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咳嗽24

 看尽世态冷暖 2017-04-27
干咳

(1) 实证干咳

方药1

① 〔体弱表虚,风寒束肺〕?咽痒,干咳无痰,或有少量黏液,口不渴,初鼻塞流涕,头痛身楚,胸闷食减,乏力倦怠,舌淡苔薄白,脉浮紧。

羌活、独活、川芎、薄荷解表散邪; 柴胡、前胡、桔梗、枳壳升降理气化痰; 人参、茯苓、甘草扶正祛邪。

② 〔寒包火,燥热犯肺〕?初微恶寒,身热,咽痛,日久多胸闷气逆,大便干结,干咳阵作,咳而不爽,咳声洪亮,咽痒即咳,咯痰不畅,口渴,舌边尖红,苔薄白或微黄,脉多滑数。

锄去利肺汤?蝉蜕、牛蒡子疏散风热; 桔梗、枳壳、橘红、炙枇杷叶宣降肺气利咽止痒;南沙参、白薇、芦根、黄芩清热润肺。

③ 〔肝气郁结,化火上逆侮肺〕?咽痒干咳顿咳,咳时面赤,甚则两颞头痛,口苦咽干,或胸胁胀痛,苔薄黄,舌质红少津,脉弦数。

白蒺白皮汤?郁金、白蒺藜、柴胡、制香附疏肝理气,解郁清热; 焦山栀、黄芩、草决明泻肝肺之火; 桑白皮、白茅根、南沙参降火润肺;桔梗、枳壳一升一降,宣肃肺气泻肝火。

④ 〔痰火凝结,午夜清晨易发〕?秋末初冬为甚,因肺气不清,痰结块凝滞喉间时咳咯痰难出,午夜与清晨易发。

王氏化痰丸合葛花汤?麦冬、天门冬、沙参、黄芩清火润肺; 桔梗、橘红宣肺化痰; 瓜蒌仁、香附、连翘、青黛解郁降火消痰; 葛花、枳椇子、石斛解酒毒,标本兼治。

⑤ 〔寒湿凝滞肺不宣,干咳六年〕?每冬咳翌春渐愈已六年,早晚咳甚,咽喉干咳痛痒,膝冷冬天更甚,小腹坠胀,大便不爽,舌淡苔薄白,脉细。由于长处冷环境工作,寒湿凝滞不化,肺气不宣,故干咳无痰; 久咳伤肺,火不归源而上浮,则咽干痛,双膝不冷,治宜温阳散寒。

阳和汤加味?麻黄、肉桂、甘草各6g,制附子、白芥子各9g,熟地、干姜、鹿角霜、萸肉、巴戟天、白术各12g。连服11 剂愈。

用法?以上各方均日1 剂,煎内服。

来源?浙江诸暨市湄池镇中心卫生院楼友根

方药2

① 〔燥咳〕?男38 岁,干咳无痰,喉中燥痒,口鼻干燥,咽干口干口渴,舌红苔干薄黄,脉细微数。系长期高温作业,阴伤燥咳。

清肺甘桔汤?桔梗、麦冬、生地、玄参、白芍、丹皮各10g,贝母、甘草、灯芯草各6g,梨皮60g。日1 剂,煎服5 剂愈。

② 〔寒咳〕?女,52 岁,多肺气虚,因感寒而咳,月前因冒雨而致夜咳,且加重形寒体倦,肢末欠温,胸闷,舌淡苔白,脉细,属寒邪伏肺。

麻黄汤加味?麻黄、桂枝、橘络、甘草各6g,干姜8g,杏仁、苏子、黄芪、党参各10g。

③ 〔胃咳〕?男48 岁,干咳嗳气月余,呕吐3 次,脘胀纳差,苔薄黄,脉弦劲。系胃逆阻肺,宜和中降逆。

代赭旋覆花汤?赭石30g,旋覆花( 包)11g,法夏、降香各10g,苍术、甘草各6g,大枣10 枚。煎服3 剂,咳气胀止,上方加杏仁、炒苏子各10g。

④ 〔脾咳〕?男50 岁,干咳年余,咳声低,头昏乏力,纳少便溏,下肢浮肿,苔薄白,肺细。

参苓白术散加味?党参、山药各15g,白术、茯苓、扁豆、泽泻、杏仁、薏米、桔梗、苏子、紫菀、甘草、大枣各10g。煎服5 剂诸症减轻,再服5 剂可加陈皮10g,神曲20g,服5 剂痊愈。

