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欣赏 | 我们常说的欧洲五大艺术风格是什么?

 JanetJJY 2017-04-28

     罗马式艺术风格


罗马式教堂建筑艺术 ,自公元1096年开始的十字军东侵,使欧洲兴起宗教的热潮,封建主对宗教的狂热达到如醉如痴境地,他们全力为自己领地兴建规模壮观的教堂和修道院,建筑史上称这种新形制为“罗曼内斯克”即罗马式。而这个时期的其他造型艺术如雕塑、绘画等都成为与教堂不可分割的装饰部分,因此在美术史上统称为“罗马式”。

 

 

罗马式建筑外观巨大、繁复,但装饰简单大方。最特别的是建筑的屋顶,罗马式风格建筑的设计都是一拱顶为主,以石头的曲线结构来覆盖空间。看过《达芬奇的密码》吗?里面提到的拱顶石就是建造拱顶最重要也是最后才放入的。说到罗马式建筑不得不提到雕塑。教堂雕塑也是十分典型的,其在教堂建筑中是画龙点睛的一笔。在中世纪的欧洲,人们认为艺术不应该独立存在,每种艺术都得以自身的手段和方式为建筑所创造。在这样的观念下。雕塑、绘画都是臣服建筑这个主体。常常运用杏型结构在罗马式风格影响下,雕塑家把作品创作得紧凑、复杂、色彩丰富。在不同国家有着不同风格.德意志的很具感染力;意大利的神圣;西班牙的很简单。当时的绘画风格多用象征性的手法来表现活动或环境,不是很注重真实的表达。而更多的是表现人物,运用了夸张、变形等构图,强调整体效果,突出细节。

 

 

而现在人们普遍所说的罗马式建筑,罗马式花园,罗马式画风都是指欧洲在11~13世纪的艺术风格,主要泛及整个西欧和大部分中欧地区。在建筑方面,最典型的是教堂。





     哥特式艺术风格


哥特(Goth),原指代哥特人,属西欧日耳曼部族,同时,哥特也是一种艺术风格,主要特征为高耸、阴森、诡异、神秘、恐怖等,被广泛地运用在建筑、雕塑、绘画、文学、音乐、服装、字体等各个艺术领域,哥特式艺术是夸张的、不对称的、奇特的、轻盈的、复杂的和多装饰的,以频繁使用纵向延伸的线条为其一大特征,主要代表元素包括蝙蝠、玫瑰、孤堡、乌鸦、十字架、鲜血、黑猫等等。

 

 

哥特式艺术风格起源和发展于11-12世纪,由于社会的新阶级中产阶级的崛起,他们不再为贵族所用。成为自由贸易者和手工艺制造者。随着王权的限制,商业和城镇开始发展起来。其实在中世纪,宗教统治几乎可以抗衡王权的威力,而那些神职人员可以说对建筑物建造风格影响很大,他们成为了城市里主要角色。而宗教资产也十分雄厚,主教和资产阶级投资,建造更加宏伟的新教堂. 哥特式教堂中每一种构造元素都很高耸,尖细。就象指向天空的利剑,仿佛屋顶直通天堂。尽其所能的接近上帝,这就是哥特式建筑千方百计想要实现的。最著名的就是大名鼎鼎的巴黎圣母院了。哥特式教堂建筑还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没有实体墙壁,而是利用雕塑装饰来追求轻佻飞扬,垂直的的风格。雕塑不再是臣服与建筑,地位与前面提到的罗马式建筑中的雕塑提高了一个很高的档次,而且创作的精细程度也是叹为观止的。

 

 

在哥特式艺术风潮盛行的时代,由于教堂没有可供作画的实体墙壁,所以,教堂壁画在那个时期是几乎看不到的。但是,民间的世俗壁画依然存在,内容多是骑士和宫廷故事。哥特式风格的绘画表现出一派美好和谐,没有痛苦和折磨的世界,显然,这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哥特式绘画又被人评论为脱离现实的绘画风格。


 



      文艺复兴式艺术风格


城市经济的繁荣,使事业成功财富巨大的富商、作坊主和银行家等更相信个人的价值和力量,更加充满创新进取、冒险求胜的精神,多才多艺、高雅博学之士受到人们的普遍尊重。这为文艺复兴的发生提供了深厚的物质基础和适宜的社会环境。14世纪末,由于信仰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帝国的入侵,东罗马的许多学者,带着大批的古希腊和罗马的艺术珍品和文学、历史、哲学等书籍,纷纷逃亡西欧避难。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办了一所叫“希腊学院”的学校,讲授希腊辉煌的历史文明和文化等。这种辉煌的成绩与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后,人们追求的精神境界是一致的。于是,许多西欧的学者要求恢复古希腊和罗马的文化和艺术。文艺复兴运动由此兴起。

