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胃不好,老中医留下的养胃秘诀

 wzh5050293 2017-04-28

在现实社会中很多人都有胃病,并且大部分人都知道胃病是“三分治七分养”。春季养胃就显得特别的重要,饮食养胃是不错的方法,但养胃有很多禁忌.

喝粥养胃?你还要被骗多久?

粥属于半流质食物,质地软易消化,不用经过大量咀嚼与胃部蠕动,即可快速被人体吸收利用,确实能大大降低肠胃的负担。

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由于胃酸分泌不足,喝粥能促进胃酸分泌,有助于食物消化,从这个角度讲,喝粥确实“养胃”。

但对于胃食管反流病及胃酸分泌过多的患者,一般不建议喝粥类的流质食物,以免刺激胃酸过多,加重病情,因此“喝粥养胃”一说并不适用于所有人。

同时,白粥的营养价值有限,仅喝白米粥不足以支撑人一天活动所需要的营养。还需要增加杂豆类、其他谷类或者薯类,再搭配一定的蔬菜、肉类等食物,营养摄入才能更加充分和全面。

正常情况下,几乎什么食物吃下去,都会被我们强大的胃液给分解消化,喝不喝粥没有任何问题。

但是,胃部出现问题以后,比如胃粘膜损伤、胃溃疡、胃肠手术后、萎缩性胃炎导致胃液分泌不足等情况下,胃的消化功能大打折扣,较难消化大鱼大肉。

因此,在手术后、大病初愈时,喝粥是一个较好的选择。

然而,「喝粥养胃」并不适合所有的人。

尤其对于容易反酸、烧心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来说,喝粥却有些「雪上加霜」的嫌疑。

粥是流质,容易导致反流,加重胃食管反流。对反流的患者,我们是不太建议进食过多流质食物的,而应该进食半流质或固体食物,以免伤及食道。

打响养胃保卫战

1、要正视胃部不适

胃是我们人体储存食物消化食物的器官,也是我们人体很重要的器官之一。中医讲胃主收纳,脾主运化,吃进胃里的食物消化最终变为气血滋养全身的脏腑器官。而现代人因为工作压力大,饮食不规律等原因或多或少都会出现胃部不适的现象。比如会出现疼痛、饭后饱胀、嗳气、返酸,甚至恶心、呕吐等等。千万不要小瞧这些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小毛病,若不及时治疗,就会出现胃炎、胃溃疡、胃结、胃的良恶性肿瘤等大问题。

2、养胃要靠食疗

在古代原始社会,人们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发现了各种食物和药物的性味和功效,认识到许多食物可以药用,许多药物也可以食用。营养学讲五谷杂粮吃出健康,为了避免我们的胃部受到药物的刺激,可以选择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物来保护我们的胃。像山药健脾补肾、板栗强壮筋骨、红豆行血补血、芡实益肾固精、大枣补血养血、小米粳米薏米更有养胃的功效。

3、日常养胃也重要

饮食清淡

除了上述食疗以外,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要避免吃各种刺激性食物。如烈性酒、浓缩咖啡、生蒜芥末等对胃粘膜有损伤的食物,同时避免吃过硬的、过酸的、过辣的、过冷的、过热与过分粗糙的食物。可以选用容易消化食品并注意少用油炸、等烹调方法。食物应该清淡软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