⑤ 〔肝咳〕?女34 岁,因家庭不遂,胸闷叹息,两胁胀痛,口干苔黄,脉弦微数。为肝郁化火,上炎犯肺。

黛蛤泻白散加味?黛蛤散(包) 15g,生地30g,白芍20g,桑白皮、地骨皮、枇杷叶、紫菀各10g,甘草、薄荷、醋炒柴胡各6g。日1 剂,煎服5 剂愈。

⑥ 〔肾咳〕?男62 岁,反复干咳5 年余,体瘦,腰背酸软,咳声不扬,尿清长淋漓不尽,苔薄,脉细。

熟地、山药、党参各15g,萸肉、枸杞子、胡桃肉、桑寄生、沙参各10g,甘草、沉香各5g。

⑦ 〔心咳〕?女22 岁,心烦易躁,口舌生疮,口干咳,便干尿短赤,舌尖红苔黄欠润脉细数。系心火犯肺。

导赤散泻心汤?生地20g,银花、竹叶各15g,黄芩、桔梗、沙参各10g,木通、甘草、大黄(后下) 各3g。

⑧ 〔肠咳〕?男68 岁,近2 年每当便秘即咳不已,咳而气粗,脘腹胀,大便5 日未行,口干苔黄燥,系热邪上串于肺。

调胃承气汤加味?大黄(后下)、芒硝、杏仁、桔梗、苏子各10g,甘草、火麻仁各6g。

用法?以上各方均日1 剂,煎内服5 剂为1疗程,最多服15 剂。

来源?四川彭州市中医院庞跃星

方药3

症状?年龄6~81 岁,病程5 天~3 年。表现喉痒则咳,或咳必喉痒,干咳无痰或少痰,受凉或闻吸刺激性气味则咳嗽加重,咳声清亮,甚至呛咳连续不断以致面红耳赤,尿自遗,夜间咳甚,难入眠,体检双肺呼吸音清晰,心律整齐,咽充血,咽后壁见多个淋巴滤泡,或肺粗糙,多服咳必清,磺胺、急支糖浆,且未根治。

止咳散?紫菀、款冬花各15g,百部12g 温润肺气,下气化痰止咳,且温而不热,润而不燥,是本方主药; 白前、杏仁各10g 宣肺祛痰止咳; 桔梗、甘草、橘红各10g,梨1 个宣肺利咽,顺气润肺化痰; 苏叶、乌梅各10g,生姜5g一散一收; 可配枳壳、桔梗10g ( 一宣一降) ;荆芥、薄荷( 后下) 各10g (去余邪安正则咳除)。咽痒甚加五味子15g,僵蚕12g,蝉蜕、射干、牛蒡子各10g; 咳甚加罂粟壳、诃子各10g;咽干阴伤者加沙参、百合各10g,麦冬12g; 痰黄黏稠加瓜蒌15g,黄芩、冬瓜子、生石膏各10g; 喉痛加板蓝根20g,牛蒡子、马勃、山豆根各10g; 喘息加紫苏子、僵蚕各10g,地龙12g,全蝎5g。

此方特点: 性平和,轻宣透达,舒展气机,不仅治寒咳,亦可治干热咳,无攻击过之虞,不寒不热,大有启门驱邪之功。

用法?日1 剂,煎日3 次内服,连服5~8 剂为1 疗程。

疗效?治疗184 例,治愈120 例,好转52 例,无效12 例,总有效93.5%。

来源?河南夏邑县医院张秋萍等

方药4

鲜草莓500g,冰糖300g。

用法?上药隔水炖服,每日3 次,每次服1汤匙,连服5~7 日可愈,病重可多服2~3 日。

来源?台湾民间单验方(编者收集整理)

