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封龙山简介/封龙书院

 清泉m 2017-04-27

封龙山简介/封龙书院 编辑

省城石家庄西南22余公里,有山名封龙,俗称飞龙山,是一座有着2000多年的历史名山。相传是大禹在这里治水,把蛟龙封于此山,故名封龙山。山上有一通东汉时期的碑刻,叫做《封龙山之颂碑》,上面记载此山说:“天作高山,实惟封龙,平地拔起,灵亮上通,嵯峨峭峻,高丽无双,神耀赫赫,理物含光,……”险峻巍峨的封龙山透着神灵。其实封龙山是南北走向的太行山,在这里突兀向东的一条支脉,东西 11公里,南北10公里,西倚雄伟太行,东望广袤平原,宛如盘绕欲飞的巨龙,山脊平均海拔750米,主峰海拔810余米,这里也是山南山北元氏、鹿泉两县市的界山。

封龙山自汉代以来,一直作为名山、灵山、神山来祭祀的。这也不是信口开河,无中生有。保存比较完好的除了《封龙山之颂碑》以外,还有《祀三公山碑》 、 《无极山碑》 、 《三公山神碑》 、《三公山碑》《百石神君碑》等历代碑碣石刻,都有较为详细的记载了历代祭祀活动。封龙山是秀丽的,但与其秀丽的自然风光相比,其价值更在于它的文化遗存的丰富和历史文化内涵的深厚。

封龙山文化积淀深厚而丰富的标志,是汉朝以来,一直是北方民办文化教育的中心。首创古代大学授业之所的就是汉代李躬,之后北宋李昉创建中溪书院,封龙书院,同时代张著创建西溪书院。到金元时期,李冶买田置业,重振封龙书院,聚徒讲学,名流云集,海内景望。后继者安熙主持封龙书院,更是盛况空前,“弟子来去,常至百人”,蜚声江北江南。

 

书院由来/封龙书院 编辑

 封龙山是历史文化名山,有着深厚丰富的文化积淀,也不仅仅在于此山的佛教文化和道教文化的源远流长,与佛教道教的历史悠久相比,最为彰显的就是历代儒家文化的教育、传承和发展。考查封龙山的历史文化含量和在中国教育史上的影响,也不完全是承前启后的书院形式的教育机构,更重要的是表现在主持书院以及在书院传道授业者的学术历史影响和历史地位,换句话说,就是都是谁在此主持书院,都是哪方神仙在这里给学子们授课。这就像现在的北大、清华一样,之所以我们称它们是名校,有着比其他大学更为浓厚的文化氛围、学术氛围,就是仰仗于张百熙、蔡元培、胡适之、梅貽琦、蒋南翔等一代代有声望的校长和一大批过得硬的师资队伍,缺少了这些也就不会有饮誉海内外的清华、北大了。封龙山是历史文化名山,封龙书院是中国古代名校,恰恰也就是一代代社会精英担任山长院长操办起来并延续下去,经长期积淀而形成的,不同的是国办民办而已。

先说说李躬。李躬是东汉常山郡人,那时常山郡设在现在的河北元氏县一带,估计为今天的元氏人,或元氏附近人。《东观汉记校注》记载:汉明帝“十月,上幸辟雍,初行养老礼。诏曰:十月元日,始尊事三老,兄事五更,安车轮,朕亲袒割牲,祝哽在前祝噎在后。三老常山李躬,年耆学明,以两千石禄养终身。”汉明帝是开了尊老敬老先河的一代明君,这样一位被皇帝尊敬的三老李躬,在东汉绝不会是一般学者,完全有理由冠以博学奇儒了;也绝不是一般人物,完全可以说有着极高的社会声望。就是李躬首开封龙山的授业之所,在他的麾下能有窝囊废么?

李昉创办了书院形式。李昉是宋代著名学者,深州饶阳人。后汉乾祐年间进士,官至右拾遗、集贤殿修编;后周时任集贤殿直学士、翰林学士;宋太宗任平章事;雍熙元年加中书侍郎。一生主要成就是编著《太平御览》文集一1000卷; 《太平广记》小说全集500卷,《文苑英华》诗歌总集1000卷。这三部书与《册府元龟》被称为宋代四大书。自己也有文集5卷,已遗失。这样一位大学者,大文豪,在汉代李躬之后,创办了封龙书院,其影响力之大,号召力之强其他人是无以比拟的。

 

发展/封龙书院 编辑

李冶把封龙书院办成综合型大学。李冶字仁卿,号敬斋,真定府栾城(今河北栾城)人,元代著名学者、大数学家。李冶的父亲李逾是金朝的进士,李冶生于金代大兴城(今北京)的一个官僚家庭。后授排挤恐遭不测,举家返回老家栾城,这时李冶正直童年,送元氏求学。李冶官至元翰林学士,但更多时间是在封龙山度过的,他在封龙山购置了田产,致力教学。李冶在书院不仅讲数学,也讲文学和其他知识,呕心沥血,培养出大批人才,并常在工作之余与元好问、张德辉一起游封龙山,被称为“龙山三老”。主要著作《测圆海镜》12卷和《益古演段》,其数学成就在当时世界遥遥领先。应当说李冶是个科学家,使封龙书院成为了综合型的大学。

封龙书院封龙书院图册

安熙使封龙书院进入辉煌阶段。安熙,字敬仲,号墨□,元藁城(今河北藁城)人。安熙不愿意走仕途,不参加科举考试。祖上世代教书,跟随老一辈刻苦学习,后来听说保定刘先生学问好,不远几百里也要拜其为师。安熙官无一寸禄,名传千万里,应该说是个自学成才的著名学者了。他一生从事教育,教人入学以居敬为本,读书以经术为先,崇尚朱熹学说。生前著有《四书精要考异》、 《丁亥诗注 》 、《默□集》等。安熙主持封龙书院大约该有几十年,据记载四方游学多有成才者,真可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桃李满天下了。

这些历代书院创办或任院长的人,都是当时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知名教授,学术领域的带头人,都有着自己的特有的学术思想和学术成就。在他们的影响和感召之下,一批批学有成就的高级知识分子或被邀请或慕名到书院讲学的不在少数,常在这里传道授业或在此讲学的,有唐朝大学者、著名文学家郭震,著名学者、高士姚敬栖;北魏大学魏质;宋代著名学者张蟠叟,著名学者、曾经为张择端《清明上河图》题跋的张著;元代著名诗人、文学家元好问,著名学者张德辉等等。历史名人譬如戏曲大家白朴、李文蔚等曾就读过封龙书院。史天泽之子史杠、史杞和集贤学士焦养直,也从这里毕业。

封龙山是如此深厚的文化名山,长期以来不被人们所了解,所认识。改革开放后,人们才恍然意识历史文化可以服务现代经济的,重新把目光游移到封龙山。有报道说,文化界保护利用文化名山的呼声最高,到处奔走呼吁,终引起政府关注。一山属两县,界山两边也为开发利用封龙山互有口舌,经济集团也虎视眈眈,看好封龙山潜在的经济效益。所以设计规划一拖再拖,至今也没有出台。前两年,看到某文化单位一份提案,对开发封龙山勾画了一个框架,设想不错,但感到有点贪大求全的意味。我以为如果把历史文化名山恢复建设为旅游景点的话,要突出封龙山书院这个主题比较好,以此为重点进行配套,譬如中国历史书院资料馆,佛道寺院,及洞窟等等。如果想藉此开发来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感觉规模宏大,投资周期过长,恐有劳民伤财之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