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7中鸿信20周年春拍卖会皇极——重要宫廷艺术(上)

 天宇楼33 2017-04-29

预展信息

时间:2017-04-26 - 2017-04-28

地点: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

拍卖信息

时间: 2017年04月29日-30日

地点: 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三层A厅

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三层B厅


名称:2101 清乾隆 白玉螭龙钮“烟云无尽藏”宝玺

尺寸:3cm×3cm×6cm

年代:清乾隆

估价:RMB  350,000-500,000

说明:此玺以白玉质为材,整体圆雕呈四方形,白玉质地温润,镌朱文篆书“烟云无尽藏”五字,印风整饬,线条优美,构成典雅韵动的奏刀刻法,空间布局疏朗开阔而又不失其形。此玺局部带有金黄色皮,是典型的清宫玉器琥珀粉染色工艺。形制规整,其上圆雕一盘螭龙作钮。螭龙蹲身前望,方嘴短耳,面部雕工精细,表情细腻传神,肌骨饱满有力颇具古代遗风。

据《乾隆宝薮》记录,乾隆皇帝拥有印玺1800余方,其中玉质印玺则超过半数以上,玉材有白玉,青玉、碧玉等等,另还有寿山石、昌化石、青田石各种宝石及木、金、银、铜等20余种材质,且有大、中、小、方、圆之分。乾隆帝经常使用的印章钮式有交龙,盘龙、蹲龙、螭、凤、龟、麒麟、狮等,也有牛、羊、马、象、虎、鹤、鸳鸯、松、竹、梅、菊、桃、荷花、葡萄、石榴等。型制各异。乾隆皇帝是我国清代第六位皇帝,也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执政时间最长、年寿最高的皇帝。在其长达六十三年的执政期间,我国社会经济、文化艺术等达到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高度,其在文治武功方面都有建树,为一代有为之君。此玉质“烟云无尽藏”印,以龙为纽,雕琢镌刻精良,不仅体现了乾隆皇帝九五之尊之威严,从印文也可得知处身高堂的他对大自然的向往,也体现出了其深厚的文化修养。

“烟云无尽藏”出自乾隆十九年乾隆皇帝御制诗文《御制诗五集》之五律《题惠山园八景寻诗径》,颐和园内惠山园是乾隆建造清漪园最喜欢的处景观,为建此园乾隆曾专派画师到无锡惠山寄畅园采风,回来后乾隆“肖其形”而建,于乾隆十九年建成。“寻诗径”是乾隆命名的惠山园八景之一。惠山园刚刚建成之后乾隆就于1754年为“寻诗径”立碑,并题诗一首:

岩壑有奇趣,烟云无尽藏。石栏绕曲径,春水漾方塘。新会忽于此,幽寻每异常。自然成迥句,底用锦为囊。

乾隆皇帝对于自己的这首御制诗文及惠山园景观十分满意,故命内务府造办处以上好和阗白玉琢制蹲卧螭龙钮镌刻诗文于其上,时以用之。

在香港佳士得2007年秋季拍卖会上,成交价为4848万元的董其昌《八还互证》书画小册中钤有“烟云无尽藏”印。另有“乾隆御览之宝”、“石渠宝笈”、“乾隆鉴赏”、“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宝笈重编”、“乾隆宸翰”等近三十方。

来源:法国藏家旧藏

名称:2102 清嘉庆 白玉螭龙钮“水为准平”宝玺

尺寸:H:5cm

年代:清嘉庆

估价:RMB  320,000-450,000

说明:这件清嘉庆“水为准平”白玉龙钮玺系法国藏家旧藏,严格遵循乾隆皇帝嫠定的宫廷玺印制作制式,用上品白玉制成,质地细腻,印钮琢作神龙据地嘶吼状,造型古朴,虽多雕镂,然气势雄浑高古,体现清代最为高超的宫廷水准。印文“水为准平”章法严谨,充满皇家气派。

“水为准平”典出《汉书?李寻传》。李寻字子长,平陵人,治《尚书》,与张孺、郑宽中同师。但生平好钻研《洪范》灾异,又杂学天文月令阴阳之术,后为丞相翟方进门下吏。汉哀帝即位后,因阳侯王根举荐,任命李寻为黄门侍郎,并派遣侍中卫尉傅喜问李寻:“间者水出地动,日月失度,星辰乱行,灾异仍重,极言无有所讳。”李寻于是遍谈星象五行,称“五行以水为本,其星玄武婺女,天地所纪,终始所生。水为准平,王道公正修明,则百川理,落脉通;偏党失纲,则踊溢为败。”认为水是五行之本,天人相感,帝王推行公正清明的王道,自然百川通顺,如果偏颇结党有失纲常,则必有水患,水灾频繁“其咎在于皇甫卿士之属”,希望皇帝留心纳谏,打击外戚权臣。 嘉庆帝,“初逢训政,恭谨无违。迨躬莅万几,锄奸登善。削平逋寇,捕治海盗,力握要枢,崇俭勤事,辟地移民,皆为治之大原也。” 

乾隆晚年退位为太上皇,依旧大权在握,嘉庆帝辅佐父亲处理庶务十分勤谨,壮年登极,一直由其强势的父亲乾隆大帝训政,生活在其巨大光环之下。即位后拔除和珅整顿吏治,治国亦兢兢业业、尽心竭力,虽不及康雍干三帝之盛世气象,仍不失为一位勤勉有抱负的皇帝。“水为准平”虽只寥寥四字,也可窥见这位帝王一切尊崇“敬天法祖”的标准,严格规范自己按照父祖所划定的标准的自我期许与勉励。

来源:法国藏家旧藏

名称:2103 清乾隆 白玉龙钮“秘殿新编”石渠宝笈印章 

尺寸:H:2.8cm

年代:清乾隆

估价:RMB  30,000-50,000

说明:印章整体呈圆柱状,造型圆润厚重,所用白玉,其莹如冰雪,质地缜密细腻,色泽纯正典雅,白脂油润酥光。印面朱文篆书“秘殿新编”四字,圆雕盘龙钮,螭龙正面坐立,昂首仰视,张口吐舌,毛发张扬,分毫毕现,身体肌肉丰满有力,形态威猛,圆浑丰满,既粗犷豪放,又稳稳重重大气,气势逼人。作品线条遒劲,凝神聚瑞,丰神独具,整体工艺精细,刀法圆融,透露着庄重而深沉的气息。给人以目不暇接之感,尺寸虽小,却刀工遒劲有力,雕刻工艺极为高超,为宫廷气象,颇为难得。

来源:法国藏家旧藏

名称:2105 清雍正 松花石“随安室”螭纹印章

尺寸:L:4.8cm

年代:清雍正

估价:RMB  30,000-50,000

说明:「隨安室」為乾隆帝的書室名。最初之隨安室於乾隆為皇子時讀書學習的淑芳齋後室,主要取其隨所遇而安之意。乾隆對此書室名非常偏愛,繼位以後,又將日常處理政務的養心殿東暖閣北室命名為隨安室。更有意思的是,在三山五園及各處行宮如西苑、圓明園、清漪園等都有以隨安室命名的書房。据乾隆青年时诗文可知“随安者,取其随所遇而安之义”,此后“志与青年异,题斯触处观”随安之意转为“今则四海之广,兆民之众,无不欲其随时随地而安”。随安室往往用作书斋贮画之所,故乾隆“随安室”印常见于内府书画,是重要的乾隆鉴藏印,一般作為引首章與「寶親王寶」、「長春居士」相配使用,在乾隆為皇子時期的書畫作品上可以經常看到其印跡。

宝亲王弘历命臣下镌刻私印一枚,红色松花石,螭龙为钮,朱文双龙抱字“随安室”。印顶随形浮雕双螭,印文为阳文篆书“随安室”三字在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乾隆宝薮》(乾隆御玺印谱)中有明确著录。

乾隆皇帝弘历从十三岁起直到二十五岁即位的十几年中共刻制了十七余方印章,其中大部分是名号印,较好的诗文印并不多。止方“随安室”印文辞雅驯,显示出皇子弘历平和的心态。其印材选用上好的松花石,由于材质甚佳,故只在顶部雕双螭衔环,螭身遒健,鬚发飘逸,为典型的早期宫廷雕刻风格。此玺无论是印文内容,还是质地雕工,都可以说是乾隆帝皇子时期诗文印中的代表。用料绝佳,做工娴熟利落,应出自内廷巧匠之手,曾伴帝王展玩翰墨,高雅天成。备?注:附原装匣囊

参阅:《清代帝后玺印谱》乾隆卷,“随安室”

名称:2106 清嘉庆 金发晶螭钮“昭春自华”章

尺寸:3.5cm×3.5cm×3.5cm

年代:清嘉庆

估价:RMB  60,000-95,000

说明:清代皇帝宝玺种类繁多,包罗极广,单就印文所显示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爵位姓名年号玺、宫殿玺、鉴藏玺、嘉言诗词玺等。这些宝玺尽管种类不同,显示出自身不同的特质,但在反映皇帝的思想、意趣方面的价值却有共通之处。其中嘉言诗词玺在清代宝玺中数量颇多,故古人云“夫天子宸章,择言铸玺,以示自警,正也。”

