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把钧窑瓷壶,品享喝茶全新滋味

 祥雲山人杨克昌 2017-04-29



晕如雨后霁霞红,出火还加微炙工。

世上朱砂非所拟,西方宝石致难同。

 

在世界文明史中,中国素来以“礼仪之邦”著称,礼尚往来的传统延续上千年,塑造出华夏古国万千奇珍异宝。


两千年前,青铜器为当世重礼,上礼天地君主,下礼亲朋好友,青铜文明盛极一时。然而,自陶瓷从泥火中诞生以来,便集天地灵秀于一身,将青铜器取而代之,逐渐成为主流礼器。


礼送雅瓷,倾茶相饮,品赏瓷窑艺术,儒墨风趣,民众交往之余,把玩轻抚惬意悠然,口碑相传,引领数代人倾心探索,专注于瓷烧大业,行至宋代,终成五大名窑,震撼于世。

 


● ● ●

五大名窑,钧窑瓷魁

 

宋代五大名窑之说,始见于明皇室《宣德鼎彝谱》:“内库所藏柴、汝、官、哥、钧、定名窑器皿,款式典雅者,写图进呈。”由于柴窑至今未发现窑址,又无实物,因此通常将钧窑列入,与汝窑、官窑、哥窑、定窑并称“宋代五大名窑”。由于宋代以前实用器多为陶器,所以自宋代五大名窑开始,中国才算进入真正的“瓷器时代”。


石瓢壶

(规格:200cc)

 

俗话说“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宋代瓷窑发达的盛况,不只是制瓷技艺的集中体现,更受当时程朱理学的影响,其色淡雅平实,其形规整对称,给人以庄重浑厚的复古观感。然而,钧窑瓷器尤为特殊,众所周知,五大名窑中的汝窑、官窑和哥窑都是青瓷,钧窑虽也属青瓷,却以红紫蓝三色为主,烧出玫瑰紫、天蓝、鸡血红等奇幻色彩,不落窠臼,格调非凡,开创陶瓷视觉艺术的全新境界。


扁梨壶

(规格:180cc)

 

● ● ●

御用珍品,钧瓷无价

 

钧窑,发端于东汉,始于唐代,盛于北宋,是宋代五大名窑之首。其窑址位于河南禹州均台、八卦洞一带,因所在地禹县古称“钧州”而得名。北宋钧窑又称“官钧”,其造型古朴,釉色艳丽,胎质细腻,取禹州泥料制成,泥料中含有铁质,在还原窑烧中胎色发灰,形成“香灰胎”,釉彩在火中流动,常现蚯蚓走泥纹,五彩斑斓,色韵缤纷,每件都独一无二,宋徽宗时被定为御用珍品,素有“黄金有价钧无价”的美誉。


福禄壶

(规格:200cc)

 

钧瓷稀少,传世罕见,民间亦有“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之说。钧瓷历来被视为“国之瑰宝”,出炉观其色,釉流于壁,瑰丽多姿,玫瑰紫、海棠红、葡萄紫、朱砂红、葱翠青,古人曾用“夕阳紫翠忽成岚”的诗句描绘钧瓷釉色灵活、变化微妙之美。北宋钧瓷为皇家烧制贡品,只求器物精美,不计工时,不计成本,残次品一律砸碎深埋,禁止流入民间,数十年之间,宋钧窑将窑变艺术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创造了钧瓷艺术的辉煌。


汉扁壶

(规格:160cc)

 

钧瓷窑变艺术在于铜红釉的创烧成功,釉中红里透紫、紫里藏青、青中寓白,青者若蓝天,月白胜美玉,紫者像是熟透的葡萄。壶壁周身布满珍珠点、兔丝纹、鱼子纹和蚯蚓走泥纹,或如仙山玉阁,或如月夜星辰,花纹交相辉映,可谓纷彩争艳,举世无双。釉质乳光晶莹,肥厚玉润,扣壶之声清脆悦耳,类翠似玉赛玛瑙,把瓷器自然美、艺术美和理想美融为一体,有巧夺天工之魅力,给人以无限遐想的空间。

 

仿古壶

(规格:250cc)

 

一件钧瓷,从选料到烧成,经历72道古法锤炼,它在匠人手工拉坯成型后,通过素烧上釉、复烧入炉两道工序,复烧时先用氧化焰,当釉熔融时,改用还原焰的气氛,炉温高达1320℃,由于铜的还原作用,釉中元素幻为美丽斑纹,因而称其“入窑一色,出窑万彩”。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钧瓷生产工艺与水平都得到划时代提升,钧瓷不断作为国礼现身世界。

 


现代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时常会早出晚归,会让我们累得喘不过气。再忙碌的脚步也需要休息,再旺盛的精力也不能透支。如此想来,不如约老友坐在茶台前,给大家充分的闲暇时间,泡一杯茶,赏钧窑瓷壶,让这片独一无二的釉彩,抹去心头疲惫,何乐而不为?

(注:文中作品均有售)

惊喜价回馈茶友

详询客服

收藏热线:400-816-366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