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糖尿病继发感染发热

 清茶清清 2017-04-27


(湿温 邪居膜原,湿遏热伏) 【诊治实录】 何某,女,55岁,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农民,2013年12月20日来诊。 患者半月前因头痛发热3天,于2013年12月9日在巴中市某医院住院治疗,住院号83553。有糖尿病史,入院后经完善各项理化检查已排除风湿、免疫、血液系统疾病,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糖尿病继发感染。做全血图,血象不高,考虑为病毒性感染,经使用多种抗生素、抗病毒及降糖药物治疗后发热不退,尤以夜间为甚,体温常波动在39.2℃~40.5℃之间,曾请有关临床科室包括呼吸内科、内分泌科、妇科、消化内科、放射科、检验科及中医专家会诊,最终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除继续使用抗菌、抗病毒药物外,先后服中药荆防败毒散及小柴胡汤等加减治疗,热势不减。患者于2013年12月17日自动出院,返家后又在当地用西药输液3天,高热不退,遂来我工作室就诊。 刻诊:神疲懒言,面色暗黄不泽,肌肤灼热,体温39.5℃,头身困重,胸闷不饥,气短心悸,大便溏而黏滞,溺色黄,舌边红,苔白厚腻如积粉,脉濡数无力。此为湿遏热伏,邪居膜原。予达原饮加减: 厚朴20g,槟榔20g,草果(去壳)20g,青蒿20g,黄芩15g,知母10g,柴胡15g,常山(炒)6g,石菖蒲6g,炙甘草6g。煎取800mL,每服200mL,1日2剂,一剂两服。忌食油腻、生冷之物。 二诊(12月23日):服上方后,当晚热退。两天来,中药已服2剂,未再发热。精神渐佳,能进糜粥,口苦微腻,胸胁满闷不舒,偶咳有痰,舌苔薄白,脉濡缓。此为余邪留滞三焦,湿热蕴阻少阳。予蒿芩清胆汤加减: 青蒿10g,黄芩10g,枳壳10g,陈皮6g,茯苓10g,杏仁10g,厚朴10g,草果(去壳)10g,青黛(包煎)6g,滑石(包煎)10g,竹茹10g,炙甘草6g,水煎服,2剂。 后家人来告,服中药后未再发热,饮食亦佳,身无其他不适,已能做家务、农活,病愈。 【临证思辨】 本病患者高热,半月不退,西医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及糖尿病继发感染,虽经各项理化检查及菌血培养,终未找出感染源,且血象不高,疑为病毒性感染。已用多种抗菌、抗病毒药物及中药荆防败毒散、小柴胡汤等方治疗,病势不减。来我处就诊时,因其有神疲懒言、面色暗黄、肌肤灼热、头身困重、大便黏滞不爽、溺色黄、舌边红、苔白厚腻如积粉诸症,为湿遏热伏、邪居膜原之候。膜原乃半表半里,邪居于此,表气不通,里气不达,发表攻里皆非所宜。只能和解表里,透达膜原,辟湿热之秽浊,逐邪气之溃散,冀能速离膜原,故用吴又可之达原饮加减与服。方中厚朴除湿散满破戾气,草果辛香辟秽透邪气,槟榔能消能磨行滞气,三药相伍,直达膜原,逐秽浊之气。菖蒲辟秽除湿,柴胡、黄芩清少阳气分之热,青蒿入阴分以透血分之邪,芍药敛阴,知母滋阴,甘草和中。诸药相伍,共奏清热化湿、辟秽逐邪之功,故服之当晚高热即退。再诊时,高热虽退,能进糜粥,但胸满胁痛未已,口苦便溏未减,且见偶咳有痰,苔薄白,脉濡缓,此为邪在少阳兼痰湿之征。秽浊之邪未净,郁于少阳,留滞三焦。《重订通俗伤寒论》云:“足少阳胆与手少阳三焦合为一经,其气化一寄于胆中以化水谷,一发于三焦以行腠理,若受湿遏热郁,则三焦之气机不畅,胆中相火乃炽。”故予蒿芩清胆汤加减和胃化痰,清泄余热。方中青蒿、黄芩清少阳之郁热为君,内有温胆汤诸药,辛开苦泄、宣展气机、化痰祛湿为佐;杏仁、茯苓、厚朴、陈皮、草果、青黛、滑石相伍,能开上、宣中、导下,使留滞三焦之痰湿为之分消走泄,内郁少阳之余热得以透达,蕴阻中焦之秽浊得以宣化。 本病乃湿温为患,治当湿热兼及,方能取效。清·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论及湿温病时说:“发表攻里,两不可施,误认伤寒,必转坏证,徒清热则湿不退,徒祛湿则热愈炽”本例患者发热半月而高热不退,缘于西医病因未明,中医辨证不清,治相乖违,用药岂能取效。中医认为本病系湿遏热伏,邪在膜原;继之余邪未了,郁于少阳,留滞三焦,非表非里,汗下皆非所宜。故其治疗,始终执和解之法,开达膜原,分消走泄,疏理气机,宣上导下。故令邪去正安,诸症悉退而竟全功。《急难重症中医临证思辨录--全国名老中医张玉龙百例典型验案全解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