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楷書字帖

 虎晟 2017-04-27
1.1 前 言

  为适应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根据审定通过的教师教育《三笔字书写课程标准》,我们编写了《三笔字书写教程》,并配套编写了《楷书字帖》。

  写好三笔字是从事教师教育工作者应该具备的基本功之一。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不仅是文化知识的传授者,也是传统文化的继承者、传播者与实践者。汉字是记载五千年中华文明历史的重要工具,因其独一无二的音形义属性,在记录历史的过程中,无数的先辈通过实践不断改变它的形体结构与笔画形态,或古拙或端庄或潇洒飘逸,使其成为只有汉字才有的书写艺术——书法,成为世界艺术长廊中一颗灿烂辉煌的艺术瑰宝。书法就在我们身边,熏陶就在眼前,韵染无处不在。它就在那些随处可见的石碑、石刻、牌匾、装饰或书本、明信片、手机短信之中,“眼看得很近,手却离得很远”,这是当下较为普遍存在的一种“有欣赏之趣,无动手之意”的现实表现。要改变这种状态,实现培养提高中华民族汉字书写水平的目标,还得从学生的教育抓起。

  2011年教育部教基二[2011]4号文件明确提出《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其目的是“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年-2020年)》精神,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的意见,关键在教师。教师教育类院校一直以来重视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锻炼,要教好学生写字,教师必须能身体力行,以身示范。因此,教师具备较高水平的三笔字书写能力,对于培养提高学生汉字的书写水平将起到至关重要的示范、指导和引领作用。本教程旨在为从事培养中小学教学工作者的教师教育类院校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提供一个基础性的教材,同时也可以作为书法爱好者自学的实用性较强的教科书。

  本套教材的编写,注重理论阐述与训练实践。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强调规范。以传统楷书字帖作为教学规范的基础,重点在基本笔画、间架结构、运笔方法及能力转化上,对学生的书写训练提出严格的要求,并注意每一个环节 的循序渐进。二是注重比较。包括不同范本字帖(颜、欧、柳、张玄墓志)的比较,不同书体风格的比较,碑帖汉字与规范汉字的比较等。三是适当拓展。要求进校前几乎没有正规写过字的学生在短期内达到较高的水平,是不切实际的。因此,教材的拓展以养成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找到适合自己的三笔字书写训练方法为前提,进而为达到更高的书写水平指明努力方向。

  《三笔字书写教程》由九江职业大学傅义赣担任主编,由江西教育学院赣南分院胡克龙、宜春学院高安校区谢春生、上饶师院小教分院邹华、井冈山学院小教分院左济良担任副主编。萍乡高等专科学校邱仁根、景德镇高等专科学校汪开潮、南昌师范专科学校吴志群、南昌师范专科学校莲塘校区谭兆云、赣南教育学院陈传夫、万年师范徐海泉、上饶师院小教分院陈耀、宜春职业技术学院黄景平、九江职业大学慕静等参加了本教程的编写。

  《楷书字帖》由傅义赣、胡克龙担任主编,邹华、谢春生、徐海泉担任副主编。

  本教程的编写得到了各教师教育类院校的倾力支持,并参考了不同类型书法教材的编写经验,在此一并表示感谢。因编写时间仓促,不妥之处,敬请同行斧正,以便今后不断修正和完善。

  编 者

  2012年4月18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