你等着,我去见越国,吴国的大王,请他们设法堵住西江的水,然后,把西江的水引来迎接你回东海,好吗?’那小鱼听了很生气:‘我在这里快要干死了,只要一小桶水就能活下来。如果照你的打算,等到西江水引来的时候,你就只能在干鱼摊上见到我了。’”听到这里,监何侯羞得满脸通红,他立即喊来家人,到粮仓装了满满一袋粮食,借给庄子。
原来,庄子曲里拐弯地说了一通,正是运用比喻的方法,通过凭空虚构的寓言故事,巧妙地让朋友去领会言外之意。在进退两难的处境中,既保持了朋友之间的一团和气,又达到了借粮的目的。这一切,不能不说是比喻的功劳。
日常生活工作中,我们都要努力地推销自己的思想和观念,但如何更形象,贴切,巧妙的表达自己的想法,让别人更容易理解接受,就很需要技巧了,而设喻,就是一种非常高超的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