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忙北鼻!今天我们来聊聊 《大保国·探皇陵·二进宫》 经典传统剧目《大保国·探皇陵·二进宫》,简称《大探二》,又名《龙凤阁》。这出戏是老生、花脸、青衣三个行当并重的一出戏。民间亦有“要想听,二进宫”一说。 这故事发生在明代。明穆宗死后,太子年幼,李艳妃垂帘听政。其父李良,蒙蔽李艳妃,企图篡位,李艳妃亦欲让位。定国公徐延昭、兵部侍郎杨波于龙凤阁严词谏阻,李艳妃不听,君臣争辩,不欢而散。徐延昭谏李艳妃不从,乃谒皇陵,哭拜于先帝陵前,杨波率子弟兵至,与徐会合。李良封锁了昭阳院,谋篡之心暴露无遗,李艳妃始悟其奸,独居悔叹。徐延昭、杨波二次进宫进谏,李艳妃遂以太子相托,后杨波领兵,诛斩李良。 历史上是否确有其人? 剧中李艳妃的原型就是谥号“孝定贞纯钦仁端肃弼天祚圣皇太后”的明神宗朱翊钧生母李氏,徐延昭确有其人,杨波的原型则是大名鼎鼎的一代名相张居正。 关于那个小铜锤...... 剧中徐延昭小铜锤不离身,直接将京剧中以唱功为主的花脸定义为“铜锤花脸”,与八贤王的凹面金锏和佘太君的龙头拐杖差可比拟,属于兵器中的必杀器,且据笔者耳目所及,这应该是传统京剧中动用此等圣物的唯一一次,那么这个小铜锤的象征意义是什么呢?笔者认为,这应该是体现了明代臣权对君权的制约,当然这个“臣”也不会是泛泛之辈,象徐延昭虽被李艳妃定性为“奸党”,赶下朝堂,但他的女儿仍是李艳妃的贴身侍女,他仍可手眼通天,类于清末慈禧太后与恭亲王奕訢龃龉,但仍将其长女封为荣寿固伦公主一样。所以说,《大探二》留有清宫往事的痕迹,这一点也体现了该剧的文化底蕴。(此段文字摘自李文龙所撰《戏说<大探二>》一文。) 大探二> 听方旭聊《大·探·二》 方旭 北京京剧院一团优秀青年花脸演员,宗裘派。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第五届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研究生。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方荣翔先生嫡孙。师承:孟广禄、杨博森、马名俊、张关正、邓沐玮、宋昌林、舒同、赵晶璇、徐超、罗长德、杨振刚等名家。2009年拜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孟广禄先生为师。擅演剧目:《大保国·探皇陵·二进宫》、《秦香莲》、《遇皇后·打龙袍》、《将相和》、《锁五龙》、《坐寨·盗马》等。2012年被剧院确定为“青年领军”。曾荣获:2008年全国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金奖。 剧中看点 “听唱、听唱、听唱~重要事情说三遍。这出戏以生、旦、净的唱功为主,所以主要就是听唱。在《探皇陵》中有成套的二黄唱腔。” 名角助阵 “在这次的演出中,我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了杜镇杰、张慧芳、韩巨明三位名角为我助阵,感谢三位对我们青年演员的提携!” ![]() 杜镇杰 ![]() ![]() ![]() ![]() ![]() ![]() 张慧芳 ![]() ![]() ![]() ![]() ![]() ![]() 韩巨明 ![]() 一张老照片 “我找到了一张老照片,是我爷爷与马长礼先生同台演绎《大探二》的剧照,每当我将我与杜镇杰老师的剧照和这张照片放到一起的时候,我都有种穿越的感觉,这是种跨越时空的对话,是对'传承'二字最好的诠释。” ![]() ![]() 上图咯! (李滨声绘图) ![]() ![]() ![]() ![]() ![]() ![]() ![]() 演 员 表 杨 波…………杜镇杰 李艳妃…………张慧芳 徐延昭…………方 旭 李 良…………韩巨明 鼓师:刘洋、杨广同 琴师:艾兵、裘 新 舞台监督:纪烈祥 图文编辑与排版:冯晓蕾 剧照拍摄:赵楠、婉拉黛 宣传图设计:杨瑾 审校:市场开发部 本文部分图文来自于网络,在此一并向原作者致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