此方水晶玺印亦为此类。其印文“昭春自华”一词源自南朝文学家张融之名篇《海赋》,其文有“岭集雪以怀镜,岩昭春而自华”之句。嘉庆皇帝对张融《海赋》颇为推崇,除昭春自华玺外,另有两方玺印取原于此,为“连瑶光而交彩”“接玉绳以通华”两方。郭福祥先生所著《清代帝后玺印谱 嘉庆卷》中著录有两方“昭春自华”玺印,其中一方之印章大小、篆法及布局与本品极其相似,可为本品之比对。郭福祥先生曾经考证过,宝薮所记载的玺印数目低于实际存在的玺印数目,也就是说有一部分实际存在或者是文献记载的玺印,未经宝薮登录。如保利2011秋拍之道光慎德堂宝交龙钮宝玺即不在宝薮著录之中。此方印章亦属此类。但通过此方印章的材质、工艺、皇帝玺印所特有的三螭钮制式、以及与《嘉庆宝薮》所著录印文之比对,可以断言此方印章为嘉庆宝玺无疑。

来源:台湾藏家旧藏

参阅:《清代帝后玺印谱》嘉庆卷二,“昭春自华”

名称:2107 清道光 “御赐”水晶九螭龙钮印 

尺寸:H:9.4cm

年代:清道光

估价:RMB 80,000-120,000

说明:此拍品由水晶精雕制成,章纽有九条螭龙团团缠绕,身形矫健、姿态不一,奋勇向上之势象征前途顺畅、大业有成,吉祥美好,展现出匠人精湛的雕工手艺。章侧面浅刻“道光十七年仲冬御赐 臣陶澍”之款,可见乃是出自清宫旧藏而赐予臣下之品。印面四方,刻“四方宁静”四字篆文,笔触遒劲硬朗。《文子》曰:“非惔漠无以明德,非宁静无以致远”,宁静即指安宁。“四方宁静”四字曾为雍正印文,内含祈求国泰民安、四海祥和的心愿。道光赐此章与陶澍,既是褒奖他在任中勤政恤民,也有勉励其要再接再厉的意味。

水晶的硬度甚于一般玉石,雕刻做工的难度之大也就可想而知。在如此坚硬的水晶上,匠人以犀利的刀工雕出九龙缠绕,整体显得玲珑剔透、精巧华丽,而印章所刻之字则反映出皇帝对臣下的认可与期待,尽显御赐品之珍贵,无论材质、做工还是内涵上都无可挑剔,确实是一件难能可贵的珍品。

陶澍(1779年—1839年),字子霖,一字子云,号云汀、髯樵。湖南安化人,清代经世派主要代表人物、道光朝重臣。嘉庆七年(1802年)进士,授庶吉士,任翰林编修,后升御史,曾先后调任山西、四川、福建、安徽等省布政使和巡抚。道光十年(1830年),任两江总督,后加太子少保,任内督办海运,剔除盐政积弊,兴修水利,并设义仓以救荒年。在任期间,陶澍恪尽职守,勤政恤民。陶澍任江苏巡抚首倡海运,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是中国近代地主阶级改革派所取得的最重要、最典型的成果。道光十五年(1835年),入觐,赐御书“印心石屋”匾额。道光十九年(1839年)六月,逝于两江节署,时年62岁。晋赠太子太保,依尚书例赐恤,谥号“文毅”。入祀贤良祠。并祝名宦祠,于海州建专祠。

名称:2108 清光绪 田黄御赐李鸿章“均衡笃祜”印 

尺寸:H:4.9cm

年代:清光绪

估价:RMB  80,000-150,000

说明:李鸿章(1823-1901),世人多尊称李中堂,亦称李合肥,谥文忠。作为淮军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晚清重臣,他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身后被慈禧太后称赞为“再造玄黄”之人。清朝追赠其为太傅、晋一等肃毅侯、谥文忠,赐白银五千两治丧,在其原籍和立功省建祠10处,京师祠由地方官员定期祭祀。清代汉族官员京师建祠仅此一人。如此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满清重臣为了显示其伟大功绩借着自己70寿辰之际特意于光绪18年正月初五(1892年2月3日),在天津直隶总督住所庆贺其七十寿诞。这是清皇朝历史上少有的一次祝寿庆典,规模之大,规格之高,都创下了清皇朝之最。这寿诞到底有多隆重,看看来的人和收到的礼物就知道了。 早在光绪17年农历12月26日,离李鸿章寿辰还有一个多月,老佛爷和光绪爷早提前把礼物准备好了!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就分别为李鸿章亲笔题写了匾额对联、福寿题字、御笔蟠桃画等,并恩赐一批御用物品。计有慈禧的礼物:“调鼎凝厘”的匾额一块;“栋梁华夏资良辅,带砺河山锡大年”对联一副;“福”、“寿”字各一方;御笔“益寿”字一幅;另有御笔蟠桃图一轴,上有“锡以大年”横批和“慈禧皇太后之宝”图章;无量寿佛一尊;带膆貂褂一件;嵌玉如意一柄;蟒袍面一件;大卷江绸十二匹。光绪皇帝的“钧衡笃祜”匾额一面;“圭卣恩荣方召望,鼎钟勋贳富文年”对联一副;“福”、“寿”字各一方;无量寿佛一尊;嵌玉如意一柄;蟒袍面一件;小卷江绸十六件。东西虽不敢超过老佛爷,但都是祝他德高望重、后福万年的好话,。仅清廷方面赏赐的东西,就得马拉驴驮,有劳李鸿章侄子、翰林院庶吉士李经畲提前一个礼拜就“斋捧到臣”,大驾几百里地一路送到天津。李鸿章自是感恩不尽,“当即跪迎至署,恭设香案望阙,叩头谢恩”。为此由当时的海军石印书局印制了一套册子。该书共六册。是书为光绪十八年李鸿章七十寿诞时,慈禧太后御赐祝寿之典册。首册收有赐寿图、寿筵图等多幅。后五册均为寿言,从皇太后、皇帝、王爷到各方官员都有贺寿言辞,其中亦不少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贺寿寿言风格各异,或大气磅礴,或客套俗气,或风趣文雅,或直白亲切。有歌功颂德,有直述功劳,有不知所云。寿言就是一次清末文人比笔墨的盛会,从中亦可折射出当时各人心思的微妙。而此印即属光绪皇帝所赐李鸿章众多寿礼中的一件。印章为田黄石重28克,其色泽柔顺自然,质感油润凝结,红筋石纹清晰易辨。印章形制规范呈椭圆状,平台圆雕羊钮,钮饰造型谨严端庄,比例妥帖适宜,神态安详温顺,刻琢手法精妙绝伦,柔美恬静却未失刚强。钮饰选题亦与李鸿章的生肖属羊十分契合实可谓用心良苦。所刻印文“御赐钧衡笃祜”,根据史料记载光绪18年(1892年)李鸿章七十大寿时,光绪皇帝曾御笔所赐“钧衡笃祜”四个字,以褒奖他对大清帝国的功绩。钧衡,比喻国家宰相一类重臣;笃是厚的意思;祜是大福。寓意李鸿章官显福厚。印面上部左右排列御赐两字,下方刻钧衡笃祜四字,佐以螭龙两条,突显其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显赫地位。印文刻制手法具有非常典型的清代宫廷篆刻特征。此印能将皇帝对重臣的宠爱,名贵的石材,精美的雕工以及出色的篆刻聚集于一身,堪称可遇而不可求之神物,珍贵程度不言而喻。

来源:美国藏家1997年得于旧金山李鸿章后人

名称:2109 清嘉庆 御制琥珀“乐天”印 

尺寸:H:3.8cm D:1.7cm

年代:清嘉庆

估价:RMB  100,000-150,000

说明:琥珀是一种古老的宝石饰品材料,产于波斯及其它各国,唐宋时期琥珀作为高级贡品传入中国。因其具有体轻、色泽温暖、久握手中因受热能散发香味等特点,早在罗马时期就被贵族妇女当作握手使用。至乾隆时期,琥珀是作为与金、玉相当的珍罕之物,运用于皇帝和下臣之间的赏赐、入贡时使用。乾隆十六年(1751年)皇太后五十大寿庆典贡进的珍物中,不乏琥珀用品。受原料限制,形制都偏小。

清代琥珀器物的品类、造型、装饰题材和使用方法与同时期的玉器相当接近,所见琥珀制品,几乎都可以从现存玉器中可以找到类似者,然而数量却明显稀少。如雍正五年曾对养心殿陈设文玩调整,共撤换各类文物643件,其中琥珀类仅为16件,较之玉器可谓少矣。宫中琥珀的生产制作主要在养心殿造办处的玉作进行,牙作、珐琅作以及圆明园也有制作。著名广东牙匠黄振效、杨维占曾被乾隆点名承制蜜蜡暖手。同类材质之陈设器并不多见,仅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及英国维多利亚-阿尔伯特博物馆等少数机构有入藏琥珀类陈设器。

