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产手术机器人崛起 有望打破“达芬奇”垄断局面

 有点小搓 2017-04-27

    “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在我国的应用已经超过了十年,国内市场几乎被其所垄断。面对当下我国医疗机器人市场需求的迅猛发展,国产手术机器人也嗅到了难得的机遇,开始发力投入研发应用,挑战“达芬奇”的市场垄断地位。

    国产手术机器人崛起有望打破“达芬奇”垄断局面

    外科手术,经历了由传统开放手术到腹腔镜手术的变革。手术机器人的问世,标志着外科术式的“第三次革命”。

    国外在手术机器人的发展非常早,第一台手术机器人的应用可以追溯到1985年。美国洛杉矶医院的医生使用Puma560完成了机器人辅助定位的神经外科脑部活检手术。但是实际上,Puma560并不是一台专用的手术机器人,它其实是一台关节式的臂式工业机器人。这是首次将机器人技术运用于医疗外科手术中,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开端。

    “达芬奇”机器人十分“敬业”垄断国内市场

    2006年,我国引进首台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11年来,已引进63台“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承担普通外科、泌尿外科、心外科、胸外科、妇科等多领域等高难度手术。10年后,被引进到中国各大医院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数量达到了59台,成了中国顶级医院的必备器械之一,手术室里被不少专家推崇的“女神”。

    近日,一则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的新闻将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敬业”与“精准”推上了公众关注的热点。

    据相关报道,2016年3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花2000万元的大价钱引进国际最先进的微创手术平台——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简称“达芬奇”)。

    在今年的4月14日,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12号手术室,一台由“达芬奇”执刀的左肝叶切除手术正在进行。

    主刀医生陈燕凌教授坐在手术台旁的操控车上,对着3D目镜,借助遥控手柄,熟练地操控“达芬奇”的四条机械臂,精准执行各项精细操作。2小时后,手术完成。

    当天接受手术的叶先生是肝癌患者,需切除左肝叶。如果做传统的手术,得先开一个30厘米长的大口子。如今,有了“达芬奇”帮忙,只需在患者身上打5个筷子粗细的小孔,便可以完成切割、缝合等操作。再开一个5厘米长的小口子取出切除的左肝叶,就能完成手术。这样一来,创伤大大减少,不仅可以减少术中出血,术后恢复也更快,真正达到微创效果。

    这只是“达芬奇”在复杂手术中大显身手的一个案例。事实上,“达芬奇”走进协和医院一年多,已帮助医生完成了300多台复杂手术。

    尺寸以厘米级计算的“达芬奇”凭借其精准,几乎垄断了国内高端医疗机器人市场。

    “妙手”先行“术创”紧随国产机器人有望打破“达芬奇”垄断局面

    “手术机器人是工业机器人之外的另一块‘大蛋糕’,但我们这一领域的核心技术却被外企垄断,我们该怎么办?”在4月2日举行的国家机器人发展论坛上,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曹其新教授的一句话揭开了国内机器人产业现状的“冰山一角”。

    随后的4月20至21日,在长沙举行的“2017湘雅机器人手术国际会议”上传来了好消息,天津大学、中南大学等单位联合研发的新型微创手术机器人“妙手”,去年完成了动物试验,现已进入临床试验。

    “妙手”是一种全新型、具自主知识产权的腔镜辅助手术机器人系统。系统的主要硬件、软件、材料和系统设计等均为我国自主研制。与国外进口手术机器人相较,“妙手”具小型化与集成化特点,系统调整布局优化,结构精巧,已突破了微创手术机械多自由度丝传动解耦设计、从操作手的可重构布局原理与实现、系统异体同构控制模型构建等三大关键技术问题,解决了机器人成套技术难题,达世界先进水平。

    现如今,已有“3岁龄”的“妙手”,在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成功完成了胃穿孔修补术、阑尾切除术、胆囊切除术等8例临床手术。它的应用,打破了国外手术机器人技术在全球的垄断局面,并大大降低了患者医疗费用。

    此外,一家专门研发手术机器人的公司——杭州术创机器人有限公司,也已经落户下沙新加坡科技园。公司由一位已经和手术机器人打了几十年交道的印度裔机器人心胸外科手术专家DrSrivastava创办,目的就是造出一台技术更优、功能设计更人性化、价格更便宜的手术机器人,造福患者。

    在此之前,DrSrivastava在实用手术机器人进行临床手术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在2014年DrSrivastava决心以医生使用者角度,组织工程团队来制造更新技术的手术机器人。

    并且,第一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创始工程师、首席技术官WalterAviles,也加入到了术创机器人的团队里。这位技术大咖在机器人技术方面,拥有超过30余年的开发经验。他将和来自于印度及中国的机械、电子硬件、软件、固件及嵌入式工程师等组成的核心研发团队,一起携手开发手术机器人。

    如果一切顺利,这款中国制造的手术机器人将在2018年投向全球市场。和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相比,这款机器人的机身更轻,机械臂重复使用率更高,操作舒适度也会更加优化。此外,价格优势也很明显,它的国内售价预计是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三分之一左右。

    “未来,我还想研发出医生可以远程操控的手术机器人。比如中国的医生可以通过操作台,远程给非洲的患者进行手术。这个技术门槛不低,但我们很愿意去挑战。”Dr.Srivastava笑着说。

    据悉,国产手术机器人的研究,现已被纳入国家科技计划,并有望在5年内实现其产业化。

    国产手术人虽然已经起步,但是和已经成熟应用多年的“达芬奇”相比,仍然有着相当大的差距。而补差距别无他法,只能比别人更努力。首先要推动官、产、学、研、用等多方的合作和沟通;其次,加强机器人核心技术研究,集中优势研究力量实现核心部件国产化;最后,中国科研者要“走出去”,以合作、投资、控股并购或收购等方式利用国外的已有技术和市场,同时带动自身的发展。

责任编辑:null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