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新2017年北京一类疫苗接种表在此!你家娃打全了没?

 smiller2016 2017-04-27

来源:市卫生计生委、北京日报(ID:Beijing_Daily)


  宝爸宝妈们,您是不是也曾经错过家中小宝贝打疫苗的日期呢?赶上呼吸系统疾病高发期,还得担心孩子交叉感染……

别担心,以后可以用APP预约啦!

  昨天(4月25日)是全国第31个“全国预防接种宣传日”,市疾控中心相关负责人透露,市财政批复了9000万元资金用于免疫规划信息化升级改造,预计明年本市有望全面实现手机APP分时段预约疫苗接种。此外,最新版的免疫程序也将在近期公布。

接种疫苗手机可预约可追踪

  今年,市经济信息化委和市财政局刚刚批复了9000万元,用于本市免疫规划信息化升级改造。

  届时,新的免疫规划信息系统将全面实现疫苗接种手机APP预约、疫苗信息全程追踪等功能。“用于本市免疫规划信息化升级的资金现已到位,正在进行招标和信息系统建设等工作,预计明年可以实现手机APP分时段预约接种。”

  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庞星火透露,疫苗接种APP还将设计接种提醒功能,提前推送接种信息。通过信息改造,该信息系统还将初步实现对疫苗信息的全程跟踪,例如何人接种了何种疫苗等接种人群的基本信息。

北京市疫苗运输储存条件升级

为确保疫苗运输和存储安全,所有疫苗实施全市统一配送,由统一招标采购的具有冷链运输资质的专业物流公司承担,加强物流环节温度监控与运输安全。为所有预防接种门诊统一配备了疫苗储存专用冰箱,温度控制更严格,有效的保证了疫苗储藏温度的可靠性。

  在全市范围内实施“疫苗冷链管理全过程(出厂、储存、运输、接种每个环节冷链监控)、全天候(24小时不间断冷链监控)、全覆盖(全市所有预防接种门诊的冰箱全部做到实时监控)”的“三全建设”,确保疫苗冷链安全。

  目前,北京市所有区已完成建设冷链设备温度实时监控系统,门诊工作人员能实时掌握冷链设备内疫苗的存放温度、提高温度监测敏感性。

流动儿童和北京户籍儿童享有相同的接种权利

  北京市疾控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2016年,北京市各类疫苗接种一千万人次左右,其中,免疫规划各类疫苗的报告接种率均达到99%以上。

  目前,北京市已建立各类规范化门诊502家,全部实现了预防接种信息计算机联网,可以为所有适龄儿童提供跨区和预约接种等便民服务措施。

  有些外地来京的家长担心,我家孩子不是北京户口,能在北京接种疫苗吗?

  答案是,可以!

  北京市疾控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北京,流动儿童和北京市户籍儿童一样在疫苗接种上享有相同的权利。具体接种事宜可以到居住辖区内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咨询。

商业保险缩短疫苗异常反应报销时间

  从去年1月开始,本市在全国率先推行了第一类疫苗即免费疫苗的异常反应商业化保险补偿机制,使不良反应补偿更加公正、客观、有序。

  目前,市疾控中心通过招标购买了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的第三方服务,将本市第一类疫苗的异常反应商业化保险完全委托给保险公司。以前,这些工作都是由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在进行,从收单据到计算费用,非常耗费时间和人力。

  如今,由保险公司的专业人士全程负责,他们会根据疫苗接种异常反应相关政策,对公众提供专业咨询以及疫苗接种异常反应补偿费用报销等服务,大大缩短了保险索赔的报销时间。

  目前,所有孩子的免疫预防接种证上都有保险公司的电话,公众有任何疫苗接种异常反应补偿方面的问题,都可以随时拨打电话咨询。

接种提醒

手足口高发季可提前接种疫苗

5月即将进入手足口高发季节,托幼机构及学校等集体单位出现聚集性病例疫情的风险将持续增加。

  庞星火介绍,目前本市已有EV71型手足口灭活疫苗上市,是自费疫苗。上市前的研究资料表明,该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对EV71所致的手足口病具有95%左右的保护效果,但对其他肠道病毒,如CA16所致的手足口病不具有保护效果。据统计,我国EV71约占重症病例的75%及死亡病例的90%。

  庞星火透露,尽管EV71刚上市,还需要经过一段时间对人群数据收集后,才能制定免疫计划策略,以确定是否可将其纳入一类疫苗进行管理。目前,家中有5岁以下适龄儿童的,家长可电话咨询附近的接种点后,前往接种手足口疫苗。

这些关于疫苗的谣言不能信!

