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0 万 妈 妈 最 爱 的 学 习 专 家 |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 小学生学习 急脾气的妈妈遇到磨蹭的孩子,是个什么滋味?相信很多妈妈都有体会。 我的朋友每天都会被她儿子小凡憋的不行,小宇宙时不时就爆炸。 我劝她:“孩子有自己的节奏、自己的时间概念,带孩子出门要像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她立马打断我:“停!这些道理我都明白。但小凡的磨叽已经远远超过了这些,他就是“拖延症”!”
朋友诉苦式地讲她的孩子在这样的陪伴下,学习成绩依然跟不上,也不爱学习,但家长确实都很努力地帮助孩子,也付出很多心血,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结果? 我们常看到有些家长陪孩子写作业时:嘴巴不闲,手不闲,更有脾气暴躁者全程骂骂咧咧,动手动脚。 孩子每写一字,每做一题,家长就开始叽里呱啦,叨个没完: “这一撇咋就这么难看?” “用橡皮别那么大劲” “腰挺直……” 孩子题做错了,张口就是: “脑子去哪了,都不想的?” “眼睛去哪了,都不看的?” “又错,你怎么不想好再写” 看到孩子写字不端正,火气噌噌往上冒,抢过作业本,不管三七二十一擦掉,接着怒吼:“马上给我重写!” 孩子稍稍停顿,就河东狮吼:“现在几点啦,你想拖到什么时候……” 真是应了家长群里长期流传的这句话:不写作业时,母慈子孝,连搂带抱;一到写作业,鸡飞狗跳,乌嗷喊叫…… 如果家长陪着孩子写作业,孩子与家长都出现“精神分裂”状态,那么家长的“陪”要么是弄巧成拙,要么是多此一举。 父母这种监督式的陪写作业,是对孩子注意力的一种干扰,不但起不到好作用,反而让孩子产生压迫感。 其实,想让孩子天天完成好作业并不难,关键是需要家长和孩子形成默契配合。下面就为各位家长们支几招: “做作业”3个必备
“陪作业” 4步走
“点拨做题”3技巧 有的孩子,确实需要父母点拨那些“爬坡”难题,父母作出相应的辅导和点拨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只是在辅导、点拨时要讲究技巧:
许多题目不难,只是孩子缺乏耐心阅读原题,往往只看了一遍感到不会做,很难,这是一种消极的心理暗示。如果父母总是迁就孩子,立即告诉他如何做,甚至将版式列好,就会使孩子养成遇到问题不思考、依赖他人解决的坏习惯。 正确的方法是:“妈妈相信你,只要多读几遍原题,你会做出来的。”当孩子做出来以后,父母要高兴地称赞:“我说过吧,仔细读题就会做了。”这时孩子也一定会高兴起来.孩子不会做的题,父母坚持让他“再读一遍”“再读一遍”,不轻意告诉他,这种鼓励式的读题法能够“逼”出孩子主动学习的兴趣,从而获得自信。
对于孩子经过思考也没做出的题目,父母也不要直接告诉他原题的解法,最好是根据原题编一个相似的例题,与孩子一起分析、讨论,弄懂弄通例题,再让孩子去做原题。 一般弄懂了例题,孩子多半会做原题,如果仍不会做原题,那么要再回到例题的讨论与计算上。经过几个来回,只要父母耐心引导,孩子一定会做原题的。这种做法虽然父母要麻烦一些,但能够训练孩子举一反三的迁移能力。否则,孩子总是就题解题的被动思维定式中,很难建立学习的思维迁移模式。
对于有些难题,父母一时也编不好例题,那么,可以就这个原题分析它的关键点在哪里,找到什么条件就好解题了,让孩子根据父母的提示去思考、列式计算。而不能将算式直接列出来,或告诉孩子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如果这样辅导孩子,那么他的解题思路不容易打开。 当然,孩子逐渐长大后,许多爬坡题父母也无能为力,需要请家教辅导,那么还是建议父母要求家教按上述方法辅导孩子,不要一来就直接告诉孩子怎么列算式,怎么做题,如果这样看似难题解决了,其实孩子思路没有打开。 “陪作业”5提醒
学习哥认为,低年级阶段,家长陪伴孩子做作业是必要的,不过一定要讲究科学方法。改正平时陪伴中的错误做法,不断根据孩子的情况作出适应性的调整,才能让孩子真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入一个自觉、高效的学习状态,才能达到今后无需陪伴的目的。 声 明 本文素材来源于教育(ID:edu618)、教子有方(ID:jiaoziyoufang)、家长必读(ID:czdkuaile)、升学宝(ID:shengxuebao001),由小学生学习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投稿邮箱 / 461699945@qq.com 商务合作QQ / 5426727 |
|
来自: songhuijun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