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消疬汤 【主治】男子乳房发育症。
【来源】皮巨川,《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柴胡、白芍、法半夏、茯苓、白芥子、香附、瓜蒌各9克,青皮4.5克,牡蛎30克(先煎)。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疗效】治疗22例,全部治愈,疗程最短11个月,最长4个月,多数为1~2个月,包块全部消失。
2、加味疝气方
【主治】肾绞痛,可用于石淋和寒疝、气疝。 【来源】陈松筠,《江苏中医》(2)1984年
【组成】吴茱萸、苦楝子、青皮、枳壳、荔枝核、橘核、山楂、牛膝、炒栀子、白芍、甘草(剂量可随症酌定)。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橘核、苦楝子、青皮助行气导滞之功;白芍、甘草缓急止痛,其效更显。
【加减】小便频急灼热,或尿检红、白细胞增多,并有脓细胞者,加木通、泽泻、生苡仁;血尿加白茅根、小蓟;腹胀加厚朴、槟榔;呕吐加半夏;疼痛持续,日轻夜重,加元胡、桃仁;石淋加金钱草、飞滑石、鸡内金。
【疗效】夏昌辉等报道,用本方治疗肾绞痛(石淋)40例,结果痊愈37例(占92.5%),好转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5%。
3、性灵胶丸
【功用】温肾壮阳,散结安神。 【来源】王俊侠,《集验百病良方》
【组成】鹿茸、僵蚕、制附子、柏子仁各60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后,装入1号空心胶囊内(原为炼蜜为丸),紫外线常规消毒,备用。每次服5粒,日服3次,用黄酒或温开水送下。
【加减】性冷淡、阳痿、早泄及各种性功能障碍。
【疗效】治疗88例,其中男性66例,女性22例。全部有效,有效率达100%。4、枯矾散
【主治】阴囊湿疹。 【来源】李漠君,《集验百病良方》
【组成】枯矾10~15克,青黛10克,煅石膏10~15克,冰片1~5克,滑石15~30克,生甘草15克,苍术6~10克,雄黄3~5克,黄柏10~12克。
【用法】上药晒干或焙干,研细末备用。凡局部皮肤干裂结痂无渗液者可用菜油调敷患处;凡局部有渗液流黄水者,则可将药粉干擦患处,1日数次。
【主治】阴囊湿疹。
【疗效】治疗120例、治愈75例,显效33例,有效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7.5%。
5、更年汤
【主治】男性更年期综合征。
【来源】曹耀中,《河北中医》(2)1990年
【组成】鹿角胶(烊化),紫河车(冲服)各10克,肉苁蓉15克,巴戟天20克,党参、茯苓、枸杞子、车前子(包煎)、茵陈、桑椹子、炙甘草各15克,清半夏10克,淫羊藿25克,生地黄、熟地各3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3次。
【加减】若幻听幻视、多疑善虑甚者,加生龙骨、生牡蛎各18克,鲜竹沥汁3克(冲服)、龟板胶15克(烊化);若阳痿早泄、滑精、梦交等性功能障碍明显者,则重用鹿角胶、紫河车,并加鱼鳔10克,桑螵蛸15克。
【疗效】治疗36例,治疗3个月,痊愈24例,显效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1.7%。
6、乳疬内消汤
【主治】男性乳房发育异常症 【来源】程爵棠,《陕西中医》(5)1985年
【组成】夏枯草12克,炒橘核、青皮各9克,制香附、蒲公英、生牡蛎(先煎30分钟)各15克,黄药子12克,法半夏、浙贝母各9克,白芥子7.5克,皂角刺、露蜂房各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加减】若乳房肿块坚硬,日久不消、加鹿角粉6克(冲服)。若配用塞鼻方(法半夏9克,白芥子15克,共研细末,备用),用酒精药棉(或用二层消毒纱布)沾本散3克,卷成条状塞入鼻孔内(左乳塞右鼻、右乳塞左鼻、两乳塞两鼻),每日3次、每次塞1~2小时,则奏效尤捷。
【疗效】治疗65例,结果痊愈49例,显效12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5%。用药最少7天、最多65天,平均25天。 |
|
来自: 昵称11739632 > 《男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