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开了两家全球第一公司,花200亿给16万员工建房子,自己却用一台200块的手机!

 BBSBIAN 2017-04-27

20多年前,一家卖毛巾的小厂,产值全县倒数第一,工人天天都在混日子。


如今,这家厂已成为世界500强企业,拥有10个大型生产基地,超过16万员工,总营收中国第一!


究竟是什么狠角色能让这家厂起死回生?这个人就是蝉联了6年的山东首富 张士平,全球最大棉纺织企业魏桥创业集团的当家人。



很多人又在心里打问号了?这个魏桥创业集团到底什么来头?我们先看一组数据:


2014年营收2819亿人民币;

2015年营收3385亿人民币;

2016年营收3332亿人民币;


在“2015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中,魏桥集团仅次于苏宁,排名第4,而王健林的万达才排第7位!



最让外界读不懂的是,纺织连续 5 年行业性亏损,火电连续 10 年行业性亏损,铝业连续 6 年行业性亏损,魏桥集团何以能在这种产业不振的大背景下,实现家族财富的暴涨?一个卖毛巾的小厂又是如何用25年杀入世界五百强?创始人张士平又何德何能?



扛了17年的麻袋

把一个小厂子变成全球龙头企业


1946年,张士平出生于山东邹平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为了减轻家里负担,他初中毕业后就参加工作了,在镇上的油棉小厂找了个扛麻袋的工作。年仅18岁的张士平每天要抗几十包麻袋,而一包重达100多斤。


22岁的张士平,因为在一次批斗会上,为老师打抱不平,被下放去劳动改造。4个月的黄河大堤修下来,他瘦了20斤,回到家时,母亲从他背上揭下了一整张皮。


即便在如此恶劣的环境里,张士平也没有意志消沉,依旧干了整整17年!


1981年,张士平迎来了命运转折点。老家邹平盛产棉花,棉油厂很多,但却很烂,刚一当上厂长,他就主动进攻,立志做到比所有人都要好。



国家对棉花控制非常严格,油棉厂除了在旺季收购一些棉花进行简单加工外,其余时间基本上是无活可干。张士平觉得这样不行,一定要找点其他出路。


他想到把生产从棉花加工拓展到大豆、花生等油料加工。为了调动工人积极性,张士平打破大锅饭制度,按件计薪酬,多劳多得。不好好干就开除,连亲戚也不给面子。此时的工人对这种制度怀恨在心,纷纷骂他“乡巴佬,滚出去!”


除了坚持铁腕治理,张士平自己也以身作则。每天6:30准时出现在工厂,对于高管迟到现象严重,直接扣一天的工资。这下好了,油棉厂的懒散的风气全不见了。



仅仅用了三年,张士平就把这个乡镇作坊变成了全国油麻行业利润最大的工厂,也是全国供销工业的利润第一名。


从1993-1997年,纺织行业整体陷入亏损期,就连老牌棉纺企业都相继倒闭,恰恰又是在这持续数年的产业动荡期,张士平带领企业实现了新一轮的逆势扩张。相继成立了一家毛巾厂、纺纱厂、棉纺厂和织布厂。他这种行事风格,业内的竞争对手称其为“极其朴素极其野蛮的大生产路线”。


如今的魏桥的棉纺织业不仅是中国第一,还是全球第一。



仅用15年,

 坐上全球铝业第一把交椅 


让世界真正认识到张士平厉害的并不是纺织,而是他顺便做出来的一个新生意。


由于中国电力资源紧缺,长期电力供应不足,国家电网时常拉闸限电,严重影响魏桥纺织厂的生产,无奈之下,张士平唯有自建电网给自己公司供电。



当然,政府根本阻止不了张士平,谁让魏桥是山东民营企业呢?


1999年,为了满足纺织厂对于电的需求,魏桥集团建立了第一家自备热电厂。但是发电太多了,张士平就琢磨着如何吧这些多余的热电发展出其他的优势产业。研究来研究去,他看上了电解铝,随后魏桥集团便开展了铝业产业。



没想到这股势头很猛,“魏桥铝业”(中国宏桥)一路狂奔,不到15年就坐上全球铝业的把头交椅。而且铝产业链不断扩大了,小到医药用铝、电子用铝,大到汽车用铝,只要是能用到的铝他都做!就连苹果手机框用到的铝,90%都是用他们家的产品。


最让人骄傲的是,张士平还搞定一个制约中国铝业几十年的大问题。他花了2亿美元,用不到1年的时间在几内亚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单一矿区,并且把矿石运回国内,这也是“中国人第一次真正把铝土矿石运回来。”



花200亿给16万员工建房子

自己却用一台200块的手机


在纺织、铝业的拱卫下,魏桥已成为一个庞大的产业王国,不单单是全国第一,还进入了世界500强!


和刘强东一样,16万员工住房待遇问题依旧是张士平的心头大事。当地房子均价6000一平米,有很多员工买不起房子,张士平便给自己的员工修了760万平的自建房,而且员工价每平米不到2000块钱。而且魏桥还建有自己的幼儿园,医疗便民设施一应俱全。


这桩“生意”,直接让张士平“亏200亿!但他却乐在其中地说:“我们实际上是一帮农民,16万职工,家里条件不好的,帮他们致富,就等于为民造福。”



拥有那么多的财富,张士平生活依旧保持简朴,对物质和享受没有追求。


应酬很少,至今用的是200块钱一部的手机,爱吃老婆孩子做的饭,尤其是玉米窝窝头。


到今天,他依然没有什么专职的秘书,出差经常是独行侠,能不坐飞机就不做飞机。他说:“只要我自己拎得动行李,我就不用别人。等我拎不动了,也就是该休息了。”



如今在魏桥,张士平依然是最勤奋的人之一。每天6:30就到公司,有时甚至更早,几十年如一日。这也使得其他中层上班不敢“迟到”,而且6:40就都上班了。别人都说,他的成功,勤奋起到很大的作用,“到了别人无法比的地步,经常深更半夜去车间看。”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都是一步一步熬过来的。71岁的张士平都那么拼,你还有什么理由偷懒?


部分素材来源华商韬略;



谈谈你对“张士平”的看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