此方嘉庆御印体量较小,印面呈圆形,螭龙纹”乐天”六字阳文,刻工精湛,布白严整,形制虽小,大气煌煌,动感十足,雕琢精细,专供皇帝印章上使用,严禁王公贵族以及民间僭越仿制,为清代等级最高的一种帝王印钮形式。保存状况相当完好,选料珍贵,采用上等琥珀,不惜耗材精雕细琢而成,给人以厚重之感,宝蕴光华,充分展现了皇家制器寻常难以企及之恢弘精湛,令人瞠目。

此方“乐天”印,为嘉庆御用。刊印嘉庆御宝的文献《嘉庆宝薮》,即有此方玉玺的记载。嘉庆帝(1760-1820),清仁宗睿皇帝,名颙琰,生于乾隆二十五年,为乾隆皇帝第十五子,嘉庆元年(1796年)正月初一受乾隆禅让,也是清王朝入关后,君临天下的第五代皇帝。在位25年,终年61岁,葬于昌陵(今河北省易县西)。与其他皇帝不同的是,嘉庆继位后一段时间,太上皇乾隆仍掌握着最高决策权,这使得嘉庆一朝更多的承接乾隆朝的各色成制,乾隆时期的一切都以其惯性在嘉庆朝向前滚动,这种惯性在嘉庆一朝的艺术品中有着不折不扣的表现。嘉庆朝上承乾隆,下启道光,有些艺术品若不署款与乾隆朝极难区分,这使得嘉庆一朝的瓷器、玉器、鼻烟壶、金器、珐琅器、织绣等艺术品,均直接继承乾隆,呈现出极为精湛的高水平技艺,在清代宫廷艺术中占据着重要位置。这种继承和延续也体现在玺印的制作及使用上,乾隆喜用各色玺印,种类繁多,制作精研,嘉庆仰承乃父,也是清代皇帝中印章较多的一位,据载有印980余方,仅次于其父乾隆,此印纹同样性质大小,其父乾隆帝也同样有用之。《大清见闻录》“内府玉印”条目载:“嘉庆间宝薮一册,所载小玺,多至九百余方……”。嘉庆帝能书善画,书法多为楷书,善画花卉、梅竹等景。喜鉴赏前人书画,并为明末画家陈洪绶的荷花题诗。他甚喜诗文,作诗仅次于其父乾隆,著有《味余书室全集》、《御制诗全集》等,书画流传下来较少。嘉庆有很好的儒学修养,他的诗歌、书法都有着较高的造诣。嘉庆楷书御笔,深得颜体雄浑、开阔之精髓,写得端庄雄强,古雅纯和,气足神闲。嘉庆御书诗画作品所用玺印,也制作精研,不厌其精,种类繁多。此方“乐天”体量较小,或多钤印于其亲笔题跋的小尺幅绘画及书法作品上。

在历代珍藏并流传有序的书画作品上,多可以觅到如帝王印玺的踪迹。这些帝王印,多带有“私用”的性质,现在仅仅留下钤盖的印记。清代帝王历来汉学造诣极高,善于诗书绘画者众多,因此需要在自己“御笔”的书画作品上钤盖印章,要在每一次鉴赏过的历代名迹上落下印鉴甚至题跋。用于这些用途的玺印文字,大多是“御笔”、“御书”、“精鉴”等,以及自己作为书房的“殿宝”,相当于文人的”斋、堂、轩号”和代表个人雅趣的“闲文印”,此方“乐天”正属此类。

许慎《说文解字》云,“印,执政者所执信也”。朝代更替,斗转星移,帝王印是旧时一统江山的重要象征物,古代帝王印能保存下来的,都是稀世珍宝,少如凤毛麟角,常人难得一见,更遑论得之于手,呈之于堂,昔日常伴帝侧,而今重现世间,实难再得。

来源:法国藏家旧藏

名称:2110 明宣宗朱瞻基 狻猊图 镜芯? 绢本设色 

尺寸:29×35.5cm

年代:明宣宗朱瞻基

估价:RMB  250,000-350,000

说明:明宣宗朱瞻基(1398~1435),虽十年之政,却开仁宣之治,创永宣盛世。武功文治,华表荣彰。

盛世的荣昌,给予他更多的时间倾情于自己的爱好:

宣德青花,六百年西方眼中中国的名片;

宣德铜炉,国人永远无法匹及的铸炼高峰;

宣德羊脑笺,让中国再次回归造纸王国的高度;

宣德画院,让画师第一次在宫中有了供奉的机构(文华殿、武英殿、仁智殿)和地位(奉待诏)。很好的促进了君臣间的书画交流,山水人物、花鸟草虫、诗赋唱和,能和皇帝打成一片。这种机制上的创新,其影响力甚至远及海外。

不过皇帝的最爱还是动物,这种爱好不仅旷古,而且烁今!当然今天我们不谈蟋蟀。

一幅优秀的画作,离不开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人物如此,动物更应如此!没有和动物天天的亲密接触,是绝对不会成为优秀的动物画家的。这点宣宗不仅做到了,而且是中国画史上做得最优秀的那个!直到他身后的500年,岭南派才从他的养份中接过大旗。

宣宗画动物可谓:无一不精,无一不画。历史的必然,使他成为中国画鼠的第一人!宣德二年皇帝为求嗣,画了那张北京故宫中著名的《瓜鼠图》;得嗣后又开怀做巨幅《子母猿图》,存台北故宫;接下去才会有为“废后”做准备一蹴而就的尽兴之作,美国纳尔逊?艾京斯美术馆藏《一笑图》。

从中我们不难发现,这些传世名作和本拍品一样,均创作于明宣德丁未二年(1427)。就像从《瓜鼠图》到《子母猿图》再到《一笑图》的创作过程,其中必有因果的关联。或许皇帝也会遇上不好启齿的话,需要用绘画的语言来传达。

狻猊龙之第五子也!朱瞻基大明第五朝皇帝!“狻猊持球”中国风水学象征:统一寰宇、疆土稳固和无上权力。1427年的皇帝家变刚平,立储之事对于政权的稳固有多重要,这种渴求一定比谁都迫切。所以有了《瓜鼠图》;对于这一帝脉延续的祈盼,直至同年孙氏为其产下长子朱祁镇(正统帝),方完大愿。才会有了《子母猿图》;随即,出生仅四月的朱祁镇,就被立为皇太子,孙氏册皇后。如果这时有了《狻猊图》,就应该是意料之中的;之后,一皇二后终有不妥。废胡皇后是大势所趋。挥洒一张《一笑图》,让品高德贤、独膝下无子的胡皇后独自去品鉴,可图事半功倍;

次年(1428)农历三月初一,胡皇后无过而废。《明史?后妃传》宣宗画动物,其灵猴,笔意高古,直追易元吉、法常。而狻猊、猫狗、鼠羊,则独领风骚五百年,自创没骨。

写意于:留白之中出真神!毫厘之间见威武!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此画用绢,乃是前朝所遗之宋代画院院绢(清代经修补)。绢质细密的程度,让后世之不

及,更让今人之惊叹!

丁念先(1906~1969),浙江上虞人,字守棠,斋号念圣楼。

上世纪20年代入海上题襟馆,后从丁辅之、高野侯另组古欢今雨社。历任中国画会总干事、上海美术馆筹备处主

席、《美术学报》编委、《艺坛》《新艺林》主编。

其『念圣楼』之书画文物与古籍碑帖庋藏,皆源自于“海山仙馆、吴荣光、孔广陶、何荦”的旧藏体系,量丰质精。

1960年「上巳修禛日」,中央图书馆在台北举办「兰亭展览会」,展品就以丁念先念圣楼藏品最多,包括《宋拓

定武兰亭》及沈周《画兰亭图》等珍品。

1961年台湾省立博物馆为丁氏精选百件珍品,举办『念圣楼书画展』,并出版《念圣楼读画小纪》。

1970年台北历史博物馆再办「丁念先(逝世一周年)遗作特展」。同时从先生遗愿,将生前所藏350件珍品,捐

与历博。

著录;《念圣楼读画小纪》二三,荣泰印书馆,中华民国五零年四月 藏家简介:

丁念先(1906-1969),浙江上虞人,字守棠,斋号念圣楼。擅长书画,尤精于隶。二十年代

加入上海题襟馆,后从丁辅之、高野侯等人另组古欢今雨社,历任中国画会总干事等职。其

《念圣楼》之书画文物与古籍碑帖庋藏量丰质精。1961年丁氏曾精选百件,在台湾省立博物

馆举办《念圣楼书画展》,并出版《念圣楼读画小纪》。

念圣楼台湾时期的收藏作品主要源自清“岳书楼孔广陶”,其藏品先由番禺何荦收藏,后逐

渐由念圣楼丁念先所购藏。(参阅《中国近现代人物名号大辞典》续编,第1页。)

