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村(居)、企事业单位、机关各办(站、所、中心): 为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五水共治”决策部署,全力确保“五水共治”行动计划顺利实施,结合我镇实际,制订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强化以人为本、标本兼治、突出重点、综合施策理念,按照“科学治水、依法治水、系统治水、综合治理”的原则,把治水工作与防洪排涝能力提升、水环境综合整治、水生态文明建设结合起来,统筹推进防洪水、排涝水、治污水、保供水、抓节水五项行动,加快打造水清流畅、人水和谐的水环境,为实现梁湖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生态环境保障。 二、总体目标 以“河水清、库堤安、排水畅、饮水净、共节水”为目标,到2017年,产业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水质水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明显下降,地表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基本达标,垃圾河、黑臭河全面消除,人民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 防洪排涝方面:防洪标准基本达到50年一遇,排涝标准达到20年一遇。污水治理方面:集镇污水处理率达到100%,其中2014年达到40%,2015年达到70%,2016年底前全部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行政村(居)覆盖率达到100%,其中2014年达到40%,2015年达到70%,2016年底前全部完成,生活垃圾集中处置实现行政村(居)全覆盖;农村农户受益率达到80%以上。供水保障方面: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到100%。高效节水方面:节水管理长效机制得到建立健全,水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高。 三、重点任务 按照“五水共治、治污先行”的路线图,根据区委实施四大工程要求,重点突破治污水难题,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齐抓共治、协调并进,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任务。重点要抓好以下工作: (一)治污水方面 以实施“河长制”为总抓手,以推进“两治理”、深化“两处理”、完成“三清理”为举措,有效提升河道环境和水体质量。 1、全面实施“河长制”。落实“河长制”工作实施机构和工作职责,全面建立健全镇、村两级河长体系,编制“一河一图”,实行“一河一策”,建立“一河一档”,实现全镇22条河道“河长制”全覆盖。镇、村两级河长负责牵头组织开展包干河道水质和污染源现状调查、制定水环境治理实施方案、推动落实重点工程项目、协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做好督促检查,确保完成水环境治理目标。设立河长公示牌,明确河长职责、整治目标和监督电话等内容,接受全社会监督。 2、全面推进“两治理”。即农业污染治理和重点污染企业治理。一是实施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实行生猪养殖总量、污染物排放总量双控制,促进畜牧业污染治理和转型升级。加大畜禽养殖排泄物治理,按循环经济和畜牧业清洁生产要求,应用干湿分离、雨污分流等生产工艺,改进畜禽养殖栏舍结构和生产设施,因地制宜采用农牧结合、能源环保配套等治理模式,建设规模化畜禽养殖有机物污染资源化处理工程。有计划、分步骤加快推进养殖排泄物污染深度治理,确保完成农业面源减排目标任务。2014年,完成西华瑶村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池新建工程。实施规模养殖场农牧循环工程两年计划,2015完成全镇生猪存栏100头以上的养殖场农牧循环改造,2017年实现排泄物资源化利用率达97%以上。开展敏感区域养殖场清理工作,到2015年完成境内曹娥江、上浦闸总干渠、杭甬运河两岸100米内畜禽养殖场的关停、搬迁、改造。实施农业面源治理。积极推广平衡施肥,实施“沃土”工程,严格控制化肥的施用量,到2017年,农用化肥施用强度达到小于250kg/h㎡要求。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及生物农药,将高毒、高残留农药使用逐步扩大到所有农作物,严格执行农药安全使用的规章和标准,确保主要农产品农药残留合格率达97%以上。 到2017年,商品有机肥使用量比2012年提高30%以上,农药使用量比2012年减少10%以上。二是推进重点污染企业治理。实施重点行业整治,完善产业转型升级倒逼机制。坚持以治促调、有保有压、腾笼换鸟,逐步淘汰不具有能源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优势、产品附加值较低、相对落后的产能,大力实施清洁生产,积极扶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2014年对涉及四大行业整治的汇丽环保和万利达化工2家企业,分别落实整治措施,按要求完成整改治理,2017年前每年至少完成一家以上落后产能企业的淘汰改造。 3、全面深化“两处理”。即污水集中处理和垃圾集中处理。一是实施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三年计划。因村制宜加快集中式、分散式处理设施建设,2014年完成拗花山、华光、华山、花浦、方梁岙等5个村的农村生活污水全面治理,完成大厍、南穴2个村的扩面改造。2015新增治理村(居)8个,2016年全面完成全镇农村生活污水整治任务。积极创建清水工程示范乡镇,进一步加强农家乐环境管理和污染治理,到2015年,全镇农家乐餐饮污水治理率达到80%,到2017年治理率达到90%以上。