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弘扬崇德向善厚植文化自信

 七里山人 2017-04-28

弘扬崇德向善厚植文化自信

徐汇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积极创建全国文明城区

    在这里,道德模范从来不是“朦胧美”的,而是常常走入社区与居民面对面来次“故事会”;在这里,历史风貌区内深秋的落叶总被善待,铺散满地的“黄金蓑衣”暗地里滋养着民众守护环境的自觉;在这里,九旬法式老宅内的居民可经常出入比邻的一流文化院团,为自身文化鉴赏能力“充值”;也是在这里,社区大妈和校园学生能步入一流美术场馆为观众讲讲那些世界级大师……

    何谓文明。它应当是符合人类科学认知、精神追求,且能被绝大多数人认可并接受的人文精神、发明创造以及公序良俗的总和。

    而如何将文明深植于一方土地及人们的内心?

    作为中西文化的交汇地、近代海派文化的发源地,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区的过程中,徐汇区委、区政府紧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此为引领在实践中探寻出了一条适合徐汇的最优路径———弘扬崇德向善、厚植文化自信。

    在这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创建工作的灵魂工程,始终在贯穿结合融入、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核心价值观也体现到了创建工作各环节、渗透到生产生活各方面。塑城区之魂、育城区之德,创建文明城区也成为市民文明有礼、人际关系和谐、公共秩序井然、社会风尚良好的生动标杆。

    文明,厚重踏实,而又生动透气。徐徐而来,汇善汇美。

    “素描”城市品格

    文化代表和反映着城市的特质品味和形象风格,也是一个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的独特魅力所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区,要把城市的文化建设摆上重要位置,用建筑风格提升城市品位,用人文精神增添城市魅力,用文化生活打造城市气质。

    要寻找有别于其他城区的独特品格,徐汇面临的是一项“减法”,需要在纷繁杂扰中精准定位“个性标识”。

    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首当其冲。

    这是上海规模最大的历史风貌保护街区,徐汇占据了其中的4.3平方公里,有1074幢优秀历史建筑,1620幢保留历史建筑。这些有故事的梧桐树和老宅子,是上海海派文化的主要来源,也是传承和弘扬海派文化、展现时代文明与情怀的最佳载体。

    单体与街区的协调

    成排的二球悬铃木,永不拓宽的马路,还有那些散落其间的特色洋房。这正是衡复历史风貌区原有的“淡淡的”模样。

    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区过程中,徐汇启动了一项“衡山复兴计划”,不断加大整治保护力度,推进历史文脉延续、城市记忆保存和环境品质改善,通过整体规划及个性化修缮,剥离历史变迁沉积而留下的斑驳与喧嚣,最大可能还原风貌区最初的风雅雍容。

    去年,徐汇围绕15条道路完成了擅自“居改非”整治284家,取缔无证无照经营215户,拆除违法搭建150处4400余平方米。今年计划整治道路18条,涉及“居改非”272家,无证无照经营335户,违法搭建150处。

    同时,聚焦成片街坊修缮,徐汇有计划地推进优秀历史建筑修缮。2017年将实现3.5万平方米的修缮。比如九旬法式老宅克莱门公寓,院落内经过个性化拆违和修缮后,还原了当年的风

    采,与周边区域更为协调,老百姓生活也由此“神清气爽”。

    历史与现实的交融

    岳阳路170弄,因其与京剧院一墙之隔,这条小弄堂被命名为“京昆艺术文化弄堂”,墙上挂起了文化展板:介绍京昆艺术的“中国腔调”,介绍周信芳等大家的“梨园风骨”,以及介绍弄堂周边著名建筑和文化艺术地标的“里弄情深”等。

    不远处的建国西路581弄,著名生物化学家曹天钦、复旦大学原校长谢希德夫妇等多位中国科学院院士曾在此居住。因此被誉为“院士风采文化弄堂”。安亭路43弄,周边曾有文学家夏衍、翻译家草婴、学者顾毓琇、科学家张

    钟俊等人居住,将建为“名人故居文化弄堂”。

    根据不同的人文风貌、地理环境、历史渊源等,这样的“主题弄堂”和文化景观墙还将在风貌区内繁衍。

    风貌区内的名人故居也陆续向居民敞开大门。看看巴金故居内的大书橱、摸摸张乐平伏案创作的书桌、瞅瞅柯灵当年的“朋友圈”……潜移默化中,居民们的家园认同和文化自信就这样一点一滴无声地滋长着。