展览:1961年台湾省立博物馆《念圣楼书画展》

名称:2111 明宣德 行书《白鹦鹉赋》 镜芯? 纸本水墨

尺寸:39×112cm

年代:明宣宗朱瞻基

估价:RMB  180,000-250,000

说明:《白鹦鹉赋》:若夫名依西域,族本南海。同朱喙之清音,变绿衣于素彩。惟兹鸟之可贵,谅其美之斯在。尔其入玩于人,见珍奇质。狎兰房之妖女,去桂林之云日。易乔枝以罗袖,代危巢以琼室。慕侣方远,依人永毕。托言语而虽通,顾形影而非匹。经过珠网,出入金铺,单鸣无应,只影长孤。偶白鹇于池侧,对皓鹤于庭隅,愁混色而难辨,愿知名而自呼。明心有识,怀思无极。芳树绝想,雕梁抚翼。时衔花而不言,每投人以方息。慧性孤禀,雅容非饰。含火德之明辉,被金方之正色。至如海燕呈瑞,有玉筐之可依;山鸡学舞,向宝镜而知归。皆毛羽之伟丽,奉日月之光辉。岂怜兹鸟,地远形微。色凌纨质,彩夺缯衣。深笼久闭,乔木长违。傥见借其羽翼,与迁莺而共飞。

1.孙璞(1883-1953),字仲瑛,号阿瑛,别号太璞,室名顾斋、兰苕室。广东中山人。曾任孙中山秘书、广东阳春县县长、广东省长秘书、省公安局秘书代理局务、财政部和实业部法规委员会咨议科长等职。为南社社员,富收藏。

2.项元汴(1525-1590),字子京,号墨林,别号墨林山人、墨林居士、香严居士、退密庵主人、退密斋主人、惠泉山樵、墨林嫩叟、鸳鸯湖长、漆园傲吏等,浙江嘉兴人。明国子生,为项忠后裔,为明代著名收藏家、鉴赏家。

3.杨镇(南宋,生卒不详),字子仁,号中斋,浙江严陵人。尚理宗女周国公主。官至左领军卫将军驸马都尉、庆远军节度使。喜观图史,书学张即之。善画,尤工墨竹,凡画皆赋诗其上,卷轴印记,清致异常。精鉴赏,收藏极富,曾收藏神龙本《兰亭序》等名迹为后世所重。

4.华夏,明著名书画收藏家、藏书家。字中甫,一字中父,号补庵,别号东沙子、东沙居士。锡山(今江苏无锡人)。太学生,少年游学于江西等地,拜王守仁为师,中年后结识文徵明、祝允明等书画家,对书画有极浓厚兴趣。

5.夏时正(1412-1499),字季爵,晚号留余道人,慈溪汶溪(今属镇海区)人。少随父居仁和(今杭州)。明正统十年(1445)中进士,授刑部主事,后升刑部郎中。纂有成化《杭州府志》、《太平志》,著有《留余稿》等。

名称:2112 清康熙 行书“开卷有益”横批?纸本水墨

尺寸:63.5×176cm

年代:清康熙

估价:RMB  1,200,000-1,600,000

说明:读经明史开卷有益

大清圣祖仁皇帝,名爱新觉罗·玄烨,清朝第四位皇帝,也是清军入关以来的第二位皇帝,年号“康熙”,通称康熙皇帝,八岁即位,亲政后,智捕鳌拜,永停圈地,出旗为民,发展生产,加强皇权,平定三藩,平噶尔丹,驱逐沙俄,巩固一统。他精于儒学,擅长诗词书法,对算学、水利、测量亦多造诣。曾设馆纂修《明史》、《古今图书集成》、《康熙字典》等,为中国历史上成功的帝王之一。康熙不仅在帝业上励精图治,在对子孙的教育方面,更是不遗余力。他对各皇子自五岁起便亲力施教,及长,便监督他们出阁读书,从择师,教材编选,课程规划,学习反馈等环节都亲身参与,故其子孙后代无论从心智品德与学识能力方面,都有着总体上出类拔萃的水平。

此康熙御笔行楷匾额“开卷有益”,为其庭训之道的重要体现。据记载,康熙平时在宫中经常给皇子皇孙以教诲,雍正即位后,曾对康熙的家训加以追述,并整理汇编成《庭训格言》一书,凡一卷,共246则,其中一则是对此四字的阐述:“训曰:古圣人所道之言即经,所行之事即史。开卷即有益于身。尔等平日诵读及教子弟,惟以经史为要。夫吟诗作赋,虽文人之事,然熟读经史,自然次第能之。幼学断不可令看小说。小说之事,皆

敷演而成,无实在之处,令人观之,或信为真,而不肖之徒,竟有效法行之者。彼焉知作小说者譬喻、指点之本心哉!是皆训子之道,尔等其切记之。”

此处所开之“卷”,特指作为儒家经典的“四书五经”及历代正史。因为儒家经典对封建君主的施政有着普遍的指导意义,有关历代王朝兴废的历史著作,则更为封建君主临政治国所必需。康熙在这篇庭训告诫子孙,经、史是儒家的重要典籍,是历史轨迹和人生法则的记录,是国家制度和社会长治久安的理论凭据,惟有认真读经、读史,吸取先圣先贤的思想品德,知道社会兴亡的原因,才能懂得治国安邦之道。故此匾悬于中庭,定对皇子学业有耳提面命的督促之功。

康熙自幼习书,擅长行、楷,遍临诸贴,奉董其昌书法为圭臬,书风清丽洒脱。此作为斗笔榜书,点划蘸墨饱满,行笔稳健,圆转秀丽,平淡雍容,体现了帝皇庭训课子时正襟危坐,一丝不苟的严谨气度,观之乃有如对尊前,心生敬畏之感;加上用纸为内府洒金腊笺,质地细腻上乘,触手如新,更彰显了皇室的非凡气度。幅之中上钤盖“康熙御笔之宝”,与清代帝皇宝谱用印相合,乃得证是幅为御笔书法之煌煌剧迹。 声明:竟拍此拍品需办理特殊号牌。

名称:2113 清乾隆 行书七言联 立轴 绢本水墨

尺寸:138×28cm

年代:清乾隆

估价:RMB  280,000-350,000

说明:作者简介: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清朝第六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第四位皇帝。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25岁登基,在位六十年,退位后当了三年太上皇,实际掌握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执政时间最长、年寿最高的皇帝。

名称:2114 清乾隆 乾隆狩猎图 镜芯  绢本设色

尺寸:59×33cm

年代:清乾隆

估价:RMB  600,000-800,000

说明:十全武功平天下 白马金辔现英姿

有清一代,崇尚骑射武功。在清王朝开国创业时期,八旗宗室子弟,大多是自幼习骑射,青少年时披甲上阵,横刀跃马,转战四方。入主中原后,满足贵族久享高官厚禄,不耐劳瘁。为了保持满族的骑射传统,康熙皇帝注重行围习武。到了乾隆皇帝,更是“好大喜功”,多次实战用兵,还常常告诫子孙:“弓矢乃八旗之旧俗,而神武实万世之家风”,要后代毋忘“国语骑射”。乾隆即位期间,曾有两次平定准噶尔之役、平定大小和卓之乱、大小金川之役、镇压台湾林爽文起义、缅甸之役、安南之役及两次抗击廓尔喀之役的赫赫战功,以致他晚年自诩为“十全老人”,眉宇间亦不无矜耀之意。而他希望自己的文治武功得以光耀后世的外在诉求,除了借助修史,还通过各门类精致的艺术品加以呈现。关于后者,从热衷制造各种精良武备,到广命画师描绘以自身为主角的戎装及战役的图景,在乾隆一朝,都达到了可谓空前绝后的规模。

在绘画方面,最能展现乾隆皇帝英姿的,莫过于乾隆戎装大阅图及乾隆狩猎图等精细描绘的肖像。乾隆喜好书画,一生留下的肖像画为数不少,但多为深宫禁苑所藏,若非八国联军侵略等外因所致,流传外界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而本次拍卖重点的推出的《乾隆狩猎图》,则是遗失海外多年的内廷秘宝。

此幅设色绢本,佚名,绘少年乾隆皇帝端坐于鞍马之上,锦帽貂裘,金镳玉辔,左手持彩漆长弓,右手正探向右侧腰间箭箙作取箭貌,彼时箭翎微起,平静的画面顿时蕴含着一触即发的动势。天子心无旁骛,勇毅而沉着的眼神直视前方,嘴角微微扬起一丝弧度,那是少年特有的,“鲜衣怒马,一日看尽长安花”般自信的笑容。再看乾隆坐骑御马,鼻似金盏,颈若悬虹,毛近霜纨,眸如明炬,姿身矫健,骨肉停匀,似暗蓄风雷之力,静待化龙之机。面对此佚名的骑射狩猎图,如何判断画中主人公为乾隆皇帝的身份呢?以下,不妨通过人物的外貌、冠冕、服饰、鞍马等方面的特征加以剖析。

首先是人物外貌的对比,翻查清代历代帝皇画像,不难得出画主人的外貌与乾隆皇帝极为接近的事实,因为无论从五官、脸型、以及标志性的髭须,都有着极高的相似度;再对比故宫博物院所藏的郎世宁《乾隆皇帝弋凫图》、《乾隆皇帝殪熊图》等画作中乾隆的形象,更可以确定所绘为乾隆本人无疑了,不同的是本幅的乾隆似乎稍显年轻,故宫藏本似乎较为沉稳老练。