二是深化工业污水集中处理。实现工业功能区企业污水限期纳管,加快工业污水纳管进度,2014年新增污水纳管企业20家,每日污水纳管量新增100吨以上。完善工业功能区污水管网建设,新增污水管道铺设2公里,疏通雨水管道2公里。其他已建成的有生产性污水排放的企业限期治理,就近纳管。三是深化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巩固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成果,健全环卫保洁长效机制,确保农村生活垃圾入箱入桶、日产日清,实行垃圾集中处理,到2017年,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的行政村覆盖率达到100%以上,无害化处理率达到70%以上。 4、全面完成“三清理”。即黑河、臭河、垃圾河清理。一是开展“三清一保”专项行动。以河道清淤、清障、清垃圾和河岸保洁为主要内容,开展河道整治专项行动,彻底消灭“黑河、臭河、垃圾河”。建立并完善河道长效保洁管理机制,结合新农村建设和清水工程示范镇村创建,全面覆盖、成片连村地推进乡村河道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全面清理沿河沿湖乱搭乱建、乱堆乱放,打捞沉船,清理船屋,加强河湖日常清草保洁。二是开展河岸综合整治。结合“四边三化”、控违拆违等重点工作,拆除河岸违法建设,逐年计划实施河岸砌石和造绿工程。2014年完成十字河二期砌石护岸工程,启动实施四十里河江坎头段河道综合整治工程。全力配合抓好曹娥江、杭甬运河、上浦闸总干渠的综合整治。 (二)防洪水、排涝水方面 1、落实防洪举措。以防为主,加强巡查,建立落实防洪应急预案,加强预测评估,指定专人,落实职责,防患于未然。 2、实施强库固堤。2014年完成11只山塘整修和闹溪小流域整治,2015年完成大岙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消除全镇病险山塘和小(二)型水库安全隐患,配合做好梁湖沙塘加固工程。完成拗花山、任庄、华光等村的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加强巡查预警。 3、疏通河网沟渠。全面疏浚河道沟渠,开展河道清淤常态机制,有序推进河道疏浚,恢复和提高水面率,畅通雨水出口,着力消除易淹易涝区。 4、加强指挥调度。加强与杭甬运河、上浦闸总干渠等管理单位的协调联系,加快全镇河网水位调度速度,提高防洪泄洪能力。加强内涝监测预警,科学调度管理3座电排站。完善防汛体系建设,做好防汛抗灾物资和机械储备,落实避灾场所,提高应急抢险救灾能力。 (三)保供水方面 1、推进联网供水。深入实施城乡联网供水工程,2014年完成方梁岙、玩石村联网供水工程建设,解决以上两村的农民饮用水问题。 2、“一户一表”改造。推进农村自来水“一户一表”改造工程,2014年完成南穴、拗花山、花浦、方梁岙等4个村的“一户一表”改造,到2016年完成剩余5个村的“一户一表”改造。 3、优化供水服务。加强供水工程运行管理,及时协调解决各类供水故障和问题,提升供水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四)抓节水方面 坚持技术性节水、政策性节水、全民化节水并举,全力创建节水型乡镇。 1、发展农业节水。大力推进高效农业节水工作,全面推广经济型微灌技术,到2016年每年新建喷滴灌工程150亩。发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功能,提高灌区灌溉水利用率,改善灌区灌溉条件。 2、推进工业节水。调整优化产业结构,鼓励发展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水资源消耗少、用水效率高的产业。鼓励引导企业采用节水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提高中水、雨水等水资源的回收利用。 3、倡导全民节水。加大节水宣传教育力度,通过开展“节水宣传周”、评选“节水小创意”等活动,引导百姓关注身边细节,提高节水意识。加强公共厕所、公园绿地等公共场所的用水管理,提高用水综合效益。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镇成立由党委书记、镇长任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成员的“五水共治”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农业副镇长兼任办公室主任,镇内设各办主任为成员。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挥、协调、监督全镇“五水共治”工作。办公室负责了解掌握工作进展情况,协调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切实推进“五水共治”各项工作。各行政村(居)、企事业单位要组建“五水共治”工作专门班子,明确职责分工。 (二)强化责任落实。治水的关键是强化责任落实。镇工作领导小组每年排定“五水共治”年度工作计划,各行政村(居)和各企事业单位必须将“五水共治”各项任务分解细化到点、责任到人,精心组织实施,做到机构、人员、任务、责任、经费落实到位,迅速行动,强力推进,确保每一项任务、每一个区域、每一个环节都有明确的责任人,有据可依、有人可找、有责可问。 (三)强化工作督查。镇成立由纪委书记任组长,人大副主席任副组长,有关机关干部为成员的“五水共治”工作督查组,通过定期检查、随机抽查、问卷调查等形式,开展“五水共治”专项督查。建立每月一次“五水共治”工作例会制,定期听取工作进展情况汇报,督促工作落实。聘请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普通群众组成的“五水共治”工作监督员,广泛搜集对“五水共治”工作的意见建议,定期开展“五水共治”满意度调查,广泛发动群众参与、支持和监督“五水共治”工作。 附件:2014年“五水共治”工作责任分解
中共梁湖镇委员会 梁湖镇人民政府 二○一四年三月二十七日
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