  虽然,疫苗的重要性得到了大多数人,尤其是大多数家长的认可,但有关疫苗的谣言仍然层出不穷,对此世界卫生组织对网络上有关“疫苗有害”的谣言一一进行了破除:

  谣言一:

  改善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就能远离疾病,没有必要进行接种?

  事实:

  如果停止免疫接种计划,通过接种所预防的疾病会卷土重来。虽然改善个人卫生、勤洗手并使用洁净饮用水能保护人们远离传染病,但无论环境多么清洁,许多传染病依然能够传播。如果不进行免疫接种,一些已经不常见的疾病,如脊灰和麻疹,会很快重新出现。

  谣言二:

  疫苗尚有不为人知的若干具有危害性的长期副作用?疫苗接种甚至可致人死亡?

  事实:

  疫苗非常安全。对疫苗的大多数反应,如胳膊酸痛或轻度发热,通常都是轻微和暂时的。出现严重健康事件的情况极为罕见,并且会得到细致的监测和调查。疫苗可预防的疾病产生严重危害的几率要远大于疫苗产生危害的几率。

  例如,脊灰能导致瘫痪,麻疹能导致脑炎和盲症,一些疫苗可预防的疾病甚至能导致死亡。疫苗不但几乎不会导致任何严重伤害或死亡,它所带来的益处也远远大于其风险。没有疫苗,会出现更多的伤害和死亡。

  谣言三:

  预防白喉、破伤风和百日咳的联合疫苗和预防脊髓灰质炎的疫苗会导致新生儿猝死综合征?

  事实:

  疫苗的使用与新生儿猝死之间并不存在因果联系,但使用这些疫苗的时间正是婴儿可能出现新生儿猝死综合征(SIDS)的时期。

  换言之,新生儿猝死综合征死亡与疫苗接种是同时偶发,即便没有接种疫苗,也会出现死亡。关键是不要忘记这四种疾病都是致命性的,婴儿如不进行接种预防,就会面临极大的死亡或严重残疾的风险。

  谣言四:

  向儿童一次接种一种以上的疫苗会增大有害副作用的风险,并会使儿童的免疫系统负担过重?

  事实:

  科学证据表明,同时接种几种疫苗不会对儿童的免疫系统带来不良反应。儿童每天接触数百种异物,这些异物都能诱发免疫反应。就是吃东西这个简单的动作,也能将新的抗原带入体内,而且人的口腔和鼻腔内就有无数细菌生存。

  一名儿童因患普通感冒或咽喉痛而接触到的抗原数量远远超过疫苗接种途径的接触。一次接种几种疫苗的一大好处是可以少去医院,从而节省时间和金钱,而且更可能的情况是,儿童是按程序完成推荐疫苗的接种。此外,如果有可能进行诸如麻疹-腮腺炎-风疹疫苗一类的联合疫苗接种,就能减少注射次数。

  谣言五:

  通过疾病获得免疫比通过疫苗获得好?

  事实:

  疫苗与免疫系统相互作用产生的免疫反应与通过自然感染产生的免疫类似,但疫苗不会导致疾病,也不会使接种者受到潜在并发症的威胁。相比之下,通过天然感染获得免疫可能会付出高昂的代价,例如,b型流感嗜血杆菌(Hib)感染会导致精神发育迟缓,风疹会导致出生缺陷,乙肝病毒会导致肝癌,麻疹则能导致死亡。

  谣言六:

  疫苗含有水银,非常危险?

  事实:

  硫柳汞是一种含汞的有机化合物,它是作为防腐剂添加到某些疫苗中。在多剂量瓶疫苗中,硫柳汞是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防腐剂。没有证据表明疫苗中的硫柳汞用量会对健康构成威胁。

  谣言七:

  疫苗会导致自闭症?

  事实:

  1998年的一项研究引发了人们对麻疹-腮腺炎-风疹疫苗与自闭症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的关切,这项研究后来被证实具有严重错误,发表该研究论文的杂志也对论文实施了撤回。不幸的是,论文的发表引发了恐慌,导致疫苗的接种率下降,并随之出现了相关疫情。没有证据表明麻疹-腮腺炎-风疹疫苗与自闭症之间存在关联。

  最后,想跟各位家长说,打疫苗是对孩子负责,而且疫苗要到正规的疾控机构或接种门诊进行接种,因为这些经过国家认证的机构具有严格的操作流程,可以保证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