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作批改

 脩心 2017-04-28

导师简介

  王茁,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广西书法家协会理事、广西政协书画研究院院士、广西书画院专职书法家、钦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国学修养与书法·第二届全国青年书法创作骨干高研班”成员,现居北京。作品获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作品展优秀奖、全国首届“张芝奖”书法展优秀奖等。被评为广西宣传文化系统首批“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获广西政府文艺最高荣誉“铜鼓奖”。出版有“国学经典系列”——《王茁中山王篆书千字文》《王茁中山王篆书心经》《王茁中山王篆书孝经》等。



导师示范书写《虚怀若竹》

导师评语

  中山王篆书作为战国时期铭刻在青铜器上的古文字,在创作时,对查字取字、部件构形、字间呼应、整体协调要有从微观到宏观的总体把握,做到存匠心、摒匠气。洪美华、王太欣、张恬凌、朱继恩、楼淑巧等学员创作的《虚怀若竹》基本上能够做到字法准确,各具风格特色,存在的问题也各自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简要分析如下:

洪美华书《虚怀若竹》

  洪美华的作品形态优雅、线道遒劲、布局协调。问题一,线条过于纤细而偏于虚弱。在深色纸面上,线条几乎被隐没在背景当中。问题二,款字笔画线条过粗。款字的笔画应当比正文的细,不然就容易喧宾夺主,把观者的视觉焦点吸引到款字上而放弃对正文的观赏。问题三,所用印章偏大,与款字不协调。印章应该不大于款字,这点是很多书法爱好者容易犯的毛病,需要注意。

王太欣书《虚怀若竹》

  王太欣的作品用笔精谨、章法匀停。主要问题是字形的比例过于夸张地拉长。中山王篆书给人视觉美感的最佳宽高比例应该在1∶2至1∶3之间,过长的字形会因不符合人们的欣赏习惯而造成观赏的艰难,并且容易形成刻意为之而失之自然的匠气。

张恬凌书《虚怀若竹》

  张恬凌的作品形式颇有新意,墨色润燥相宜。问题一,“怀”字的取字虽然字法正确,但所取的字形与中山王篆书风格有一定距离,故与其他三个字之间的协调性稍微欠缺。问题二,“怀”“若”“竹”有个别笔画不够肯定果敢,整体乍看潇洒流丽,细品则经不起推敲。

朱继恩书《虚怀若竹》

  朱继恩的作品结体有趣,风格和谐。问题一,“虚”字“虍”部由于观察原帖不到位,将本应形成尖锐夹角相接的两根线条写成了两道近乎平行的上弧线。孙过庭所说的“察之尚精”,在临写时要谨记并落到实处。问题二,个别字的结构处理不妥当。“虚”是横画结束的字,“怀”是纵画结束的字,那么这两个字放置在一起时,应该横画结束的字末笔要高于纵画结束的字,以避免由于视觉原因而造成横画结束的字好像下坠了的错觉。问题三,“竹”字的右下长垂线有补笔,造成瘿节。中山王篆书的线条是其形体美感的血脉来源,纤劲遒雅,不待描画。如果因为对一根线条不满意而再加修饰,则容易形成痂瘤,美感全失。

楼淑巧书《虚怀若竹》

  楼淑巧的作品用笔匀净,结体端庄,风格统一。问题一,下款离正文太近,且印大于款,影响了画面的协调。问题二,由于过分拘谨而使线条显现出板滞,如“虚”字的中部两个下垂线、“竹”字的两个下垂线。


来源:《中国书画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