再看其服饰,上身所着黑色大衣实名为“黑狐皮端罩”,为清代皇帝冬季穿在朝袍外面的礼服,系礼服中等级最尊者,端罩的材质还分青狐、貂皮、猞猁狲、红豹皮、黄狐皮等,为诸王公卿大臣所穿,等级依次递降,由此可知着衣者身份之尊贵,非天子不可。如果还担心外貌识别会因人而异,抑或绘于绢素上的端罩材质不够直观,那么下面乾隆御用武备的发现定会使观者的疑惑涣然冰释:图中人物两腰间佩带之袋状物,名为橐鞬,盛装弓箭用之,其橐装箭,鞬盛弓,使用时系挂于腰间,分列左右。图中描绘完整的,乃系于左腰之鞬,纹饰百花缭乱,镂金错彩,可谓极尽华丽之能事。然此物并非?凭空臆造,实物今尤尚存,翻开《故宫武备图典》,此物赫然在列,其名为“清高宗用红皮画珐琅铜钉橐鞬”,其面有描金大叶花纹,又镶嵌画珐琅嵌件、铜环等作装饰,整体制作精良,工艺考究,富丽华美,与图绘者相较并无二致,显然为同一御物,除乾隆以外,他人绝无使用的资格及可能。至此,画幅主人公为乾隆的说法已成不刊之论。

此外,橐鞬实物上附白羊皮条,上有满汉文墨书“高宗纯皇帝御用珐琅镶嵌压花橐鞬一幅乾隆十九年恭贮”。这是一条重要线索,不仅证明了此橐鞬所有者以及画幅主人公为乾隆皇帝的身份,还暗示了作品的绘画年代绝不晚于乾隆十九年。因为白条上“恭贮”一词引出了清宫内务府管理皇家武备的一项重要规定——即把皇帝暂不使用或使用过的盔甲、弓、箭、鞍辔等物严密封存于体仁阁,并附上加封日期的签条,除非皇帝再次调用,否则加封的白条永远不会更换。换句话说,从乾隆十九年起,该橐鞬就一直被安置在体仁阁了,若想细致而写实地描绘其形态,画师则必须在乾隆十九年前亲睹原物不可。据记载,《乾隆皇帝殪熊图》为郎世宁所绘的《乾隆皇帝巡守图册》之一,所绘的是30余岁的乾隆皇帝在田野里与黑熊相遇的场景,对比郎世宁的《乾隆皇帝殪熊图》,本幅《乾隆狩猎图》的人物外貌、衣着打扮,动作姿态都与之极为相似,创作年代应该相距不远,当是乾隆三十岁左右时的英姿,这恰与前面橐鞬“现身”的年代相吻合。再看黑狐皮端罩、皮靴和马毛等部位精细而带有明暗处理的画法,我们可以大胆地推测,此幅或为郎世宁或其传派在乾隆十年前后所作!

最后再看画上钤印:太上皇帝之宝、八徵耄念之宝、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宝,三印俱全,与《清代帝后玺印谱》内收同印相符,这是乾隆八十万寿以后在书画上常钤盖的鉴赏印章,也是他晚年标识心赏宝玩之物的明证。可以想象,已逾古稀之年的乾隆皇帝,展玩着这幅精美的肖像,心中定会追忆起自己意气风发的少年时代和平定天下的赫赫战功,嘴角也会流露出欣慰的笑容。

说明:法国回流。

名称:2115 清乾隆 御笔行书 镜芯 纸本水墨

尺寸:136cm×38cm

年代:清乾隆

估价:RMB  280,000-350,000

说明:在清代帝王中,很多人都对书法创作有着浓厚的兴趣,其中最为突出的便是乾隆,乾隆皇帝自幼就在康熙帝的影响下系统地接受过汉族传统文化教育,其文韬武略、博学多识,能诗词,尤擅书法,曾多次在全国寻求历代大家的名帖,文化修养之高在历代帝王中亦实属罕见,其执政后十分重视文化,他对于书法的推崇,比之祖父康熙帝有过之而无不及,曾历经数年,刻意收集历代书法艺术精品,御览、审定、批注多部传世法。乾隆的书房称为“三希堂”,位于故宫博物院养心殿的西暖阁,乾隆十一年(1746)在此收藏了东晋书家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远帖》,供其临摹赏玩。

乾隆书法五体皆擅,行书是其最为得意的书体,字里行间往往夹杂着草书的韵味,颇为雅致。

此作为乾隆登基的作品从他的书法作品中可以发现,书学起步仍是康熙时流行的宫廷书法,后在承学各家中选定赵孟頫丰圆肥润的书法。行书中夹杂着草书的韵味,点画圆润均匀,结体婉转流畅,继承了传统帖学的风貌;用墨质朴而浑然天成,并无一般意义上馆阁体书法的“墨守一色”,字与字之间没有跌宕的布局和大小错落的视觉感,给人一种横直相安、平中见奇之态。说?明:此幅为乾隆未登基前所作

名称:2116 清乾隆 缂丝乾隆御笔《墨云室记》 手卷 缂丝

尺寸:30.5×244.5cm

年代:清乾隆

估价:RMB  280,000-350,000

说明:释 文:毕沅进古墨一方,长盈尺,博二寸,厚十分寸之二,匣刻晁氏记,以为僧法一所藏南唐李廷圭之物。夫既为物矣,玩物丧志,一言皆

可以概之。而有不然者,盖古之物朴于今,今之物华于古,尚朴屏华,孰谓蹈丧厥德之失。而况文房之器,继往昭来,漱六艺之芳润,视其他

珍玩者为有间矣。墨之形之肤之款之价,晁氏言之详矣,兹弗赘。独其体刻为云,而晁则未言及之。夫云能致雨,墨生笔花,发为文,其与春

膏之泽被万物何以异哉?予构筑养性殿于宁寿宫,以为倦勤后寝兴之所,其义已见向年之什。而其清温室宇,一如养心殿之式。养心殿西暖阁

之温室昔名之曰三希堂,未可移之养性殿而名之也。兹适得此古墨,即可以「墨云」名此室。盖三希为内圣外王之依仁,正符养心;墨云为含

英咀华之游艺,适合养性。爰记其实如右,并为之图,命诸臣各以己意和之,不必拘体赓韵,亦西清一段佳话也。李廷珪墨一笏长盈,尺博二

寸,厚十分,寸之二匣面,正中镌有唐廷珪墨宝宋俗法,一珎藏十二字,下镌浅语云晁具茨眙法,一诗论其形有曰,上人广交得奇物有墨尺度

如圭长论其肤有曰百年相传,文断破仿佛尚见蛟龙背论其款有曰,小书细字识,名姓黄金照耀或图龙论其价有曰,老儒偶得宝天幸千金更买无

由逢诗载晁集八十七字,按宋晁冲之字舛用爱知于后,山吕居人江西诗派图二十五人,冲之与□著有具茨集。其形肤款及其贾次第摛词纪详细

翰林风月箱依稀遍体浓云酿雨意。墨面有金书翰林风月四字,依稀可辨通体碎文漫漶如浓,云酿雨状今春甘泽利农功今春自京畿以及山东山西

陕西河南江南等省具节次奏报雨泽较之往年倍觉优沾回氐有灵佑佳瑞炎刘韦诞徒传名魏丸晋螺谁则识东坡茶墨曾品论德操胥□譬良士叶檀匣锦

重柒藏龙賔那忍淬妃试阮而自惕且自笑旅獒玩物称德累寳贤不用宝何为契矩遏存增慎愧。干隆辛亥季春御笔。 作者简介: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清朝第六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第四位皇帝。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25岁登基,在位六十年,退位

后当了三年太上皇,实际掌握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执政时间最长、年寿最高的皇帝。

名称:2117 佚名(清乾隆) 宫闱秘戏图册 册页 绢本设色

尺寸:26.2×19.5cm×4

年代:佚名(清乾隆)

估价:RMB  120,000-180,000

说明:跋者简介:金禹民(1906~1982),满族,姓马佳氏,原名马金澄,字宇民,後以金姓,改字禹民,号宜齐、西桥,别署自耕老人,斋名谦牧堂、长年馆、等,从师寿石工,广涉古玺汉印,擅书法篆刻,尤精印钮雕刻、旁及汉砖、制砚、刻碑、刻竹及瓷器、铜器鉴定。曾任中国书画研究社顾问、江西大学书法学会名誉顾问、北京东城书法学会副会长。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特邀代表。 此件4开册页作品,人物刻画细腻逼真,彩绘艳丽,并以勾线用色、表情刻画、空间布局、图像叙事而取胜,画册绘有西洋人物,每开册页均盖有两枚印鉴均为宫廷画师冷枚钤印,冷枚(白文),臣同吉(朱文)。冷枚(1969-1742),字吉臣,号金门画史,山东胶州人(满族),为清代宫廷画师。曾绘《避暑山庄图》,有关专家分析,欧洲传教士画家带来的西方绘画技法,中西合璧的画风,在传统画风之外,虽然别具风格,但也是冷枚被逐出画院的真正原因。雍正不喜欢华人作画掺以西洋画法,而冷枚与其师焦秉贞等人正是吸收了西方绘画技法的代表人物。

