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人都爱范雨素,我们都来祝福她 | 作家生活

 汉青的马甲 2017-04-27

范雨素



他们充满幻想,抑制肉欲

一年只为全家做一件衣服

他们模仿堂吉诃德,常年在外

但生活仍然救不了任何人

黑暗中烈火的死屋拥有最高的

人类品格


——选自严彬《陀思妥耶夫斯基笔记》



  范雨素是谁啊——


  爱健身、每天都跑步的北京女孩蒙蒙一口含着牛奶,一面说着。


  现在是早上,蒙蒙已经换上了她的格子小西装,很好看。到了傍晚,她又会换回她的紧身运动服,小跑出门,沿着北小河再跑几圈。


  可是,“范雨素是谁啊——”


  ——一个感动中国的人物,会说话的文艺女青年啊。我说。



  仅仅一天,人们就这样议论起了范雨素。


  我的朋友王路写了文章,夸范雨素的孩子教育方向好。我的同事赵某在微信群里说起范雨素——“你们这些个文化人该出手啦!”


  这样的场景谁也不陌生,不久前,人们也是这般追逐别人的。


  人人都开始谈起范雨素。女工范雨素就这样在朋友圈火起来了。


  如果要问起为什么。


  我想说:


  人们需要范雨素。


  大喇叭需要范雨素。


  你说是不是?


  笔杆子们已经联想到了女诗人余秀华。她们都是有特点的人。前些天在岛上,一个胖胖的山东青年想要加我诗人余秀华姐姐的微信,被余姐姐拒绝了——凭什么啊?


  ——你会来骚扰我吗?


  ——你不会。


  所有人都需要生活。大多数人还需要爱情——情欲和性欲都要实现不是吗?


  人们很快就要联想到迪金森了。“某某第二”被称为仅比“最佳选手”稍弱的次级荣誉,人们藏在胸口被捂热的馒头。只要交给你,你就要火了啊。赞美你,祝福你,想和你合影,想和你聊天,带你上电视,给你发奖牌……生活就要改变了,哪怕是这十亿分之一的机会。



  范雨素不该红吗?范雨素曾经是文艺青年,现在是文艺中年,她迷恋北京——是的,她迷恋北京,因为——“北京书多”。和余秀华一样,两个中年女人看上去要火起来了。为什么不可以啊?感动中国人物可是年年都要有晚会的——罗尔不是也火起来了吗?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我们是多么需要新鲜的俚语啊。



  看过黑白电影《大路》的人会发现,再穷困的人们,也是需要娱乐的,何况,你看看,人们都富起来了,都富起来了不是吗?


  “人人都爱看小丑”。多么残酷又纯真——


  扮小丑的人从前都在路边死。



  这让我想起我妈妈。这个一生困顿不爱说话的人,就那样默默死去了——没有一个陌生人知道她,说起她,这个没有故事、不知反抗、不会写东西的女人,除了被命运踩在脚下,早早交出她的一生,她又能做什么啊?


  可是人人都说范雨素——就让范雨素也过上好生活吧。我们都祝福她。


  让她的文学理想重新燃烧起来,并且不要夺走她手中的围兜。



凤 凰 读 书

知识 | 思想 | 文学 | 趣味

主编:严彬(微信 larfur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