 

文艺复兴式艺术风格起源于15世纪初意大利的佛罗伦萨,也是影响近现代艺术风格最明显的一种艺术风格之一。这个时期的建筑虽相对来说没有绘画出彩,但是也可以说得上大有成就,大胆运用“透视法”就是在这个时期兴起的。

 

 

也就是这样,艺术和实际工程融入一起,应该算得上是“设计”了吧。随着这个观念的产生,以前被称为“工匠”的艺术家们变成了知识分子的身份,也许就是“设计师”的鼻祖。列奥纳多·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这三个伟大的人为世界艺术节,科学界,文学界留下了大量宝贵的遗产。

 





     巴洛克式艺术风格


巴洛克(Baroque),是一种代表欧洲文化的典型艺术风格。这个词最早来源于葡萄牙语(BARROCO),意为“不圆的珍珠”,最初特指形状怪异的珍珠。而在意大利语(BAROCCO)中有“奇特,古怪,变形”等解释。在法语中,“Baroque”成为形容词,有“俗丽凌乱”之意。

 

 

巴洛克艺术直接起源于罗马,大概在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期间,后来扩展到整个亚平宁,至18世纪中叶后扩展到整个欧罗巴及其所有海外殖民地。巴洛克艺术是一种复杂、奢侈与浮夸的艺术,它的兴起与罗马天主教反宗教改革运动及西欧国家君权的加强(特别是法国、西班牙和葡萄牙这些拉丁国家)有密切关系,或许是教会与宫廷需要表现动感与力量的艺术去表达对天主(上帝)与君王的尊敬与权威,传达对抗议宗(新教)分裂公教(天主教)的不满及封建割据阻碍国家统一的不满;总之,它是为教权与君权的强化服务的,于是应运而生。

 

巴洛克建筑是17~18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其特点是外形自由,追求动态,喜好富丽的装饰和雕刻、强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它的风格自由奔放,造型繁复,富于变化,只是有的建筑装饰堆砌过分。西班牙圣地亚哥大教堂为这一时期建筑的典型实例。

 

 

巴洛克先生喜好富丽的装饰和雕刻、强烈的色彩。他强调艺术形式的综合表现,在建筑上重视建筑与雕刻、绘画的综合,在陈设品上重视各种工艺和材料的结合运用。


 



     洛可可式艺术风格


洛可可(Rococo)艺术风格产生于法国18世纪。“洛可可”是法文“岩石”的复合词,意思是此风格以岩石和蚌壳装饰为其特色。是巴洛克风格与中国装饰趣味结合起来的、运用多个S线组合的一种华丽雕琢、纤巧繁琐的艺术样式。

 

有别于巴洛克先生对宗教和神话主题的偏爱,洛可可女士崇尚自然,喜欢意趣盎然的曲线,把当时中国式花瓶上的一些花鸟蔓藤元素融合在作品之中,以纤巧、细致、浮夸的曲线和不对称的装饰为特点。而她的流行具有传奇色彩,是因为当时路易十五的情妇蓬巴杜夫人独爱此风格,因此洛可可女士的作品很快在圈内流行开来。

 

 ▲ 蓬巴杜夫人画像

 

18世纪法国艺术是洛可可的天下,而且,已经成为欧洲近代文明中心的法国宫廷,把这种靡丽之风传出国界,甚至传到中国的圆明园。洛可可风格是宫廷艺术,这种风格是由于当时一些不严格遵循法国古典主义法则的因素而产生的,它并不是意大利巴洛克风格的必然后果。它的遵循理论是“师法自然”。人们都在谈论“师法自然”,但是,我们从现代角度去看,他们所谓的对自然的模仿只是让自然服从于社会的心血来潮,而这个社会并未完全做好使人真正感受到生活在自然之中,并且充满着对生活的神秘醉意的准备。这时的艺术家们对贵族俯首帖耳,同时贵族阶级又要求他们唯命是从。



很多人无法分清巴洛克与洛可可的风格区别,可参照下图:

 




来源 | 艺术市场通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