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球上演“水危机”之战

 老沈阅览 2017-04-29
   ■张晓蕾

  如果你不曾亲身走进河西走廊内的石羊河,你无法想象曾经历史上赫赫有名、浩浩荡荡数千平方公里的休屠泽,演变为400平方公里之广的青土湖之后,距今几十年来,再也没有一滴河水注入。湖泊已经干涸成了盐碱地,西侧的巴丹吉林沙漠和东边的腾格里沙漠联手向湖区推进,流动沙丘成了这里最常见的风景。
  如果你不走进甘肃省定西县——也是中国最贫穷的地方之一,你也许不会相信,缺水对那里的很多人来说,是个常态。
  这一幕幕,是全国日趋严峻的缺水状况的缩影。而缺水不仅仅只在中国发生,全球正在上演一场水危机争夺战。
  经历着水危机的国家会怎样发展?《水危机》一书中,叙利亚和科恰班巴的悲剧成为重要的研究案例,说明一个水资源严重紧缺的社会会发生什么。
  近年来叙利亚乃至整个中东地区,恐怖袭击频发、战乱不断。而让叙利亚局势处于失控边缘的不仅仅是战火,还有由干旱和长期灌溉用水过度之间的冲突导致的水荒,至2013年已影响了超过80万农户的生计。随着物价、通货膨胀和失业率上涨,以及流离失所的人不断增加,叙利亚百姓饱受高生活成本和水荒的折磨。
  科恰班巴,以美景与风情闻名的玻利维亚的第四大城市,坐落在安第斯山大峡谷。1999年,科恰班巴政府把公共供水系统卖给外国投资者之后,水价上涨了35%(约25美元),很多家庭因此而负担不起饮用水。水危机笼罩着城市,引发了旷日持久的街头抗议。示威者占领了中央广场,封锁了进入的道路,并组织工人罢工,使这座城市的经济处于暂时停滞状态。不到一年时间,政府不得不做出让步,答应抗议者的要求,与私营供水商的合同被撤销。然而,科恰班巴的民众有一半的人仍未获得自来水供应。
  《水危机》书中这些案例恰恰说明了,不仅仅只有战争能让国家支离破碎,经历着水危机的社会同样脆弱不堪。在冲突中,政府、准军事组织及游击队等组织,互相攻伐不休;罢工、交通瘫痪、经济停滞等,成为平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水危机》的作者布雷恩·里克特是大自然保护协会全球淡水战略项目主任,在他幼年时,父母逃离了旱灾肆虐的得克萨斯州。那年的旱灾造成得克萨斯州一半牧场主和农民破产,剩下的人也因几乎无法生存而逃亡。因此,在他生命的头20年,缺水的意识根植于他的脑海中并驱使他成为一位水专家。在大自然保护协会工作的25年,给了他环游世界寻求水资源解决办法并造福人类和自然的机会,并致力于开发多种科学手段和方法来支持河流保护与修复工作。《水危机》一书中,里克特通过阐述全世界不同地区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一个个让人心有余悸的水战争故事,通俗易懂地讲述了什么是缺水、哪里缺水以及如何解决缺水问题等。在剖析世界各地水资源问题甚至冲突的基础上,从可持续水资源管理的角度提出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方向和手段。
  今天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本《水危机——从短缺到可持续之路》是里克特多年的水工作经验的总结和中山大学陈晓宏教授本土化、科学性的翻译的融合,全书贯穿的水权概念,提出的约束需求平衡水量收支、协调政府与社会在水资源管理方面的职责,以及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7项原则等,不仅为世界各地水资源利用管理提供了案例式的经验和方法,也对我国目前正在推进的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具有借鉴意义。掩卷而思,相信本书能在受气候变化和剧烈的人类活动影响的水资源新挑战下,促使人们更准确地认识水资源规律,秉持可持续理念,科学有效地应对水资源危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