方药5

露蜂房、钩藤各9g。

用法?日1 剂,煎日3 次内服。

来源?民间经验方(编者收集整理)

方药6

病例?女,36 岁,剧烈干咳半个月,因半月前受凉,鼻塞胸闷,喉痒即咳,阵阵频作,咽喉干涩疼痛,舌边舌尖红,苔薄白,脉弦滑,证属邪郁肺卫,气机被遏,痰火搏结,逆犯肺,结滞于喉,则干咳不已。

黛蛤栀铃汤青黛、马兜铃各5g,细辛4g,山豆根、生甘草各6g,焦山栀、白菊花、白前、桔梗、川贝母各10g,炙紫菀12g,海蛤壳15g。

咽喉痛甚加射干、蝉蜕; 喘促加炙麻黄、杏仁;久咳,肺气虚加乌梅、白芍。

用法?日1 剂,煎服3 剂诸证消失,过后几天又一次受凉,阵咳难忍,医院抗炎治疗无效,再投上方加前胡、款冬花各10g,连服6 剂剧咳平,后用补肺汤加味巩固疗效。

疗效?治疗66 例,1 疗程痊愈26 例,2 疗程痊愈20 例,3 疗程愈13 例,喉痒咳减轻未痊愈7例,总治愈率89%,总有效率100%。

来源?浙江中医杂志2000; (4): 143 何良新

方药7

症状?均因外感发热,咽痛,干咳,咳声短促无痰口干咽燥舌淡暗或黯红少苔,脉细数,双扁桃体肿大,有脓点。

选用水里鲜铺地锦20g。

用法?上药洗净捣烂与鲜鸡蛋1 只捣搅匀加冰糖少许置锅隔水炖半小时,日1 次服下,连服3~5 日,中医认为干咳为肺阴亏,虚热内灼,肺失润降而干咳,此方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作用,因此疗效迅速,效果可靠。

疗效?治疗11 例均治痊愈,治愈率100%。

来源?广东深圳宝安中医院李建松

方药8

症状?干咳无痰,咽痒咽燥,吃咸味菜则呛咳不已,涕泪俱下,气促,口干,体微寒,脉弦细。胸透肺纹理轻度增粗,舌偏红,苔微黄,脉弦细。系外寒内郁化热。治宜辛温解表,甘凉清肺。

细辛5g,法夏、五味子、炙马兜铃、麦冬、天竹子各10g,炒瓜蒌皮15g,炙枇杷叶、炙甘草各6g,姜3 片。

用法?日1 剂,煎日3 次内服,连服6 剂咳嗽年余已治愈。

来源?民间中医经验方(编者收集整理)

方药9

病例?无外感表证,猝然呛咳昏厥,开始有气从心下往上冲至咽呛咳不止。久咳神昏,日发十余次,尿不利,治宜平肝降逆,润肺阴。

百合、百部、山药、桑白皮、地骨皮、生地、熟地、萸肉、五味子、炙罂粟壳、炒乌梅、生牡蛎、黛蛤散、龙骨、炙甘草、阿胶、白蜜、五倍子。

用法?日1 剂,煎日3 次内服,服5 剂呛咳未作,用养肝保肺法善后。

来源?民间中医经验方(编者收集整理)

(2) 夜间干咳

方药1

① 〔寒邪郁热〕?初起寒热咳嗽,治后热退仍恶寒顿咳,咯痰不爽,咳则胸闷气促胁痛,口渴欲饮,舌尖红,苔灰黄边白,脉浮小滑。证为外有表寒,内有郁热。

越婢加半夏汤?麻黄、炙甘草各4.5g 发散表寒; 生石膏20g,防己15g 清里; 法夏15g,杏仁9g 化痰消饮; 芦根、生薏米、熟薏米各15g,冬瓜皮12g,桃仁泥9g 化痰瘀,利水湿。

