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乾隆王朝》里一个叫普道昭的故事

 WHS人在旅途 2017-04-28

         《乾隆王朝》里一个叫普道昭的故事

普道昭,开始是乾隆时朝的一名精明的当铺老板,由于他为太后的万福楼造捐助了纹银八万零四百两(以目前每克3.8元人民币计算,他捐助了916万,真不少!)有功,和珅就举荐他当上了青浦县令。普道昭当县官时也着实不错:自己省吃俭用,与民众同甘共苦;用了自己的姐夫、妹夫、侄子到官府当差,却不向官府领取工钱;遇到上灾荒之年还用自己积蓄,开设粥厂,赈济灾民,……,这段时间他确实是一个清官。当乾隆皇帝游江南时,江苏巡抚趁机大捞外快,引起了普道昭的不满,但他小小的一个芝麻官怎么斗得过封疆大吏,于是叫老百姓搬石块堵塞航道,阻止皇上的船队通行,把事情闹大,结果,这个办法果然有效,乾隆马上派人调查:发现这里居然有这么好的一位清官,于是大加表彰,升他为江苏巡抚,立为全国官员的榜样。到了这个位置,他的商人“既然投了资,就要有回报”的本性显露了出来,将官场当商场来经营,他要回报了!怎么回报?一点一点捞回报,上万两银子,要捞到何年何月?于是利用老年乾隆好大喜功的心理,向皇上陈情,报了一个巨大的项目:要筑百里江堤,根治长江水患!和珅以下的官员们听了都当是一个笑话(客观上这是当时难以成功的工程)但,乾隆听了却非常高兴,马上答应,要户部拨400万两白银给普道昭修江堤。和珅心里明白:普道昭是他推荐的,要捞大钱成了大贪污犯,自己有举荐的责任,于是故意拖着不发,拖了一段时间,乾隆听取了一位有名的治水官员汇报:这道江堤是建不成的,明白上了普道昭的当了,马上下令逮捕他,而此时普道昭已说服江苏府库管理员(理由是:皇上已经同意,等户部拨下来,再补进去就是了。)提出了100万两,正在装船,准备运往浙江老家,抓个正着,押解进京。庭审时,普道昭大喊其冤。为什么喊冤?因为普道昭有一份自己的帐单:在当官前,身为商人的他,一年经营当铺获取的利润是白银四万五千两,在外当官九年,他应该得到的收益该是四十万五千两;再加上和珅推举他为官,是因为他为太后万福楼建造出资八万零四百两;在他为官之初用自己的姐夫,妹夫和侄子在官府干差却没领取的七十二万两工资;上任青浦县长后,用自己家中钱财赈济灾民,开设粥厂花费的三十二万两。因此,从一个商人到一个官员直至作为封疆大吏的江苏巡抚的九年时间里,按照普道昭自己的算盘算出的数目,表明自己一共损失了白银一百五十万五千四百两,而这次准备运回浙江老家的白银只有一百万两,还缺了五十万五千四百两,所以,他感到自己做了一桩赔本的买卖,并且还要为此落下一个贪官的罪名,如此,他深感自己受了天大的冤枉,因而在大庭之上大喊:“大人明鉴,我枉费十年的功夫,做了一桩赔本的买卖,天底下没有比这更大更大的冤情了!”

  乾隆爷一看这个供词,又好气又好笑,说:什么供词,明明是一本帐嘛!对普道昭的处罚,大臣们各抒己见,有的说将他流放边疆,有的说干脆砍了他的狗头算了,等等,而不乏幽默的乾隆皇帝却给了他一个令人叫绝的归属:将普道昭派到户部,去任一个看管银库的帐房先生你不是喜欢银子吗?那就让你成天去跟银子打交道,但让你捞不到一分一厘银子!(当然他在茶壶里偷放碎银子的伎俩,还是被和珅抓住了)。

编者的话: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一个道理:普道昭自认的“天大冤情”路线图,和现在的大小贪官以至于巨贪之历程,何其相似。想当年,这些人走上做官道路之初,哪一个不是好同志!但是,当官是进行投资,却是和普道昭所说的官场就是商场没什么本质上的区别。事实上,这些贪官们当官之初所付出的艰辛也是有目共睹的,你看,普道昭被和珅举荐为官是因为他给太后大寿,送了一份大礼:出资建万福楼;他在默默无闻的青浦县长位置上,还是不停的付出,投资——用了自家人不向官府要工资、用自己的家产32万自办粥厂,赈济灾民……,直到被乾隆发现这一个“清官”,简拔成江苏巡抚,他这才算是完成了投入阶段,直至为了更快“收获”,顺着好大喜功的乾隆爷要建百里防洪大堤而事发。

 

 

 

 

 

             




陈毅说得好:莫伸手,伸手必被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