乾隆是一位慧眼识才的帝王。在他登上宝座之前,已经注意到冷枚的作品了。所以在他当权后,清宫造办处活计档中又突然出现了冷枚的名字,而且屡见不鲜,多达数十条。最早的一条是:“乾隆元年(1736)正月初九日,内大臣海望奉上谕将画画人冷枚传来,照慈宁宫画画人赏给钱粮。”所食钱粮每月银11两。这在当时画画人中是最高的(乾隆朝画院画家待遇:一等11两,二等9两,三等7两,不入等画画人6两以下。乾隆初期1两银可买一石米)。可见此册不是市井平民把玩之物,应为内宫皇子大臣秘传之物。

名称:2118 清道光 菊戺延龄 立轴 纸本设色

年代:清道光

估价:RMB  100,000-160,000

说明:作者简介:清宣宗道光(成)皇帝,名爱新觉罗·绵宁后改为爱新觉罗·旻宁,满族。嘉庆病死后继位,是清入关后的第六个皇帝。

名称:2119 清雍正 青花釉里红松竹梅纹鹤鹿同春玉壶春瓶

尺寸:H:28.5cm

年代:清雍正

估价:RMB  450,000-600,000

说明:清代官窑慕古之风,始于康熙,盛于雍正。雍正时期,景德镇御窑厂承袭历代经典器形,施以本朝工艺,创作了一大批精美异常的皇家御瓷。本品为雍正时期传承历代玉壶春瓶之样式而造作的青花釉里红玉壶春瓶,玉壶春瓶原以诗句“玉壶先春”而得名,源自宋代酒器,是中国瓷器最传统的经典造型之一,自隋代便出现其形制,唐宋以来次第发展,以变化的弧线构成柔和匀称的瓶体,深为世人所喜爱,明清两代为宫廷装饰之名品,历朝皆有烧造,成为传统官窑器形。

此瓶撇口,束颈,下腹略垂鼓,下承圈足,造型周正俊秀,外形线条流畅优美。整器胎质细腻,釉面细腻,通体白瓷地上绘青花釉里红松竹梅纹。玉壶春瓶身通体白地绘青花釉里红松竹梅纹饰,全部纹饰集于一隅。所绘松枝遒劲苍翠,寒梅悄然开放,梅花釉里红描绘,背後三两枝松竹掩映,雅意超群,山石之间可见一小鹿口弦灵芝回首展望天空,见空中仙鹤从中飞舞,可辨亦有祝寿之意。本品整体画面设色淡雅,描绘精细,为雍正时期之佳器。

名称:2120 清乾隆 青花莲托八宝如意耳抱月瓶 

尺寸:H:48.5cm

年代:清乾隆

估价:RMB  1,500,000-1,800,000

说明:在清代宫廷档案中,此种器形被称为“宝月瓶”或“马卦瓶”,为乾隆皇帝所青睐。据《清宫造办处活计清档》载,乾隆三年(1738)六月二十五日,“七品首领萨木哈、催总白世秀来说太监高玉交……宣窑青花放大马卦瓶一件”,应即指此一品种。

本品直口,粗颈,扁圆腹,下置椭圆形圈足。颈肩饰双称云耳,腹部两面中心有圆状凸起。通体青花装饰,口沿处为回纹,颈部为缠枝花,腹部两面绘回纹一周,中心为朵花纹,外环以莲瓣纹内绘轮、螺、伞、盖、花、罐、鱼、肠八吉祥纹,腹侧绘缠枝莲纹,外底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器因腹部有圆月形凸起,又称为“宝月瓶”,始烧于清代雍正朝,乾隆时期较为流行,除青花外,尚有黄地青花、颜色釉等品种。器形体高大,庄重典雅,青花发色青翠艳丽,构图疏密有致,纹饰清晰。庄重典雅的造型,色泽雅丽的青花,工整清新的图案结合在一起,达到了艺术上的完美与和谐。

乾隆时期瓷器,瓶尊等琢器颈肩部,常附加装饰性双耳,其实用之外,更重要的是使器物获得视觉平衡与完美的装饰。所见有鸠耳、螭耳,戟耳、象耳、如意耳、夔龙耳、铺方耳、牺耳、贯耳、蝙蝠耳等。

八宝是藏传佛教中象征吉祥的器物,又称为“八吉祥”。为佛教常用象征吉祥的八件宝物。有法轮、法螺、宝伞、白盖、莲花、宝瓶、金鱼、盘长。法轮表示佛法圆转万劫不息之意,法螺表示菩萨果妙音吉祥之意,宝伞表示张驰自如曲覆众生之意,白盖表示偏覆三千净一切药之意,莲花表示出五浊世无所染着之意,宝瓶表示福智圆满具完无漏之意,金鱼表示坚固活泼解脱坏劫之意,盘肠表示回环贯彻一切通明之意。八吉祥纹装饰瓷器始见于元代,流行于明清两代,并多与佛门圣花—莲花组成图案,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元代景德镇青白瓷和龙泉窑青瓷模印有八吉祥纹样。明清时期景德镇官窑多以青花、五彩、斗彩、粉彩描绘。

乾隆一朝六十年,是清代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瓷器生产空前的繁荣。《古铜器考》称赞乾隆制瓷业是“有陶以来,未有今日之美备”。蓝浦所著《景德镇陶录》记载:“陶至今日器则美备,工则良巧,色则精全;仿古法先,花样品式、咸月异岁不同矣。而御窑监造,尤为超越前古。”邵蛰民撰《增补古今瓷器源流考》评价乾隆制瓷业有“其制作之巧妙,彩色之艳丽,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许之衡《饮流斋说瓷》赞叹有“至乾隆则华缛极矣,精巧之至,几于鬼斧神工”。 

此瓶庄重典雅,青花色泽纯正清丽,画工笔触严整而不失流畅之致。清新的画意与秀美的造型,和谐地典为有清一代青花御制瓷器的神逸。这一形制的“宝月瓶”,多见大器,国家博物馆、首都博物馆藏有清乾隆青花八吉祥纹双耳瓶,尺寸为五十厘米的大器。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藏一件无论纹饰、尺寸均相仿并带乾隆款的青花八吉祥抱月瓶,见国立故宫博物院1995年出版《福寿康宁吉祥图案瓷器特展图录》图版11。此瓶尺寸大器,应为皇帝书斋内堂的清供,民间藏存甚罕见,属具有独一价值的珍稀之品。

参阅:1.耿东升主编《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文物研究丛书·清代瓷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图版83。

2.香港佳士得2010秋季拍卖会,晔兮如华-葛沃得珍藏御製瓷器,编号:2826清乾隆青花八吉祥纹双螭耳抱月瓶,成交价:18,580,000港币。

3.北京翰海2011秋季拍卖会,翰海重要古董珍玩夜场,编号:2322清乾隆青花八吉祥纹抱月瓶,成交价:17,250,000人民币。

4.北京翰海2011秋季拍卖会,古董珍玩,编号:4076清乾隆青花缠枝花卉八吉祥纹抱月瓶

成交价:

11,500,000人民币。

5.中国嘉德2015秋季拍卖会,御赏——宫廷艺术精品,2517清乾隆青花八吉祥纹双螭耳抱月瓶,

成交价:11,040,000人民币。

6.北京保利2016春季拍卖会,宫廷艺术与重要瓷器、玉器、工艺品,编号:7446清乾隆青花八吉祥抱月瓶,,成交价:10,350,000人民币。

7.北京翰海2010秋季拍卖会,北京市文物公司五十周年庆典夜场,编号:2324清乾隆青花八吉祥纹抱月瓶


名称:2121 清乾隆 青花釉里红加胭脂彩凤穿牡丹纹梅瓶

尺寸:H:33.5cm

年代:清乾隆

估价:RMB  1,200,000-1,800,000

说明:梅瓶是汉族传统名瓷,是一种小口、短颈、丰肩 、瘦底、圈足的瓶式,以口小只能插梅枝而得名。因瓶体修长,宋时称为“经瓶”,作盛酒用器,造型挺秀、俏丽,明朝以后被称为梅瓶。

梅瓶也称“经瓶”,最早出现于唐代,宋辽时期较为流行,并且出现了许多新品种。近代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一书中详细地描述了梅瓶的形制、特征及名称由来:“梅瓶口细而颈短,肩极宽博,至胫稍狭,抵于足微丰,口径之小仅与梅之瘦骨相称,故名梅瓶。”关于梅瓶的用途,磁州窑白地黑花梅瓶器腹有“清沽美酒”与“醉乡酒海”的诗句。梅瓶原是用于盛酒的容器,考古学中梅瓶与锡制酒壶、酒杯等一同出现,明代中期后,用途有所改变,成为文人墨客几案上插花的花瓶,《陶雅》中就有“古以瓶贮就,今以瓶插花”一说。故清时梅瓶大多无盖。梅瓶既是酒器,又是一件令人爱不释手的观赏品。因此,这类器多制作精美,不但考虑到贮酒容量,还要注意造型优美。

在历史上,梅瓶各大窑系都有,其造型的优美程度可以说天下第一,所以梅瓶的造型可以算是中国瓷器的第一造型。“梅瓶”这种器形得名比较晚,它在历史上还有一个名字,叫“经瓶”。这跟宋代皇家的讲筵制度有关。当时“讲经”也叫“讲筵”。讲完之后,皇帝要招待大家吃喝,当时的酒,就是装在这样的瓶子里,所以它又叫“经瓶” ——马未都《醉文明》。