    人文与善治的结合

    每到深秋,风貌区内的“落叶不扫”总是火爆“圈粉”,各地市民游客蜂拥而至。但很少有人知道,在观赏落叶的同时,也悄悄被环境“改造”了一次,萌生了守护美好的自觉。

    创建文明城区,既要见事见物,更要见思想见精神。创建工作要体现思想内涵和价值导向,更要有人文精神和情感关怀。

    这考验的是一个城区的管理能耐和“管理情商”。

    比如,风貌区内的一些街道,在修缮老宅时,立足“人”这一核心,建立了住宅小区综合治理联席会议机制,按照“征询民意-完善方案-拆除改造-事后评估”的流程,拆解每个小区存有的问题,度身定制方案,推进治理改造。整治过程以风貌保护和生活功能提升并重,每一处改造都反复征询居民意见,论证修缮方案。

    而有了归属感的居民纷纷主动参与小区自治,成为文明创建中最活跃的中坚力量。

    “彩绘”生活气韵

    文化生活能够彰显一个城市特有的气度风韵,创建全国文明城区,要把丰富文化生活作为重要内容。城市精神是城市文化的集中体现,要深入挖掘城市文化底蕴和人文特色,提升城市文化内涵和文化韵味,培育具有标志性的城市精神。

    一片城区的气韵,最终经由一个个鲜活的个体演绎而来。

    创建全国文明城区的徐汇,致力于做厚文化,孕育更多“灵魂有香气的人”。

    全区成立了由区委书记、区长两位主要领导同时挂帅的文化发展领导小组,研究如何立足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充分发挥区域人文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地标、文化品牌,“提升徐汇文化软实力”。

    针对当前公共文化服务供需错位、社会力量参与不足、服务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基层公共文化建设有待加强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共性问题,徐汇切实贯彻落实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率先破难题,补短板,在实践的基础上加强课题研究和理论总结,努力为公共文化政策制定和公共文化资源配置提供智力支持和理论指导。

    全区设立了文化发展专项资金,确保公共文化建设资金投入,仅去年文化发展专项资金为4800万元,同比增加140%。

    如何让孩子们“自带光环”

    在美术馆里上美术课,坐进交响乐团音乐厅里“磨耳朵”,去京剧院体验一次“带妆演绎戏曲”……这些都是徐汇学生的特殊福利。

    如何让梧桐大道下走出的学子,散发不同气度,“自带光环”?

    徐汇为未成年人群体提供了精准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

    比如,持续推进交响乐进校园活动,区相关部门与上海交响乐团联手,在全区初一年级中试点开设交响乐普及课程,让孩子们“零距离”接触高雅艺术,提升艺术鉴赏能力。

    目前,徐汇76所公办中小学中有49所参与了非遗进校园项目,其中5所学校被评为“市非遗进校园优秀传习基地”,居全市首位。部分学校试点规模化传承,打造非遗体验实体空间。

    为了让孩子们“记得住乡愁”,徐汇还启动了学子展馆行活动,区域内19家博物馆、纪念馆、名人故居参与,培养孩子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让徐汇悠久的历史文化遗产在未成年人中得以保护与传承。

    同样的精准文化产品和服务也覆盖到了各类群体:建立起全市首批社区无障碍电影放映点,让残障人士就近“观看”电影;设立星空下的影院,在襄阳公园和徐汇滨江为外来务工人员播放露天电影;推进“三室艺厅”建设,为老年人打造家门口的“文化MALL”。

    “灵魂香气”从何而来

    就在今年世界阅读日,徐汇亮相了一个“有魔法”的图书馆。它有着全市各类图书馆中最大体量的智能书架,提供自助式借阅归还服务;它主动刷新着自己的书库与上架书籍,读者可直接在书店把新书抱回家,图书馆负责“埋单”;它还把服务建到了“云”上,读者可以通过网络实现图书预约,同时又在线下将周边区域的楼宇、医院、咖啡馆、实体书店都圈成了“阅读部落”与服务站点。

    “灵魂香气”从何而来? 创建全国文明城区过程中,徐汇以“书香徐汇”为目标,将全民阅读当作重要战略任务,一个随时随地的图书馆、一个富有特色的全民阅读体系初显成型。

    去年3月,修葺一新的历史保护建筑原徐家汇大修道院正式亮相,而它的定位就是展示上海文化之源、徐汇文化之脉的“汇展示厅”,并定期开展“汇讲坛”系列活动,邀请文化界名人、专家、学者,与现场听众一起分享、追溯、探讨上海文化之源、徐汇文化之脉,为市民读者奉上丰富的文化盛宴,目前共举办10场次,40位文化大家参与。

