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是敦煌舞蹈

 昵称31491182 2017-04-27
什么是敦煌舞蹈-敦煌舞蹈的意义是什么
 
        石窟壁画中的舞蹈造型源远流长,自先秦、两汉至隋唐五代,随着时代的变迁而风貌各异。不仅有佛祖的拈花一笑,金刚的威武严肃,还有舞伎的温婉妩媚,飞天的飘渺空灵。壁画上的舞蹈也形态万千,他们或者是戛然而止的亮相,或者只是舞动中的一瞬姿态,或者是飘在彩云间的凌空飞舞。
 
      如何将满壁静止的舞姿连接为动态的舞蹈程式是对中国舞蹈家们最大的考验。经过无数次模仿和研究,舞蹈家们才渐渐摸索出各个经典舞姿的起承转合。敦煌112洞窟中的“反弹琵琶”是最经典的舞姿,想要展现那一瞬间的姿态美必须兼顾头、肩、胸、胯、膝、踝的异向扭动。1979年,《丝路花雨》的编导和演员7次走进石窟,经过几个月的潜心研究,用连贯的舞蹈动作呈现出了壁画上S形曲线流动的韵律。依照此思路,壁画上静态、孤立的舞姿渐渐动了起来,连贯成流畅的舞蹈,在和敦煌音乐、服饰搭配之后,形成了独具神韵的敦煌舞风格。

 
      敦煌舞蹈的意义在于;敦煌舞把美丽献给观众,把掌声献给舞者,却把艰辛留在了敦煌。莫高窟夏天干热高温,冬天异常寒冷,宕泉河的碱水即使放了糖也是涩的。但是就在这样的环境下,仍有一批梦系敦煌的专家留在敦煌,他们守护着石窟,保护着壁画。
 
      曾经在法国学习法文和绘画的常书鸿是首位“敦煌艺术研究所”的所长,他1943年来到敦煌,把毕生心血都倾注在敦煌艺术的保护和研究事业中。他和妻子李承仙组织修复壁画,搜集整理流散文物,临摹了大量的壁画精品,多次举办大型展览,出版画册。1996年10月,常书鸿的儿子常嘉煌和72岁的母亲一起回到敦煌,开始开凿现代石窟,他继续着父亲守护莫高窟的意愿。
      画家史苇湘和妻子欧阳琳一生临摹石窟壁画,他们的女儿史敦宇是敦煌学者中最早在莫高窟出生的孩子,名字“敦宇”也是常书鸿所起。由于附近没有幼儿园,她自幼跟随父母出入洞窟,学习临摹敦煌壁画。按史敦宇的话说“她所看到的洞窟壁画和别人不一样,飞天是永远飞翔的;伎乐神灵们的舞蹈是跳动的;各种乐器是‘不鼓自鸣’的。”从美术系毕业之后,史敦宇继承了父母的事业回到敦煌继续临摹壁画。史敦宇的儿子金洵瑨由西安美院毕业后也追随母亲,用油画的形式绘制第三代敦煌艺术家心中的敦煌壁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