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与远方,平台内外

 新用户9366MN2j 2022-11-18 发布于江苏

01

网路上到处流传《别错把平台当成你的本事》之类的文章,深受各路老板们喜爱,这类文章逻辑简单粗暴,结论就是离开平台你将什么都不是。

《乔家大院》里的乔家军师孙茂才,原先穷酸落魄沦落为乞丐,后来投奔乔家,为乔家的生意立下汗马功劳。因而,孙茂才自负地以为乔家的生意蒸蒸日上,他居功至伟。

最终,他因为私欲,被赶出了乔家。 孙茂才想投奔乔家的对手钱家,钱家对孙茂才说了这样一句话:不是你成就了乔家的生意,而是乔家的生意成就了你

这样的个例,并不能得出“离开平台你什么也不是”的结论

孙茂才私心太甚,不懂感恩,即使他善于谋略,结局完全咎由自取。他的下场可以看出“德不配位”的人千金散尽是早晚的事情。

孙茂才缺“德”,这个“德”是指个人修养,是价值观,是行为准则等一系列素养的构成,而不是单单依靠谋略一招鲜就可以打遍天下。


离开平台,做得风生水起的例子多了去了, 比如国内最牛名企华为的创始人任正非原来是在国企工作,后来被逼离开体制创办了华为。

巨人网络的史玉柱也是从安徽省某机关辞职,历经沉浮,取得了骄人成就。


02

在同样一家公司,为什么有的员工收入是另外员工的数十倍,甚至更高?要考量的因素非常复杂,可以从供求关系、市场水平、岗位职责等因素去分析。

我们也可从以下这个角度来分析,横轴代表平台能力,竖轴代表个人能力,黄线代表薪酬水平。一般而言,个人能力越高,越不依赖平台的能力,薪资水平就会越高;而越依赖平台能力,同时个人能力越低,薪资水平就越低。这就是为什么《欢乐颂》里安迪这样资深的投资银行家、咨询顾问可以拿高薪的原因。



安迪在华尔街学到的技能,当她回到中国后还适用吗?一些硬性的技能、知识比如适合美国市场的交易规则不适用了,但她出众的逻辑思维能力、判断能力,结果导向的思维以及她强大的学习能力是可以迁移的,对她而言担当CFO这样的角色也就易如反掌。

也许你会疑问,这个社会能有多少个安迪这样的强人啊?

那么,我就拿更贴近我们生活的《欢乐颂》樊胜美为例,像她这样的段位的职场小白领可不在少数。

她做了多年的人力资源,有不错的人际、交流沟通、解决问题能力,懂得拿捏利益点这些软性能力是很多岗位的共性要求,正因为如此,剧中的财富管理公司会请她做理财顾问。

离开外企的平台,她依然可以做得很好,平台重要吗?

对没才的人很重要,对有才的人其实没有那么重要!孙茂才有才但没德,没人敢用!

可是,你会疑问,为什么财富公司要请她去,直接挖同行不是更好吗,挖过来就可以用?

那是因为财富管理公司作为一个新兴行业,人才供给跟不上,没有什么多的有经验人才可挖,所以从其他行业、岗位找一些靠谱的人培养。对于樊胜美这样的职场白领学习能力还可以,学习下金融产品知识,很快就可以上手了。


03

一个大学毕业生从学校毕业进入一个平台,前面一段时间一般是单位投入大于产出,如果这个员工按正常规律成长,三到五年后单位投入就会有很高的回报了。这也是很多精明的单位最喜欢挖角的对象,因为投入产出比最高。

随着员工工龄的加长及工资的增加,甚至会再次出现投入大于产出的情况,这也是一些单位也知道老员工更需要工作,更需要钱,但裁员依然优先裁老员工。这就是最现实的套路,无奈且残酷。

一些职场老鸟因而建议:要保持随时离开体制的能力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的监狱图书管理员布鲁克斯完全被“体制化”了。他在监狱里呆了长达四五十年,他在监狱混得如鱼得水,可当要面对外面快速变化的世界时,内心充满了恐惧不安。被假释出狱后,他已完全不能全新的生活状态,最终老布只能上吊自杀,留下悲哀的遗言“老布到此一游”。

体制化的表现就像电影里面的瑞德的一番话语:“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的,你习惯了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

而片中的主角安迪用20年的光阴和努力,默默地挖通牢房墙壁,最后成功脱离监狱。

强者自救,圣者渡人。

身在体制,心向大海。


04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一个概念舒适区。是指活动及行为符合人们的常规模式,能最大限度减少压力和风险的行为空间。它会让人处于心理安全的状态,处在舒适区的人会有较强的幸福感,低焦虑,被缓解的压力。

好处显而易见,缺陷也是如此。

时间一久,你就会被体制化了,甚至就像《肖申克的救赎》的老布,一旦走出监狱完全不能适应。在监狱里他的幸福指数是最高的,这就是荒诞而真实的人性。

电影《后会无期》有这样一段对话:

  • “小伙子,你应该多出来走走的。”  

  • “可我的世界观和你的不一样! ”

  • “你连世界都没观过,哪来的世界观。

Anais Nin说过,"沉溺生活的人没有死的恐惧"。

没有经历过死亡,我们就可以假装死亡不曾发生吗?

休斯敦大学的教授布莱尼.布朗说道“人们能做到的最糟糕的事情之一即自以为的恐惧和不确定性并不存在以可控制的方式适度冒点险,挑战自己做通常不做的事情,你能从受控的,易管理的环境中经历某些不确定的东西。选择学习怎样在舒适区之外生活,可以帮助你在被环境所迫时适应生活中的变化

我们常常会低估自己的在舒适区之外的适应能力,也会低估自己在离开平台的生存能力

目前普遍存在的斜杠青年也说明:人的潜能可以远远超越平台可给予的资源,我们可以做得比我们设想可以多得多

胡达·克鲁斯老太太以95 岁高龄登上了日本的富士山,打破了攀登此山的最高年龄纪录,她可是在70岁高龄才开始学习登山

  • 不去尝试,怎么会知道有更适合的职业?可以做更多的事?

  • 不去尝试,怎么会知道一直呆的平台是不是最适合?

  • 没有经历过几家不同平台的淬炼,又怎能看出自己是不是真金白银?

如果我们从来不曾准备,未来的荒谬也就清晰可见;

如果我们时刻准备,不曾松懈,恐惧与不确定性也就会在“千里之外”。

就像马云曾经说过的“最痛苦的是每一次曲线上升,而且看来更往上升的时候,就要开始变了,不能到顶峰的时候才开始改,千万不要等跌到低谷才后悔。要在阳光灿烂的日子修屋顶,不要等到下大雨才去修屋顶。”

END —

简约但不简单,有角度也有底线

一起做积极的改变,死磕到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