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历史上第一个皇帝:秦始皇嬴政 公元前246年登基。十七年(前230年)内史腾灭韩;十九年(前228年)王翦灭赵;二十二年(前225年)王贲(王翦子)灭魏;二十四年(前223年)王翦、蒙武灭楚;二十五年(前222年)王贲灭燕;二十六年(前221年)王贲灭齐 西汉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前206-195年)
公元前209年,汉高祖刘邦斩白蛇于芒砀,历三年灭秦,被项羽封为汉王,其后楚汉相争五载,在西汉三杰:张良、萧何、韩信等辅佐下,终在汉五年(公元前202年)毕其功于垓下一战,项羽乌江自刎,后刘邦称帝于汜水,后定都长安,从此开创汉王朝。汉六年(公元前201年)刘邦设计擒韩信,罢其楚王称号降为淮阴侯,除去了心中最大的隐患,同年大封功臣,序定十八功臣座次
1酇侯萧何 麒麟阁11功臣 :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汉宣帝因匈奴归降,回忆往昔辅佐有功之臣,乃令人画十一名功臣图像于麒麟阁以示纪念和表扬,后世往往将他们和云台二十八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并提,有“功成画麟阁”“谁家麟阁上”等诗句流传,以为人臣荣耀之最。十一人中霍光为第一,并为了表示尊重,独不写出霍光全名,只尊称为“大司马、大将军、博陆侯,姓霍氏”。其次为张安世、韩增、赵充国、魏相、丙吉、杜延年、刘德、梁丘贺、萧望之、苏武。 东汉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 (公元25-57年)
公元8年,王莽灭汉。海内分崩,天下大乱。 汉光武帝册封邓禹为大司徒;吴汉为大司马;王梁为大司空。先后任命景丹为骠骑大将军、耿弇为建威大将军;盖延为虎牙大将军;朱佑为建义大将军;杜茂为大将军;岑彭为征南大将军;冯异为征西大将军。 第二任皇帝汉明帝刘庄思中兴功臣,于永平三年在南宫云台图开国二十八将。
云台二十八将:太傅高密侯邓禹;
三国归晋,265年,晋武帝司马炎建西晋,追封祖司马懿宣帝,伯父司马师景帝,父司马昭文帝。 八王之乱,317年,晋元帝司马睿建东晋,以王导喂丞相,“王与马共天下”。 五胡乱华,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胡人的游牧部落联盟。百余年间,北方各族及汉人在华北地区建立数十个强弱不等、大小各异的国家,其中存在时间较长和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有五胡十六国。
南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1] 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包含宋(武帝刘裕)、齐(高帝萧道成)、梁(武帝萧衍)、陈(武帝陈霸先)四朝。 北朝(公元386年—公元581年)则先由鲜卑族建立北魏,开国皇帝道武帝拓跋珪(386-408年),后分裂成东魏(权臣高欢)和西魏(权臣宇文泰),以后北齐篡东魏(文宣帝高洋)和北周篡西魏(孝闵帝宇文觉)。
隋朝开国皇帝:公元581年2月,北周静帝禅让帝位于杨坚,杨坚登基即隋文帝(581-604年),北周亡。隋朝是五胡乱华后汉族在北方重新建立的大一统王朝,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长达近300年的分裂局面。杨坚被少数民族尊称为“圣人可汗”。 ![]() 唐朝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618-626年) ![]() 隋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李渊起兵晋阳反隋,十四年称帝于长安,开创李唐王朝,建元武德:册封李建成为太子,李世民为秦王,李元吉为齐王。屈突通为蒋国公、兵部尚书。柴绍为左翊卫大将军;李神通为右翊卫大将军;长孙顺德为薛国公、左骁卫大将军;刘弘基为右骁卫大将军。 秦王世民平定王世充、窦建德割据集团后,册封秦琼为翼国公;程知节为宿国公;罗士信为剡国公;王君廓为彭国公;殷开山为郧国公;柴绍为霍国公。 武德九年(公元626年)“玄武门之变”,李世民继任为唐王朝的第二任皇帝,年号改贞观:册封房玄龄为刑国公、中书令;杜如晦为蔡国公、兵部尚书;长孙无忌为齐国公,左武侯大将军;尉迟敬德为吴国公、右武侯大将军;段志弦为樊国公、左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为右骁卫大将军;秦琼为左武卫大将军;程知节为右武卫大将军;柴绍为右卫大将军;侯君集为潞国公、左卫将军;王君廓为左领军大将军,幽州都督;徐懋功为曹国公、并州都督。 ![]() 唐太宗
唐朝贞观十七年(643年)二月二十八日(3月23日),唐太宗为怀念当初一同打天下的诸多功臣,命阎立本在凌烟阁内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是为《二十四功臣图》
赵国公长孙无忌,赵郡王李孝恭,莱国公杜如晦,郑国公魏征,梁国公房玄龄,申国公高士廉,鄂国公尉迟敬德,卫国公李靖,宋国公萧瑀,褒国公段志玄,夔国公刘弘基,蒋国公屈突通, ![]() 五代:后梁(太祖朱温,907-912)、后唐(庄宗李存勖。923-925)、后晋(高祖石敬瑭,936-942)、后汉(高祖刘知远,947-948)与后周(太祖郭威,951-954)。 ![]() 宋朝开国皇帝:太祖赵匡胤(960-975年) 后周显德七年(公元960年),禁卫军殿前司都点检赵匡胤,在谋士赵普、胞弟赵匡义的谋划下,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为赵宋王朝开国之君,改元建隆元年,对拥戴其登基的文臣武将予以封官奖励: 进慕容延钊为殿前都点检(卒后被追封为河南郡王);进高怀德为殿前副都点检(卒后被追封为渤海郡王);进王审琦为殿前都指挥使(卒后被追封为琅琊郡王);进韩令坤为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卒后被追封为南康郡王),进石守信为侍卫马步军副都指挥使(卒后被追风为威武郡王),进张令铎为侍卫马步军都虞候,进张光翰为侍卫马军都指挥使 ,进赵彦微为侍卫步军都指挥使,进赵普为右谏议大夫(卒后被追封为真定王)。 ![]()
![]() 元朝开国皇帝:元世祖忽必烈(1271-1294) ![]() 元世祖忽必烈
![]() 明朝开国皇帝:太祖朱元璋(1368-1398年) ![]()
明太祖朱元璋自公元1352年参加红巾军,逐渐自成体系,先后消灭了陈有谅和张士诚江南两大割据集团,公元1368年,在南京正式登基,建元洪武,改号大明,又经过两年的征剿,彻底推翻了元王朝,元顺帝在悲愤中卒于洪武三年。同年十一月,朱元璋大封功臣:进中书左丞相、宣国公李善长为南朝鲜公;进中书右丞相、征虏大将军、信国公徐达为魏国公;进征虏副将军、鄂国公常遇春之子常茂为郑国公;进征虏左副将军李文忠为曹国公;进征虏左副副将军邓愈为卫国公;进征虏右副将军冯胜为宋国公;封征虏右副副将军汤和等二十八人为侯爵:朱元璋的第一谋臣刘伯温被封为诚意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