② 〔寒热痰瘀〕?夜干咳,胸憋闷,五心烦热,舌胖有齿痕。治宜补血活血,化痰止咳。

当归5~30g,陈皮、法夏、茯苓各10~15g,紫菀、百部各15g,甘草5g。风寒表邪未解加荆芥、苏叶、细辛; 风热加银花、牛蒡子、桑叶;阴虚加熟地、二冬、百合; 阳虚加制附片、肉桂、淫羊藿、干姜; 瘀热加黄芩、栀子、鱼腥草、浙贝母、桔梗; 燥热加马兜铃、枇杷叶、瓜蒌、沙参; 痰湿加苍术、半夏。

③ 〔痰火结肠〕?咽痒干咳不断3 个月,咳无痰,心烦,口干渴,体瘦,面颊红,大便结似羊粪3 日1 行,舌红苔薄黄,脉弦紧有力。

大黄( 后下) 、芒硝( 冲) 、桔梗、荆芥、防风、白鲜皮各10g,厚朴、枳壳各15g,蝉蜕、甘草各6g。日1 剂煎服3 剂,便通后用三拗汤。

④ 〔寒热互结,胃气不和〕?干咳无痰夜咳甚,胃脘痞满,烧心泛酸,胸骨后灼热疼痛,纳呆,口干口苦,舌淡红,苔薄白或黄,系寒热互结,胃气失和。

半夏、苏子、藿香各9g,黄连、黄芩、干姜各6g,党参12g,乌贼骨、赭石各30g,吴茱萸3g。

用法?以上各方均日1 剂,煎日多次分服。

来源?各地名老中医经验方(编者收集汇编)

方药2

症状?本组治疗男性89 例,女性73 例,年龄12~70 岁,病程12~56 天。咳嗽气急,吐白沫痰,夜咳剧烈1 月多,有寒热往来,胸胁胀闷,口苦咽干,心烦欲呕,舌红苔薄白,脉弦数。每夜因咳嗽被迫坐起3~4 次,系郁火久咳。

柴胡、法夏、桔梗、枳壳各9~12g,黄芩、五味子、杏仁各9~15g,干姜6~9g,细辛、甘草各3~6g。呕吐去干姜用生姜5~10g。

用法?日1 剂,煎服至咳止时改用六君子汤善后。

疗效?治疗162 例,显效102 例,有效45 例,无效15 例,总有效91%。

来源?四川攀钢蒋波超

方药3

症状?本组治疗男性21 例,女性47 例,年龄2~62 岁,病程10 天~3 个月,午后,黄昏、夜间咳更甚,发时气急咳势连声不断,咳少许白黏痰或干咳,有咽痒或不痒,舌淡,脉细。多系感冒后久咳,肺气亏虚。

息咳汤?罂粟壳、乌梅、川贝、地肤子、玉竹各10g,桔梗、陈皮、法夏各5g,茯苓12g,沙参15g,蝉蜕6g,甘草3g。咳甚自汗气促者加太子参15g,五味子10g; 声哑口干,便结加玄参12g,麦冬、瓜蒌各15g。小儿减。

用法?日1 剂,煎日3 次内服。

疗效?治疗68 例,治1~3 日愈49 例,4~7 日愈19 例,治愈率100%。

来源?福建宁德市医院刘素娟

方药4

症状?感冒发热后,入夜干咳无痰剧烈,气急促,咽干口燥,胸闷不畅,咳引胁痛身无寒热纳呆寐差,尿黄便干,舌淡胖,苔薄白,脉沉细无力。用清燥救肺汤加阿胶10 剂,干咳未减,反胸闷纳呆更甚。中医会诊认为该患为阴虚无午后潮热,且舌淡不红,脉不数; 热病干咳,属肺气虚损。

补中益气汤加?五味子、乌梅。

用法?日1 剂,煎内服。

来源?民间经验方(编者收集整理)

