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炎为一种骨的感染和破坏,由需氧或厌氧菌,分枝杆菌及真菌引起。骨髓炎好发于椎骨,糖尿病患者的足部或由于外伤或手术引起的穿透性骨损伤部位,儿童最常见部位为血供良好的长骨;如胫骨或股骨的干骺端。骨髓炎根据病情发展可为急性和慢性两类。从急性骨髓炎到慢性炎是一个逐渐发展的变化的过程,不能机械地按时间划分。急性炎症消退后,若有死骨、有窦道、有死腔即为慢性骨髓炎。急性骨髓炎包括急性化脓性骨髓炎、亚急性骨髓炎、急性髂骨性骨髓炎和急性脊椎性骨髓炎。慢性骨髓炎包括慢性化脓性骨髓炎、局限性骨髓炎、硬化性骨髓炎和结核性骨髓炎。 1、复骨汤 【来源】胡胜利,《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金银花20克,黄芪30克,野葡萄根30克,鹿角片、川芎、蚤休各10克,当归8克,熟地20克,补骨脂15克,白芷、炙甘草各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疗效】治疗35例,年龄8~54岁,病程1~30年,结果临床治愈25例,好转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4%。 2、骨痨汤 【来源】徐学春,《江苏中医》(9)1990年 【组成】虎杖、瓜子金、锦鸡儿各16克,金银花、紫花地丁各30克,赤芍9克,牛膝、甘草各6克,徐长卿12克,当归18克,皂角刺15克,骨痨片(徐学春方,蜈蚣、地鳌虫、制乳没、参三七、红花、炮山甲。制成片剂)适量。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疗效】章士美报道临床治疗165例,结果痊愈142例(占86%),好转18例(占11%),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7%。 3、壁虎散 【来源】陈学连,《中医杂志》(9)1986年 【组成】壁虎40份,丹参、丹皮、蒲公英、紫花地丁各20份,人工牛黄1份。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装入胶囊。每次服4~6克,日服2~3次。 【疗效】治疗49例,疗程最长233天,最短40天,平均97.5天。结果痊愈41例(占83.7%),显效5例(占10.2%),好转2例(占4.1%),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 4、萍鳅膏 [药物]鲜萍全草30克,活泥鳅2条。 【用法]泥鳅用水养24小时,保留体表粘滑物质,洗净后再用冷开水浸洗1次,将萍、泥鳅一起捣烂敷患处,每天1次,2周为1疗程。 [疗效]此方治疗骨髓炎56例,其中痊愈51例,无效5例。 [来源]林正松,浙江中医杂志1987;(6): 5、复方野菊液 [药物]鲜野菊花(去根茎)全草500克(干品100克),鲜芙蓉叶400克(干品100克),藤黄1克。 [用法]上药加水5000毫升,煎至2000毫升,趁温浸洗患处,每天1~2次,至脓尽为止。有窦道者,用30~50毫升注射器吸取药液套上尼龙输液管插至窦道深部冲洗。 [疗效]此方治疗慢性骨髓炎24例,痊愈23例,中断治疗1例。 [来源]毛世友,湖南中医杂志1990;(5):39 6、骨炎丸 [药物]壁虎50份,穿山甲、浙贝母各20份,全蜈蚣18份,麝香2份。病位在上者加野菊花15份,在下者加牛膝15份。 [用法]上药共研细粉,装入胶囊,每天服6克(儿童酌减),用骨头汤或淡盐水早晚2次送服。同时辨证内服中药。有窦道者用五五丹药捻扩大引流;有死骨者,小者钳出,大者手术摘除;肉芽增生者用白绛丹腐蚀或剪除;无死骨及坏死组织者,外撒生肌散,生肌玉红膏贴盖。 [疗效]此方治疗慢性骨髓炎52例,痊愈43例,显效5例,有效3例,无效1例。 [来源]王保忠,陕西中医1990;(4):175 7、升葛二虫汤 [药物]升麻、葛根、当归、生山楂各30克,僵蚕、蝉蜕各15克,生甘草10克。 [用法]水煎,早晚分服。 [疗效]此方加味治疗骨髓炎,效果良好。 [来源]赵祚忠,四川中医1987;(3):39 9、拔毒膏 [药物]断肠草、田字草各250克,厚朴、蓖麻仁、乳香、没药各150克,水粉700克,香油1500克。 [用法]上药除水粉外,均轧细入香油内,文火煎熬至药渣呈黄色为度,边滤,去渣。将水粉入药油内,熬至滴水成珠,装瓶备用。患处常规消毒后,将药膏涂在纱布敷料上如铜钱厚敷患处,24小时更换1次。一般敷药后即有大量脓液流出。骨质破坏较轻者,一般在脓液减少至干净后,伤口呈凹陷形愈合;有死骨形成者,经过一段时间换药后,死骨自动游离脱出,然后手术清窦。 [疗效]治疗慢性化脓性骨髓炎268例,痊愈242例,好转24例,无效2例。 [来源]印振武,四川中医1988;(3):47注: 10、骨髓炎糊剂 [药物]黄连、细辛、冰片、儿茶、血竭、制乳香、制没药各25克,白及50克,绿豆粉500克。 [用法]先将黄连、细辛、白及分别置铁锅内烘干,各药单研细末,绿豆粉炒至黄褐色,混合掺平,装瓶备用。用时取药粉适量,开水调成糊状,涂敷患处,厚约0.5厘米,面积以超出病变范围5~10厘米为宜。上覆一层薄布或软纸。约12小时后药膏干涸,即可牢固附着在皮肤上,5~7天换药1次。 [疗效]此方治疗慢性骨髓炎32例,具有显著的提毒拔脓、消肿止痛、生肌收口和促进病骨修复作用。 [来源]张绍润,山东中医杂志1993;(2):52 11、黑药膏 12、五枝膏 13、野葡萄根方 [处方组成]新鲜野葡萄根去表皮,洗净、捣烂,每斤加鸡蛋清4个、香油60克、白酒5毫升、苯甲酸钠2.5克(防腐用),搅拌,制成药膏备用,新鲜野葡萄根内皮捣汁,浸泡纱条。高压消毒备用。药膏、纱条不宜用金属器皿装存。使用时,先洗净患处皮肤,红肿疼痛或有脓未溃者外敷药膏0.2厘米厚,固定;若表面坚硬,脓肿难消,可于局部先撒约5分厚藤黄粉再外敷药膏;若患处溃破流脓,形成瘘管,则需先用纱条引流,再外敷药膏。每日换药1次。 14、乌白散 |
|
来自: 昵称11739632 > 《骨髓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