本品端庄典雅,挺拔饱满,撇口圆唇,束颈丰肩,腹上圆鼓饱满,下向内渐收,近足处稍外侈,内圈足,整个造型线条优美,比例协调,恰如其分。器身通体以青花胭脂红装饰凤穿牡丹纹样,以撷其苍妍璀璨之华贵。主题纹饰为凤穿牡丹纹,辅以蕉叶等。其上下以变形莲瓣纹及蕉叶纹、如意纹相互呼应点缀,胭脂双凤侧身而立,展翅回首,四周青花牡丹环绕,枝叶疏朗,胭脂花头饱满。整器制作精良,器形体高大,庄重典雅,青花发色青翠艳丽,胭脂红色泽沉稳,绘制精细,构图疏密有致,纹饰清晰,尤其肩部和足墙以如意云头组成的莲瓣、蕉叶纹,设色鲜艳,线条灵动,寓意祥瑞,不可多得。此梅瓶纹饰特殊,其寓含的图像学含义值得进一步探究。瓶身所绘胭脂红凤纹及牡丹花头、蕉叶纹,其实当时烧造时绘的是釉里红,细看隐约还能看的出来,可能由于当时烧造温度的问题,釉里红颜色没有完全呈现出来,又补绘胭脂红的纹饰,工艺考究,十分少见。

纵观整器造型、纹饰最为别致,运笔苍健,点染深沉,肩部和颈部绘就细密的莲瓣蕉叶辅助纹饰铺陈出青料苍雅浑厚的观感,又与主题纹饰疏朗清雅的布局形成鲜明对比。其青花发色苍妍夺目,犹若水墨般淋漓尽致。底部圈足修整细腻,如玉之莹润,抚之极其温润,彰显出非凡之丽质,诚为佳瓷名器。梅瓶为历代瓷器造型中格调最为高雅的重要器型之一,自宋元以来,价值品质都高于同侪。观之此器,令人赏心悦目,极具欣赏和收藏价值,当为乾隆青花胭脂红瓷的代表作。

据文献记载,胭脂彩由荷兰人卡西亚所发明,约于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从西洋传入景德镇,后被称为“洋红”。此前较长一段时期内我国的釉上红彩只有一种称为矾红(铁红)的彩料,因此胭脂红的引进对釉上红彩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胭脂彩作为最早的珐琅彩颜色之一,到雍正、乾隆时期方才得以国产。根据清宫档案记载,雍正十三年(1735年),景德镇御窑厂烧制成功胭脂彩,唐英与陶成记事碑中将其命名为“新制西洋紫色”。它是一种低温色釉,以釉料中含金量的多寡可以控制呈色的浓淡,含金量越高,胭脂色越浓。故有胭脂水、胭脂红、胭脂紫之分。由于此釉料须掺黄金才能发色鲜艳,因而成本十分昂贵,如此本品大件器物只有皇家才有实力制作,为乾隆时期宫廷陈设佳品。

凤穿牡丹为典型传统吉祥图案。在古代传说中,凤为鸟中之王,牡丹为花中之王,寓意富贵。丹、凤结合,象征着美好、光明和幸福。凤凰穿腾于花丛之中,气夺千里,神姿各异却又相互呼应,予人鉴阅之际顿生敬畏之心。牡丹花有“花中之王”、“富贵花”的美称。人们将牡丹花视为“富贵荣华”的象征,并成为传统文化艺术中永恒的创作题材之一。瓷器装饰有折枝、缠枝、串枝等形式。缠枝牡丹纹,因其结构连绵不断,常与鸟兽、花卉、人物组合成装饰纹样,寓意吉祥。牡丹花头丰满,枝叶疏朗,线条流畅,画工精细。此器以釉里红彩绘,强烈地表现出牡丹雍容华贵的特性。凤穿牡丹纹寓意吉祥纳福,为瓷器传统装饰图案。

雍乾二帝父子情深,弘历自幼景仰胤禛,视之为明君之典范,特别乾隆登基之初,处处遵循前朝诸项规制,力求全面继承雍正皇帝的艺术品味与审美情趣,此番特殊的缅怀之情于御瓷烧造之中流露尤甚,许多雍正时期首创的重要品类,在乾隆早期继续烧造,其品格与前朝无异。

乾隆时期青花瓷器以纹饰构图满密、层次丰富、绘画工整为特点。瓶、罐的纹样多由三至八层图案纹饰组成,纹样有主次分明、繁而不乱的特点,给人以华丽、浑厚的感觉。主题纹饰多绘于器物的主体部位,来表现场面宏阔的题体。视觉突出,给人以强烈的冲击力。本品正是这一段独特历史感情的见证。

参阅:1.北京翰海2013秋季拍卖会,古董珍玩,编号:4052?清乾隆?青花胭脂红云龙梅瓶,成交价:3,427,000人民币。

2.北京翰海2006秋季拍卖会,古董珍玩,编号:2229?清乾隆?釉里红双凤牡丹纹梅瓶。

3.《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青花釉里红(下)》,图版230。

4.中国嘉德2016四季拍卖会3月26日,编号:4417清雍正 青花釉里红加矾红穿花龙纹玉壶春瓶,成交价:5,405,000人民币。

名称:2122 清雍正 鱼子绿釉菊瓣玉壶春瓶 

尺寸:H:25.5cm

年代:清雍正

估价:RMB  1,800,000-2,200,000

说明:清雍正-鱼籽绿菊瓣玉壶春士人爱菊,由来自古,晋陶渊明,采菊于悠然南山之下,为千古风流之先率。菊花以其临秋傲枝,千色百灿,成为诸多文人墨客自喻自勉之象征。自唐宋始,以菊为型之器物即已蔚然。若定窑有菊瓣式盘,若南宋之官窑有菊花式盏,更谓若钧窑、耀州、龙泉,凡古窑者,几少例外。至清后,景德镇御窑重创,亦少不得菊之形影。康熙中,尤以豇豆红菊瓣瓶,为御窑红釉器中,上等珠冠者之一。

清世宗宪皇帝胤禛,汉式文心,慕古风流,菊花之爱,更胜从前,若雍正御制诗有云:“数片晚霞三径菊,一潭秋水半床云。”正表其仿效陶公赏菊心意。今凡见御窑新制诸等,各色菊花式器,天下大名。例若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填白瓷粉彩没骨菊花盘、十二色菊瓣盘,法国吉美博物馆所藏娇黄釉菊花式盏托等,缤纷琳琅 。本例鱼籽绿釉菊瓣玉壶春,亦是雍朝新创,内廷御制,苦心恭造。其器撇口,细收颈,下斜肩一溜至腹,腹部圆浑饱满,内收胫,圈足,外底内心暗刻“雍正年制”四字篆书款。器身浑施鱼籽绿釉,釉色鲜嫩夺目,万丝浮翠,简素间不失庄静雅蓄之气。瓶自肩接处为界,凸起弦纹一环,下浮雕覆菊纹一周,胫部则浮雕仰菊纹,以承上饰,起落收势,前后呼应,首尾完整,颇具张力。

玉壶春,其器形隋时已见,但最终定型并发扬光大的,则是在中国的两宋金元时期。入明后,为景德镇御窑之经典样式,传烧不衰。清承明制,玉壶春瓶依然奉为御瓷典范之式,若本品,应属雍正时期在玉壶春瓶的基础上,加以设计而新创出的作品,以悦君心,属清代宫廷之花器。今藏台北故宫之清人《院本汉宫春晓图》卷中,桥上仕女所抱承花之瓶,正是玉壶春。彼时雍正皇帝虽皇位在统,而性好山水,喜自然,尤爱鲜花珍木,心思肖形,便有器物传世。菊花者倍受喜爱,本即为宫廷清赏佳置,如见《养心殿造办处活计档》,雍正十一年四月十七日记载:“内务府总管年希尧家人郑天赐...送来各式菊花式盘十二色,内没色一件。奉旨:交与烧瓷器处,照此样式,每色烧造四十件,钦此。”清宫对菊瓣式器物之重视,可见如此。菊瓣式玉壶春,更是各中佼佼之品。今见世藏相类者极罕,台北市国立故宫博物院藏有三例,但俱为仿汝仿龙泉之摹古釉色。或另见一式冬青釉菊瓣瓶,器似观音尊而底部饰刻仰菊纹一周,两相比对,可兹参照,见《瓶盆风华-明清花器特展》,P186,图II-27,台北市国立故宫博物院。而与本品相类的,则可见于中国瀚海2012年秋季拍卖会“古董珍玩”中所释出一例“清雍正松石绿釉菊瓣纹玉壶春”,其器形纹饰,款识描写,俱与本品如出一辙,可谓御器恭造之典范。

又若本器之鱼籽绿釉,多见于十九世纪,早期鱼籽绿釉,釉厚色鲜,雅致殊常,生机饱满,则尤为罕见。今检公开之公私典藏,有见中国国家博物馆藏鱼籽绿釉菊瓣壶,下书“大清雍正年制”款,为早期御窑鱼籽绿釉之标准器,见《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研究丛书 瓷器卷(清代)》,P110,图72。本例所施鱼籽绿,为目前雍正菊瓣式器中仅见,或与前述国家博物馆藏壶为同一设计思想之产物。其釉色嫩艳典方,细丝纹片,层层开叠,又有底刻雍正款识,学术意义,艺术价值,不言自明,为黎明之晨星稀寥,璀璨珍稀。