方药5

病例?男10 年前肩扛重物,卒伤致咳,心窝发热。此后每劳累,受凉,食辛辣及房事后均易发咳嗽,时心慌多梦,头晕耳鸣,腰酸食少,便干尿黄舌淡红苔薄黄,脉弦滑。查舌暗红,有瘀点,苔黄腻,脉弦滑,咳吐黄、黑痰,夜咳甚寐眠难,系跌打闪挫,经脉受损,瘀血内阻与好血不相合,随气运行而停积于肺,如江河淤沙阻洲,日久邪瘀化热,炼液成黄、黑痰,血瘀则气滞,肺失宣降,气壅则发为咳嗽,胸闷痛,宜清热利湿,通瘀散结。

千金苇茎汤合泻白散?芦根、桃仁、薏米、冬瓜仁、炙百部。

用法?日1 剂,煎内服。此方药味虽不多,且辨证准确,用药精巧,多年痼疾,故获桴鼓功效。

来源?国家级名老中医谢海洲教授经验方

方药6

病例?女,20 岁,咳嗽夜重,胸闷20 多天,五心烦热,舌胖边有齿痕,舌苔薄白,脉弦细微滑,系血虚夜咳。

二陈汤加味?清半夏6g,陈皮9g,茯苓12g,甘草3g 加当归30g。

用法?日1 剂,煎内服5 剂症大减,再服5剂痊愈。

疗效?治疗67 例,效果显著。

来源?浙江中医杂志赵振兴

方药7

病例?女,50 岁,三焦郁火夜咳甚20 多天,头额恶风,背心冷,下肢发烧,口吐清稀泡沫痰,胸憋闷,口干苦,苔白润,脉弦。治宜温肺散寒。

柴胡12g,葛根20g,黄芩、法夏、五味子、炮姜或干姜,杏仁、枳壳各10g,甘草6g。

用法?日1 剂,煎内服6 剂咳瘥,神疲时吐白泡沫痰,用六君子汤加炮姜、细辛、五味子、枳壳、桔梗。煎服善后。

疗效?治疗50 例,治效100%。

来源?四川泸州医学院研究员汪新象教授经验方

方药8

症状?外感咳嗽,夜间或昼夜阵咳,吐泡沫痰或清稀痰,苔薄白或薄黄而润,舌偏红,脉弦细或弦数,伴有邪阻少阳,肺气失宣,故“久咳不已,三焦受邪和夜咳三焦郁火” 之说。治宜温肺散寒,宣肺止咳,切中病机。

解郁宣肺止咳汤?柴胡、黄芩各12g,半夏、五味子、生姜或干姜、杏仁、枳壳各10g,细辛、甘草各6g。春加荆芥、薄荷、防风; 夏加香薷、厚朴、陈皮; 秋加苏叶、桔梗、前胡; 冬加麻黄、桂枝; 咳而遗尿加黄芪、益智仁; 喉痒加牛蒡子、蝉蜕; 久咳不止加罂粟壳、丹参、桃仁。

用法?日1 剂,煎日3 次内服,药先用冷水浸泡15 分钟,每剂药连煎3 次混合分3 次内服。

疗效?治疗50 例,治愈率88%。

来源?四川泸州医学院研究员汪新象教授经验方

方药9

病例?每晚睡前剧烈干咳十几年,白天不咳。但只要饮冷水一杯,立即止咳一夜安然无恙。若不喝水整夜咳不得安宁,诸药罔效。系水饮久郁化热夜咳不止。

十枣汤?甘遂、芫花各3g,大戟4.5g。此三药一温二寒为攻下逐水之猛剂,大枣10 枚。故称“十枣汤”。

用法?日1 剂,煎早晚各服,十多年顽疾2剂愈。

来源?中医名家验方(编者摘录选编)

方药10

病例?男,20 岁,早晨夜里咳嗽加重几年,天气冷发,气急咽干,大便结尿短赤,舌赤苔薄白,治宜宣肺降气。

炒苏子、橘红、川朴、炒枳壳、炒栀子各5g,炙前胡、法夏、炒杏仁、贝母各9g,桑白皮、白前、青黛、蛤粉各9g。

用法?日1 剂,煎内服3 剂咳平。

来源?民间经验方(编者收集整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