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肖相如:有道无术,非医也!

 云水禅心688 2017-04-28

很多人认为中医是“道”,很多中医也以道自居,认为道的层次高,境界高,而对医术嗤之以鼻,认为术的层次低,没境界,不过雕虫小技而已。

这种思潮充斥着整个中医界和热衷于中医的各种其他界。

有些人读了几句《周易》或者《老子》,便整天念念有词,认为自己境界比天高,水平已入化境,而对具体的医学知识不屑一顾,对那些扎扎实实研究医术,实实在在临证看病的医生百般诋毁。

这样的现象很奇特。

肖相如:有道无术,非医也!

1、道是什么?

《老子》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周易·系辞上》:一阴一阳之谓道。

《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者,天地之道也。

老子认为“道”是自然;《易传》和《内经》认为“道”是阴阳。

二者的意思是一样的,自然的基本规律就是阴阳,“道”就是自然的规律,道即是阴阳。

阴阳是中国古代对自然规律的基本认识,是中国古人的世界观,属哲学的范畴,中国的所有的东西都受其影响,中医当然也不例外。

但是,我们要明确的是,阴阳不属于哪个具体学科所特有的内容,当然也不属于中医所特有的内容。

中医受阴阳的影响,用阴阳来解释人体和疾病,但阴阳仍然属于哲学,而不是医学,并不是说中医用了阴阳,阴阳就成了医学。

《黄帝内经》确实给人们造成了这样的错觉,让人们感觉阴阳就是医学。

《黄帝内经·素问·阴阳离合论》: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浮沉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

《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

《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

《景岳全书·传忠录·阴阳篇二》:医道虽繁,而可以一言蔽之者,曰阴阳而已。

以上这些,是不是每个中医都耳熟能详,甚至是津津乐道的呢?

如果按照以上这些内容来理解,道,也就是阴阳,不仅是医学,而且据此可以认为,医学甚至只是阴阳而已。

肖相如:有道无术,非医也!

2、有道无术治不了病!

仅仅有道,仅仅讲阴阳,而不去研究人体具体的生理功能,不研究病因作用于人体后导致疾病时人体状态的变化规律,不研究疾病过程中人体状态的异常变化的解决方法,如药、针、灸等,那是治不了病的!

正常的、合理的中医状态,应当是在道的指导下,准确地运用术来治疗疾病。

如果只有道没有术,就不可能治好疾病;如果只有术没有道,也是可以治好疾病,只是有道的指导往往会治得更好一些。

中医的现状是:论道的多,研术的少,用道指导术的更少。

在学习《黄帝内经》中道的同时,更要重视其给我们提供的治病之术,即医学知识。

《素问·至真要大论》:治诸胜复,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温者清之,清者温之,散者收之,抑者散之,燥者润之,急者缓之,坚者软之,脆者坚之,衰者补之,强者泻之,各安其气,必清必静,则病气衰去,归其所宗,此治之大体也。

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微者逆之,甚者从之,坚者削之,客者除之,劳者温之,结者散之,留者攻之,燥者濡之,急者缓之,散者收之,损者温之,逸者行之,惊者平之。上之下之,摩之浴之,薄之劫之,开之发之,适事为故。

诸如“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衰者补之,强者泻之”者,是术,是医学,不是道。

于医学而言,仅仅有阴阳是不够的。

于临证而言,“察色按脉,先别阴阳”,远远没有寒热虚实重要。

别了阴阳,并不能进行治疗;不别阴阳,只要有了寒热虚实,就可以“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了。

为了更加准确地治疗,我们还要进一步研究寒热虚实的具体部位等。

如恶寒发热无汗的,是外感寒邪,治疗要用麻黄一类的辛温散寒的药,如麻黄汤;

如腹胀腹泻,腹中冷痛等,则是脾虚寒证,治疗要温中散寒,要用干姜一类的温中散寒药,如理中汤;

如发热口渴不恶寒,咳嗽咽痛等,则是热邪犯肺的肺热证,治疗要清肺热,要用银花、连翘、桑叶、菊花之类的清热药,如银翘散、桑菊饮;

如心烦失眠,潮热盗汗,五心烦热,舌红苔少脉细数等,则是虚热,治疗要用青蒿、鳖甲之类的清虚热的药,如青蒿鳖甲汤。

对于医学而言,诊断和治疗等等都必须是具体的,必须落到人体和疾病的实处,必须落实到术,不能只漂浮在道的层面。

人体的生理功能,如脏腑的功能,必须是清楚明白、准确无误的;

疾病的表现必须是清楚明白、准确无误的;

药物的性味功效必须是清楚明白、准确无误的;

方剂的功效和主治,必须是清楚明白、准确无误的。

医学必须做到像麻黄汤针对太阳伤寒证、桂枝汤针对太阳中风证一样准确无误,药到病除,才算达到了目的。

只有阴阳的道,而没有识证、选方、用药的术,对医学而言是远远不够的。

以上这些术,虽然都可以用阴阳去论道,但是这种论道更多的时候是多余的,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

肖相如:有道无术,非医也!

《黄帝内经.灵枢·九针十二原》:今夫五脏之有疾也,譬犹刺也,犹污也,犹结也,犹闭也。刺虽久,犹可拔也;污虽久,犹可雪也;结虽久,犹可解也;闭虽久,犹可决也。或言久疾之不可取者,非其说也。夫善用针者,取其疾也,犹拔刺也,犹雪污也,犹解结也,犹决闭也。疾虽久,犹可毕也。言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

医生治病,犹拔刺也,犹雪污也,犹解结也,犹决闭也。但无论是拔刺,雪污,还是解结,决闭,都是术,不是道。

言不可治者,是“未得其术也”,不是“未得其道也”。

中国人历来重道,文人尤其如此。孔子甚至说:朝闻道,夕死可也。

中医人也被列为文人,重道,原也无可厚非,但是,医学不能只有道,没有术,凡事过犹不及。

无道有术即医学,有道无术非医学。有道而有术,有术而有道才能提高医学的境界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