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硬脑膜动静脉瘘可诱发丘脑性痴呆症

 吴海香 2017-04-28


【Ref: Holekamp TF, et al. J Neurosurg. 2016 Jun;124(6):1752-65. doi: 10.3171/2015.5.JNS15473. Epub 2015 Nov 20.】


颅内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是一种较少见的脑血管畸形,其特点为硬脑膜动脉与静脉窦或皮质静脉之间血液直接沟通。该类病变大多数为先天性,部分与颅脑手术、创伤或硬脑膜窦血栓形成有关。临床表现包括,皮质静脉高压所引起的颅内出血(ICH)和非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NHND),静脉窦血流增加所引起的搏动性耳鸣和眼部症状等。dAVF的临床症状与是否存在皮质静脉引流有关。Borden-Shucart分型就是依据引流静脉有无皮质静脉参与分成3型。dAVF 1型为无皮质静脉引流,临床上很少出现ICH和NHND,属轻型。2型和3型存在皮质静脉引流,常发生ICH和NHND,病情严重。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神经外科的Terrence F. Holekamp等在2016年6月的《J Neurosurg》上,报道4例dAVF引流至Galen静脉而引起双侧丘脑水肿和出现进展性丘脑痴呆患者,认为进展性丘脑痴呆常误解为是NHNDs的一种类型,实际上可能是dAVF的深静脉系统引流,导致双侧丘脑静脉高压和丘脑水肿所引发。作者对dAVF进行更准确的危险分层和临床分型,并确定治疗时机(表1)。

 

4例患者均为男性,53岁~71岁;症状为记忆功能紊乱和恶化,或智能转换状态改变,于发病后4天至6个月入院。入院时检查,有短期和长期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能集中、联想面孔失认症、中或重度语言流畅性障碍、理解力降低及情绪不稳。其中1例伴轻微的左侧肢体无力。Kokmen短期简易智能状态量表评分为24/30、30/38不等。MRI影像学检查,T1加权像矢状位增强扫描显示双侧丘脑强化,FLAIR像显示双侧丘脑内侧高信号。DSA示半球深部dAVF,深静脉引流(图1)。1例评定为改良Borden-Shucart分型2S,3例评定为改良Borden-Shucart分型3S。2例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2例血管内介入栓塞结合手术治疗。治疗后患者的影像学异常和临床症状很快缓解。1例术后3月死于心脏病;其余随访3个月至6个月,Kokmen短期简易智能状态量表评分恢复正常、或达30/30、和34/38;1例术前有轻微肢体无力者症状消失。


表1. 颅内dAVF改良分级。




图1. A.颅脑MRI-T1加权矢状位像平扫显示无异常信号;B.颅脑MRI-T1加权矢状位增强像扫描示丘脑强化;C.FLAIR像显示双侧丘脑内侧高信号;D.左侧颈外动脉造影提示颅内深部dAVF,深静脉引流;E.血管内介入栓塞6周后,MRI-FLAIR像显示双侧丘脑高信号消失;F.左颈外动脉造影示dAVF完全栓塞。


作者指出,无明确病因的迅速发展的痴呆,尤其是中老年患者,应进行头颅MRI甚至脑血管造影检查。dAVF的MRI特征为双侧丘脑内侧T2或FLAIR序列高信号,T1加权增强像扫描可有强化或不强化,有点状出血和弥散受限。上述改变往往程度不一,变异较大。在进行穿刺术或药物治疗前必须作脑血管造影检查。一旦发现dAVF是丘脑性痴呆症的病因,即刻作血管内介入或手术治疗,以免神经功能障碍继续恶化。血管内介入栓塞或手术治疗dAVF,成功率高和并发症风险低,大多可获得症状好转和影像学痊愈。


(新乡医学院李信晓编译,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王知秋教授审校,《神外资讯》主编、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陈衔城教授终审)


相关回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