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只留下一间房,他把破宅改成了花园天堂

 幸福的煮妇四嫂 2017-04-27

文章来源/我的花草生活(qingshanlaonong)

他说

植物素生活,对我来说,就是简单一点,不刻意,不将就,回归自然的状态,跟随内心做自己喜欢的事。有一个放松的小空间,有点生活的小审美。

小洲村是广州唯一一个有小桥流水的古村落,身在快节奏的广州,竹之偶尔也会在周末到这里逛逛,它就像一个老朋友,随时准备好倾听你没头没脑的故事。

鹿先生的西园小楼就是坐落在这个古老的村落里。挂着印花麻布门帘的玻璃门,支起的玻璃小窗,折射着阳光照在屋内的地板上,门口摆满生机勃勃的植物小楼的门口便给人扑面而来的亲切感。

这里不只要舒适,还要有颜值。

抱着这样的初心,鹿先生赋予了这座曾被废弃了5年的小楼家的温度,处处透着不将就的舒适和不刻意的颜值。

4个小伙伴,3个月让老宅焕新生

小洲村古色古韵的背后也隐隐掺杂着破旧,无人看护的老房子渐渐没落在时光的缝隙中。

一年前的西园小楼就是这样一个被遗忘的角落,在它旁边开手工作坊的鹿先生却对这座岭南风格的民宅日久生情。他看到了这位迟暮老人身上星星点点的余热,他决定租下来让余热发挥它该有的光芒。

▲ 改造前外观

租下来后,手作设计师鹿先生、木工艺术家老黄、在小洲村拥有一间咖啡馆的老唐、开音乐培训教室的老谢,四个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一拍即合,亲力亲为地改造起了这座房子。

老房子最大的问题是采光差,房间面积小,视觉上给人拥挤感。于是他们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只留下一间房。

一楼一房一厅的隔墙被拆掉,房间成了开放式厨房,原来隔墙的位置做成一个小吧台,空间感和实用性都有了。

▲ 一楼改造前

▲ 一楼改造后

保留了红砖外墙,铁质推拉门替换成了玻璃木门,中间的部分墙体也被装上了玻璃窗户,屋里更敞亮。

他们留下的这间住房在二楼,房间和露台合并成一间房,并采用木头作为房间的主要框架,做成大的玻璃幕墙,窗帘拉开,房间里便洒满了通透明亮的复古感。

房子旁边有一块荒地,垃圾遍地,鹿先生也把它利用了起来,用木头搭建起了一个独立小院,还正好为二楼搭起了大露台。从一楼延伸到二楼的篱笆上种上爬藤植物和花草,荒地便成了芳草园。

小楼里整体以白色和木色为主,给人以清新明亮的感觉,但也保留了一面红色砖墙,做为主装饰墙,现代混搭中又有着怀旧复古风格。

不刻意的生活,也有精致的讲究

最近鹿先生迷上了青苔,在小院的长桌中间,种下了一片片青苔,盆栽里也有青苔的身影,这些都是他平时出游时随手挖回来的。

走进小院,不经意间会被这一片绿吸引住,仿佛身处南方的森林中。

鹿先生的生活,有追求但不刻意,就好比西园小楼里的植物,虎皮兰、三角梅它们很多都是本地随处可见的小生命,被鹿先生请到小楼里,就像是与生俱来一样。

他最喜欢的还是蕨类,好养又好看。于是被他挂上墙壁的标本,很多都是蕨类的叶子,一大片采回来镶进画框中,让它们自然干燥,平添几分热带风情。

房子里处处体现着自然混搭的风格,许多小细节,看似随意,却又不乏手工的精致。

门板变成了厨房的置物架。

门窗上的皮具拉手也是鹿先生亲手制作的。

洗手间一侧的生活阳台,被摆上了热带植物和装饰画。

老物件成为房间的摆件,很有怀旧的感觉。

因为工作室就在旁边,当工作累了的时候,鹿先生都会走到西园小楼里,摆弄一下花草,浇浇水,换换盆,播下新的种子这对他来说就是最好的休息。

阳光正好时,到二楼露台晒晒太阳看看花,俯瞰一下小村落的小桥流水。晚上微凉,还可以坐看小村里的月光。

原本破败的小楼,渐渐成了人们拍照、拍微电影的取景胜地。

原本鹿先生只是想着把小楼租下来让它得以重生,后来发现很多朋友喜欢,于是把它布置成了民宿,分享出去。

在这里,火锅煮开时冉起的热气温暖着整个房间,蒸生蚝时清甜的香气可以传遍街道

闹市中传递烟火味的生活气息,追求不刻意也不将就生活情趣,正是鹿先生赋予小楼的意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