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监时代(小小说)

 风云热点 2017-04-28
太监时代
文/王光旭

这是一个睛朗的夏日,北中国惯有的灿烂的阳光,他夹馅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游览紫禁城。
一双双好奇的眼睛,一张张天真的容颜,一声声惊异的叹息。中外游客争睹琼楼玉宇,雕栏玉砌。呼风唤雨的几条巨龙似乎要从九龙壁上飞下来,现代叶公们也不停地拍着照。
他却一口口地倒吸凉气,他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这么冷---无论在巍峨雄伟的三大殿外,还是在曲径通幽的御花园里,他不停地打着寒战。
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的房间,没有一间亮丽堂皇,光线被冷漠地隔在房间外,只有残余的几束。从小小的雕花的窗眼偷渡进去。在这几束光中,有无数的灰尘在飞舞,如昔日的霓裳舞曲。没有参观者会注意这个小小的,破落的房间。他却注意到了,它位于西华门附近。官方的名字叫“将身房”民间的名字叫“场子”。谁也不知道,几千年皇朝文明的“精髓”就藏在这间房子里。
然而他在众人不注意时,独自闯进了那个房间。
那记忆犹新的天启初期时光很快倒影在了他的面前,借助梃击案,红丸案,东林党声势大张,到了移宫案进,更是锦上添花,天启的养母李选侍想母凭子贵当太后,东林党硬说她想做乱,一群大臣先把天启抢走,然后天天跑到殿门云骂街,最后把这个哭哭啼啼的小寡妇轰出了宫……
皇帝自幼,一切就由宦官照管,宦官照管皇帝的日常起居,熟悉皇帝的性情习惯,是皇帝身边唯一的亲信。当皇帝长大成人,要求拿回本来就属于自己的政治权力的时候,必然地同企图继续专权的外戚集团的斗争中,宦官也就天然地成为皇帝的盟友,于是,在宦官的协助下,皇帝夺回了政权。夺回政权之后,有功的宦官逐享土地之封,超登公卿之位,国家的权力便落到了这些有功的宦官手中,然而,当皇帝死去,新主又继位,一代又一代地这样传承着。
世间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有了路,宦官本不立皇帝,立得多了,也就成了惯例。        
然而他一路从“宫者使守内,以其人道绝也”到天帝星旁一个叫“宦者”的星座给了他们这样一群人一个明确的称号,再到“中人之市舶者”的权力和“南海户净身男九百七十余人复乞收入。”的野心。
这一切的一切让他感知道了权力不仅是杀人的武器,也是通往峥嵘岁月的捷径。他一路走来,并没有悔恨之意,更没有感到这是在自缢辉煌的坟墓,反而觉得他们是一群遗失灵魂的群体。看,看哪,前赴后继的人们削尖脑袋也要挤到他们的群体中,但是这些虚华的锦绣前程却在评论家舌尖的蠕动下是那样的鲜活和血淋淋:宫刑施之,绝人生理,老无所养,死无与殡。无罪之鬼,无人除墓草而奠怀染。故宫者,均于大辟也。且宫刑之后,二气时乖,肢体外痿,性情内琢。故阉瘸之子,豹声阴鸷,安忍无亲。且刑人并齿于天地之间,人道绝而发已凋、音已雌矣,何惧乎其不冒死而求逞于一朝?而又美其名曰,姑且怜其无用,引而置之官府之间,不知埋下祸根深矣。宦寺之恶,甚于士人,只因其无廉隅之借,子孙之虑耳,故悯不怕死,何况乎其以淫而在傍君主之侧耳。
他在这个藏满“精髓”和“梵语”的房间里越来越感到窒息,有种想要快快逃离的感觉。
等刚走出这间“净身房”时,门外吹来了“辛亥革命”的新鲜空气,那阵风不大,但是还是把这间“净身房”吹到了时光的尘埃中。
他离开紫禁城后,脚步虽然轻快,但是内心让他有一种不敢回顾的凄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