    徐汇还积极构建“汇悦读书香联盟”,以区图书馆为“书香部落”,联合倡导区域内具有阅读元素的实体书店、咖啡馆、艺术空间等文化场所成为“书香驿站”;鼓励支持开展阅读推广并提供公益阅读服务的文化团体 (个人)、教育和出版机构及其他社会组织等成为“书香行者”;推动有条件进行书刊借阅和图书漂流的社区、楼宇、商圈等成为“书香坊”;并通过“约书吧”移动数字服务,将图书馆公共文化资源与社会资源、互联网应用有效结合,形成彼此支持的区域全民阅读服务网络。

    一个“文化圈”带来的无限可能

    年过五旬的上海阿姨乐盈怎么都没想到,经过培训后她能以志愿者的身份走进沪上一流的美术场馆为各方观展讲解瑞士超现实主义大师贾科梅蒂的雕塑作品。

    而这,恰恰是一个活态的文化资源圈子,给徐汇居民带来的无限可能。

    全国文明城区创建过程中,徐汇建立起一个社会资源联动引导整合机制,区域内众多名人故居、历史建筑以及市级文艺院团、院校等等都在这个圈子里活跃起来,也为提升群众文化涵养带来无限可能。

    除打造出衡复风貌区文化故居群落

    外,区域与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合作,将位于复兴中路的有着七十多年历史的上海大戏院,改建为话剧实验剧场。下一步,徐汇还将对辖区内100余处历史故居进行排摸,根据现在的使用条件,以及其历史人文价值,陆续选择一部分逐步置换和开放,如夏衍旧居、草婴书房等都在计划之中。

    打造出徐汇文博场馆“云游览”,整合区域内17家文博场馆资源,实现三维全实景虚拟导览,并选取各馆具有代表性的重点藏品进行三维扫描,以富有趣味的方式展示馆藏精品,“让文物活起来”,更好地亲近民众。

    今年,徐汇还将在美罗城、衡山坊、正大乐城、光启城等10家重点商业空间,以菜单式服务,双向选择,政府补贴+商场埋单的形式,打造有文化浸润的特色“艺术商圈”,提升城市公共空间的文化底蕴及人文素养。(本版图片均本报资料照片)

    “直描”市民气质

    要发挥先进典型在弘扬主流价值方面的榜样引领作用,在基层广泛发现和推选道德模范、最美人物、善行义举、身边好人,形成群星灿烂与七星共明的先进群体格局,产生覆盖全面、远近皆宜的示范效应。

    武霞敏

    全国文明家庭,中华慈善奖“最具爱心慈善楷模”

    身残志坚,39年无偿义务家教,600多位困难家庭学生受益。

    寄语: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为徐汇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尽一份心,出一份力。

    朱兰

    中国医师奖,2016年度全国最美医生

    社区家庭医生,18年来,以爱心、真心和关心温暖患者心灵,以精心、细心和责任心提升服务水平,被居民称作身边的健康“120”。

    寄语:提升市民健康意识,倡导文明生活方式,为美丽徐汇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出一份力! 汇善汇美,文明徐汇,你我携手!

    蒋舒文

    全国最美志愿者

    在徐汇区中心医院义工服务站贡献1300余小时,服务范围也从单纯的导医服务,拓展到了人文关怀和心理慰藉。

    寄语:志愿精神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多麻烦自己一点,而不给他人添麻烦。争创全国文明城区,让我们弘扬志愿者精神,为徐汇加油添彩。

    明佳蕴

    2016年度“上海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好人好事”

    徐汇区一名普通中学生,路遇跌倒老人及时施救,拯救了老人生命。

    寄语:“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夫子千百年的训导,应该永远在我们心中。徐汇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区,从你我做起。

    梅陇三村

    全国最美志愿者服务社区、全国志愿服务示范团队

    自2011年开始,小区以绿色环保为切入点,成立了“绿主妇”志愿服务团队,带领越来越多的社区居民争做志愿者。“绿主妇”们还成立了爱心编织社,编织爱心衣物,送给社区里的特殊群体和边远地区的孩子们,让公益活动走出了小区,把关爱送给了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寄语:助人着,快乐着。愿为全国文明城区创建输出正能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