来源:比利时藏家1900年得自中国,并由家族传承下去。

参 阅:1.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清雍正 仿官釉菊瓣玉壶春”

2.国家博物馆藏:“清雍正 鱼子绿釉菊瓣壶”

名称:2123 清道光 粉彩花卉翠竹兽耳瓶  

尺寸:H:29.4cm

年代:清道光

估价:RMB  800,000-1,200,000

说明:此瓶盘口,长颈,双寿耳,圆腹,圈足,造型隽秀,幽雅清新,胎釉细薄莹润,白地彩绘洞石花卉图:波澜滔滔的福海之中,玲珑洞石屹立而起,旁边依石丛生翠竹、水仙、牡丹、灵芝等花卉,婀娜多姿,错落有致,质感逼真,细腻粉嫩。两只蜜蜂飘至,闻香而来。构图颇具巧思,寓意吉庆如意。布局疏朗,彩绘精细,风格清丽,气韵隽逸,彰显出一份道光御瓷之精巧秀雅,气质之俊逸可与雍乾相媲美。

品署款为矾红彩“慎德堂制”四字二行楷书款,书法水平甚高,以侧锋书写,笔道稳健而锋芒凌厉,款字结构跌宕多姿,富有变化,可见运笔之人熟知用笔之妙,符合古人所言“正以取劲,侧以取妍”之道,为有清一代堂名款瓷器之少见者。

据清档记载,慎德堂为圆明园九州岛岛清晏内的一组建筑。道光十年,道光皇帝择九洲清晏西部之清晖阁旁边原鱼池之地添建了五间三卷大寝宫,曰:慎德堂,次年落成之后,道光皇帝常年在此园居。清宫旧藏《喜溢秋庭》画轴上,曾详细描绘过道光皇帝在慎德堂内的生活场景,画卷左上角钤“慎德堂宝”印一枚。曾专门写一篇《御制慎德堂记》文(收录在道光《御制文余集》),反复强调了自己修建慎德堂的目地,是为“崇俭去奢,慎修思永。” 

道光十二年始,道光皇帝对慎德堂营建不遗余力,每年三度御贡瓷器当中就有两批被送往慎德堂安放使用,可见道光皇帝对此之重视。慎德堂款瓷器的出现肯定是在慎德堂落成之后。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一件「慎德堂制」粉彩洞石花卉双耳瓶,见1999年香港出版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珐琅彩.粉彩》,图版190 号。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例白釉暗刻牡丹纹红彩凤耳撇口瓶,器形与本品相同。故宫另藏一对粉彩婴戏图尊,其一面所绘梅树和燕子的画法与本品如出一辙。

本品保存完美,彩料精妍,为道光的御贡瓷器,也是属于早期的慎德堂款器皿,品格甚高,由此可彰显出道光皇帝追求清雅之审美性格,可窥见道光皇帝对雍正官窑文雅简约气质之推崇和钦慕。

参阅:1.《明清瓷器鉴定》紫禁城出版社 两木出版社 1993年 P310 图508-2

2.《机暇清赏-清代御窑瓷器》香港中文大学 2007年 P390-393

3.《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珐琅彩 粉彩》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年4月?P230

4.《故宫博物院藏慎德堂款瓷器》页238-239,图59;页252-255,图63。

5.北京东正2013春季艺术品拍卖会,皇家长物——宫廷艺术专场,编号:0169?清道光?官窑粉彩梅花纹寿字耳瓶,成交价:2,185,000

人民币。

6.中国嘉德2011年春季拍卖会,慎德明道—五台山人藏清道光御瓷(一),编号:3440?清道光?粉彩寿山福海瓶,成交价:4,600,000

人民币。

名称:2124 清乾隆 碧玉描金云龙纹编磬   

尺寸:W:38.3cm

年代:清乾隆

估价:RMB  450,000-600,000

说明:编磬为古代乐器,十六面一组,除十二正律外,又加四个半音。清宫旧藏有一组青玉编磬,署乾隆二十九年年款(1764年),玉面饰描金云龙纹,悬于木架上,现宝蓄北台故宫博物院,录于《盛世华章》展览,皇家艺术学院,伦敦,2005年,编号32。书中页396指出清朝玉磬音质响亮清脆,留在重要祭祀时于天坛及社稷坛韶乐之用,而其余的国家级典礼则采用石磬。

本拍品取碧玉为材,质地细腻如墨绿色凝脂,呈油脂光泽,产自新疆北疆玛纳斯县的天山深处,也被称为“天山碧玉”。拍品为成组编磬之一,形扁平,呈钝角矩形,长边称鼓,短边称股。其一侧面书 “乾隆二十九年制”(1764年)。正反两面以描金绘云龙纹,神态威猛矫健,伴以祥云萦绕,表现出叱咤风云之势,更衬托出游龙凶猛强悍。

清乾隆中期以后,碧玉才成为宫中普遍使用的玉种,从乾隆二十五年至嘉庆十七年共五十二年,分春、秋季贡入。清代宫廷所制玉磬,往往精选玉料,严格把控,不惜耗费重多人力物力,只为尽善尽美。其玉料不仅尺寸盈大,如黄钟一面“股修一尺四寸五分八厘,股博一尺九分三厘,鼓修二尺一寸八分七厘,鼓博七寸二分九厘,厚七分二厘九毫”,而且不能有柳裂,否则会影响磬的音色。宫廷需用玉磬多,地方贡入之玉不能满足需要,清廷便派专员赴新疆采办。乾隆四十一年“太监胡世杰传旨:问邹景德……挑得玉磬料有了无有。钦此。随据邹景德说银库内之玉,足做编磬者有,但颜色玉情不或一,又兼具有柳道石性,俱使不得等语。回奏。奉旨:……将从前跟德魁去过之人派往叶尔羌办玉磬料。钦此。”类似的采办还有多处,足见清宫廷对玉磬的重视,以及宫中玉磬的来之不易,弥足珍贵。

翻阅公私典藏,关于清宫制磬,《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之《玉器(下)》中记载清宫旧藏另一件碧玉描金龙纹“无射”编磬(《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之《玉器(下)》,页2,图1);另据《中国音乐文物大系山东卷》记载,故宫博物院藏有清代十六件编磬,无制作年代及律名,据推断当为康熙时期所制,以及故宫博物院所藏有以和田玉制成的乾隆二十六年特磬十二件。同时文中提到湖北黄梅县博物馆藏有黄钟磬一件,在香港索斯比、湖北省博物馆和山东曲阜孔子博物院各藏有夹钟一件;在武汉市文物商店藏无射磬一件,有的记载“大清乾隆二十有六年,虽在辛巳冬十一月乙未朔越九日癸卯琢成”字样。天津音乐学院副院长方建军的《乾隆特磬、编磬与中和韶乐》中记载了乾隆二十九年所制部分编磬的现存状况,清宫旧藏一组完整的十六面碧玉编磬,同样书“乾隆二十九年制”款,美国所藏的乾隆二十九年碧玉编磬有纽约索斯比藏无射磬一件,芝加哥艺术馆藏夹钟磬一件;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音乐系博物馆藏蕤宾磬一件;沃尔特艺术馆藏应钟磬一件;诸磬均在股边刻“乾隆二十九年制”及律名。

查阅更近的拍卖纪录,香港苏富比1982年曾上拍“乾隆二十九年”碧玉编磬一件,(香港苏富比,1982年11月8至9日,编号362),巴黎苏富比2014年以265500欧元成交Baron Antoine Allard旧藏“乾隆二十九年”“倍夷则”碧玉编磬一件(巴黎苏富比,2014年6月10日,编号80),香港佳士得2014年以6,040,000港元成交“乾隆二十九年”“南吕”碧玉编磬一件(香港佳士得,2014年11月26日,编号2941),与拍品系同时代作品,可资比较。另北京保利2015年春以1012万人民币成交乾隆二十六年青玉应种磬一件,可资比较难。

中华素有礼仪之邦美誉。在礼制严明的古代,玉磬已成为皇权、礼治的象征。不管是在“乐声盈盈、万舞翼翼”的夏、商、周,还是在诸侯迭起的春秋战国,乃至汉、晋、隋、唐、宋、元、明、清等朝代,玉磬都有她显尊的位置。此件玉磬出自宫廷,碧玉雕成,辗转千里,从天山至宫廷,再经如意馆精雕细琢,后呈现在宴席之上,见证康乾盛世的繁华如梦,经由清末的纷乱无常,由宫廷流落民间,百年沧桑,尽在不言中。参?阅:1.《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之《玉器(下)》香港出版,1996年,页2,图1

2.《中国音乐文物大系山东卷》,大象出版社,1999年

3.《乾隆特磬、编磬与中和韶乐》,方建军,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8年1期

4.香港苏富比,1982年11月8至9日,编号362

5.巴黎苏富比,2014年6月10日,编号80

6.香港佳士得,2014年11月26日,编号2941

7.北京保利,2015年6月6日,编号630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